仔仔是不是你
太平軍遠渡重洋,到南美洲大顯身手,還“順道”幫助智利打敗了秘魯-玻利維亞聯軍……聽起來很熱血對不對?可惜,這個故事基本是假的。說它是假的,是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並沒有殘軍前往南美洲,這一行軍路線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話;加上一個“基本”,是因為在智利、秘魯、玻利維亞三國爆發的南美太平洋戰爭中,的確有前太平軍人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
太平軍進行海外征戰的說法不值一駁,現在只說一說為什麼太平軍將士會出現在南美洲。原來,歐洲人進軍南美洲後不久,當地的土著就基本被屠戳殆盡,所以之後大西洋上一直盛行“三角貿易”,就是歐洲人為了彌補南美洲種植園勞動力的不足,從非洲販賣黑奴至南美。但是日子久了,一方面黑奴有限,同時黑奴貿易在歐洲輿論也漸漸受到抵制,另一方面黑奴明裡暗裡的反抗鬥爭也越來越強烈,於是南美農場主們就將目光投向了另一個群體——華工。
華工任勞任怨,反抗意識並不濃,所以南美農場主特別喜歡招募華工去他們的農場工作。說是“招募”,其實中間人和農場主對通過各種合同陷阱讓華工成為事實上的奴隸。但很多華工一是在中國也為生計發愁,二也並不知道這其中的陷阱,所以每年還是有大批華工被騙去南美洲,這其中就包括不少曾經參加過太平天國運動、生存空間不多的舊太平軍將士。
當時虐待華工現象最嚴重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古巴,一個是秘魯——這兩個國家本是西班牙殖民地,沒想到欺負起來人比宗主國來厲害,李鴻章為了這事,特意找秘魯談過判,並取得了一定勝利。網上傳聞的太平軍橫掃南美的故事,就發生在秘魯。華工們受不了秘魯農場主的虐待,見智利軍隊來了,自然起義投誠,而這些華工中又有舊太平軍將士,以訛傳訛,最終形成了太平軍進行海外征戰的傳說。不過這些華工的確為智利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在戰爭結束後,又被智利農場主拉到阿塔卡馬沙漠挖礦去了……
隱語
1866年3萬太平天國殘軍走投無路賣“豬崽”到南美洲的伊基克當“廉價礦工”;
2008年30萬華裔(太平軍後裔為主)生活的“華人天堂”伊基克市(智利)與南寧市(中國廣西,太平天國運動發源地)結為友好城市。
太平天國滅亡後,3萬殘軍跑到南美洲幹了什麼?且聽有書君來講講這段血淚史。
1. 敗寇無路慘成“契約礦工”,飄洋過海到南美洲
1864年7月,清軍攻破天京,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落下帷幕。當初太平軍失敗後,太平天國殘軍被清政府圍追堵截。
太平軍中一名叫翁德容的將領,曾率領2萬4千多名殘軍與清軍在福建沿海一帶遊擊作戰。1866年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為了生存,翁德容率殘軍及家眷約共3萬人“賣豬崽”到南美西部國家秘魯做“契約礦工”。
1866年翁德容等跟隨一個叫馬斯諾的秘魯人,經過漫長且艱苦的航行,活下來的殘軍終於到達南美的塔拉帕卡地區,在一個叫伊基克的港口城市登陸。
到了秘魯之後,他們的主要工作開採硝石和挖鳥糞,純粹的苦力活,而且秘魯礦區條件極其惡劣,勞工飽受虐待,很多人因過度勞累而死,總之他們就像生活在人間煉獄一般。
2. 南美“鳥糞戰爭”,苦力“太平軍“起義顯神威
1869年,秘魯、玻利維亞兩國和智利發生了爭奪硝石和鳥糞的“三國戰爭”。當時,智利的軍隊節節敗退,眼看秘魯軍隊就要到伊基克來了。備受煎熬的翁德容決定發動伊基克礦區起義,率1.6萬太平殘軍揭竿而起,趁此機會脫離奴隸般的生活。
他們多次擊敗前來鎮壓的秘魯軍隊,並且不斷擴大戰果。翁德容還與智利進行談判,將剩餘的人按照太平軍原有的編制整編,加入智利軍隊,被改編為智利第6邊境縱隊“褐衣軍”,翁德容任總指揮。
這支太平殘軍在國內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加之戰法詭譎多變,戰鬥力強,論起戰略戰術,秘魯軍隊哪是翁德容的對手!
在協同智利軍隊進攻北方的秘魯的戰爭中,太平軍餘部戰績輝煌,在屢次作戰中重創秘魯、玻利維亞聯軍,使敵人聞風喪膽,為戰爭勝利立下汗馬功勞。經過十年艱苦戰鬥,他們幫助智利打敗秘魯,翁德容因積勞成疾,在軍中去世。
3. 太平殘軍成智利公民,伊基克市(智利)成 “華人天堂”
戰爭結束後,為表彰太平軍的豐功偉績,智利政府決定履行先前的承諾,正式接收他們為智利公民,甚至要將港口城市伊基克交給太平軍餘部管理,允許他們這裡成立一個自治區。前提條件是要求他們繼續協助攻打秘魯,繼續做智利的先鋒軍。令人驚訝的是,最終這些太平軍只是選擇成為智利公民,在伊基克正式定居,卻放棄了自治權。
事實上,太平軍都是貧苦農民出生,戰鬥了大半輩子,不就是希望過安居樂業的生活嗎?如今目標已經達到,他們也沒有其它奢望了。他們累了,是時候安定下來過生活了,所以他們只要求能夠以自由民的身份融入當地的生活。
自此之後,這些太平軍殘軍就在伊基克紮下根來,生兒育女,繁衍生息。一百多年過去了,如今的伊基克被稱為“華人的天堂”,以太平軍後裔為主的華裔人口在當地如今已接近30萬。
2008年,南寧市(中國廣西州府,太平天國運動發源地)與伊基克市成為友好城市,伊基克的太平軍後代們終於與祖國聯繫在一起了。斯人已逝,當年那些漂泊海外的太平軍將士用鮮血、犧牲、奉獻與智慧為自己贏取了生存的空間,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傳奇歷史。
今天太平軍後代們,雖然生活在海外,但我們相信他們知道自己的祖先來自遙遠的中國——因為他們同樣擁有黃皮膚,黑眼睛,流著中華民族的血!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很嚴肅地跟大家說,所有關於太平軍與南美太平洋戰爭(硝石戰爭)相關的文章,統統都是假的!太平軍從來沒有遠跨重洋去南美洲,南美太平洋戰爭中雖然有華人的身影,但與太平天國沒有關係——那些人都是被販賣/欺騙到秘魯當苦力的華工,因為受不了秘魯人的壓迫,這才在南美太平洋戰爭期間投靠到智利一邊的。
先來闢謠。太平天國滅亡時間為1864年,之後太平天國的殘部如賴文光部、李文彩部等均在太平天國滅亡後的十年紛紛被清朝剿滅,而南美太平洋戰爭爆發於1879年,這時距李文彩失敗都已經過去了五年,太平軍根本沒有實力與機會組織一支數萬人的部隊前往南美。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謠言呢?因為太平天國興起的時候,正是華工出洋當苦力的高峰期。中國百姓大多任勞任怨,而同一時期黑奴或緊缺,或受到抵制,或已經不好管理,故美洲(包括北美與拉美)的農場主非常注重從中國引進苦力,太平天國滅亡後,有不少出洋當苦力的華工之前參與過太平軍。他們雖然參加過太平天國運動,但出洋之後的身份只是一名普通的華工而已。
你猜美洲對待華工最苛刻的是哪兩個國家?還真不是歐美列強,而是新獨立的秘魯與古巴。1879年,智利與秘魯、玻利維亞之間發生了戰爭,這些飽受秘魯人欺壓的華工當然加入了智利陣營——當時投奔智利軍隊的不只是華工,還有不少非洲人。華工們作戰很英勇,還成立了一個“火神營”(或直譯為“火山營”)。最後智利人勝利了,可是依然受著欺壓——只是欺壓者從秘魯人,變成了智利人。這就是所謂太平軍殘部參加南美太平洋戰爭的真相。
亞歐研究寮
在2008年的時候智利的伊基克市同南寧市結為友好城市,於是一段塵封的歷史重新被挖掘出來。那就是在1866年,曾有兩萬多名太平軍殘部被賣到南美洲。而智利的伊基克市就是他們在智利的聚集地,哪裡有三十五萬多華裔,他們就是太平軍的後裔。現在我們來侃侃這群不平凡人的經歷。
太平天國運動發源於南寧,這也是為什麼智利華裔選擇南寧作為友好城市的原因。太平軍一路攻城略地,局勢十分的理想,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期。但是洪秀全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後,在天京做起了皇帝夢,開始了享受起來,硬是搞出了後宮佳麗八十多位,不聞政事,這是非常致命的。
在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之後,還有不少殘餘勢力在抵抗,不過他們知道抵抗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清政府的剿殺一直持續到1866年,此時一股太平軍殘部被逼到了福建沿海,其首領是翁德容,自知留在哪裡哪裡遲早會被殲滅,於是翁德容決定逃到南美洲去,方法就是利用當時的勞工販賣,通過這種自我販賣的方式一行人被賣到了秘魯。
1869年秘魯同玻利維亞和智利爆發“鳥糞戰爭”,由於勞工一直受到秘魯的虐待,翁德容直接帶著一萬多名太平軍勞工起義,並向智利投誠,條件是獲得智利的國籍。這一支驍勇善戰的太平軍獲得武器之後,硬是把秘魯和玻利維亞軍隊打的潰不成軍,秘魯更是被打的割地求和。這一場戰爭奠定了太平軍和華人在智利的地位,智利政府將伊基克市劃給華人當自治區。
小司馬遷論史
這是歷史,不是傳說。3萬太平天國殘軍逃到南美洲當了“廉價礦工”,後來發動起義幫助智利打贏“鳥糞戰爭”,成為智利公民,現已繁衍到30萬人。
1864年7月,清軍攻破天京,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落下帷幕,但太平天國殘軍仍在英勇作戰,甚至還有一部分太平軍逃脫圍剿,遠涉重洋,逃到了遙遠的南美洲。
太平軍中有一名叫翁德容的將領,曾率領2萬4千多名殘軍與清軍在福建沿海一帶遊擊作戰。1866年3月,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翁德容決定率眾逃亡海外,另謀生路。
當時,南美洲的智利等國家貪圖華工吃苦耐勞,工資低廉,經常不遠萬里來到福建、廣東沿海一帶招收“契約礦工”,當地人稱之為“收豬崽”。
翁德容對此事早有耳聞,他率部下及其家眷簽了“賣身契”,跟隨一個叫馬斯諾的秘魯人,經過漫長航行,來到了南美的塔拉帕卡地區,在一個叫伊基克的地方登陸。
太平軍的主要工作開採硝石和挖鳥糞,這是純粹的苦力活,加之秘魯礦區條件極其惡劣,勞工飽受虐待,很多人因過度勞累而死,比非洲黑奴好不到哪裡去。
1869年,秘魯、玻利維亞兩國和智利發生了爭奪硝石和鳥糞的“三國戰爭”,備受煎熬的翁德容決定趁機發動礦工起義,幫助智利打敗秘魯,贏得自由和解放。
1869年3月,翁德容正式發動伊基克礦區起義,約1.6萬太平軍揭竿而起,他們多次擊敗前來鎮壓的秘魯軍隊,不斷擴大戰果,並與智利進行談判,最終加入智利軍隊,被改編為智利第6邊境縱隊“褐衣軍”,翁德容任總指揮。
這支太平軍在國內身經百戰,經驗極其豐富,加之戰法詭譎多變,戰鬥力爆表,秘魯和玻利維亞根本不是對手,他們在歷次戰役中立下卓越功勳,經過十年艱苦戰鬥,終於協助智利取得勝利,翁德容因積勞成疾,在軍中去世。
為表彰太平軍的豐功偉績,智利決定履行先前的承諾,正式接收他們為智利公民,並將伊基克交給太平軍管理,甚至允許他們成立一個自治區。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太平軍只是選擇成為智利公民,在依基克正式定居,卻放棄了建立自治區的待遇。
戰鬥了大半輩子,不就是爭取安居樂業的生活嗎?如今這一目標已經達到,他們沒有更多奢望,他們也累了,是時候安定下來,享受來之不易的生活了。
從此以後,這些太平軍就在伊基克紮下根來,生兒育女,生活繁衍,如今的伊基克被稱為華人的天堂,他們已經繁衍了好幾代,但他們知道自己的祖先來自遙遠的中國!
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不能忘記這些漂泊海外的太平軍將士,正是他們用鮮血、犧牲和奉獻譜寫了一段豐功偉績、可歌可泣的傳奇歷史,用頑強不屈的中國精神樹立了一座中智兩國血脈相連、世代友好的歷史豐碑。
參考資料:《紐約僑報》系列文章《走進南美伊基克 追蹤太平天國殘軍的傳奇》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關於這個問題,要說網上的一些人啊,為了獲取點擊,肆意誇張加上若干虛構想象,編造出了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
咱先介紹一下網上的流傳版本,時間,設定為19世紀60年代初,人物設定為太平天國的侍王李世賢或者他的部下,率領一支據說人數為3萬左右的太平軍殘餘部隊,乘坐運奴船抵達了太平洋彼岸——如此之多的太平軍到達南美之後,又以何為生呢?據說是從事挖鳥糞和硝石礦。
而關於太平軍如何到達南美洲,到達的又是哪一國?回答又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是被慈禧太后賣到了智利;又有人,是他們志願做奴隸,抵達的不是智利,而是秘魯。
自然,有故事就有讀者,一些讀者信以為真,另一些讀者則不免質疑:究竟是真是假?
好吧,那麼我們就來分析分析:
第一:有沒有太平軍餘部乘坐運奴船到達美洲,而且人數達3萬之多的可能?
硝石戰爭,又稱南美太平洋戰爭或鳥糞戰爭,哪一年開打的呢?1879年!哪一年結束的呢?1883年。
換句話說,60年代從太平洋西岸的中國流亡到太平洋東岸的南美,這些太平軍餘部,必須再活19——23年,才有機會參加這場戰爭。問題是,出發之際已經是起碼30歲的太平軍,難道50、60歲還能老當益壯再來一波革命?
第二點,有沒有可能智利在這波太平軍尚且年輕力壯之際,就提前跟秘魯、玻利維亞開打呢?也就是說,會不會存在另一場戰爭,發生於19世紀60年代——呵呵!很遺憾,智利讓你們失望了,當時智利不僅沒有跟秘魯、玻利維亞打仗,反而與玻利維亞簽訂了邊界條約,兩國此後維持和平狀態達13年之久。
第三點,這裡要請大家注意的是,奴隸販運絕不是什麼善事。19世紀,被販往南美的契約華工死亡率高達75%,平均勞動壽命只有5年。太平軍餘部即便是真的早在1866年就抵達了南美,也不會受到善待,能堅持到“硝石戰爭”爆發,依舊年輕力壯有戰鬥力。
第四點,在秘魯的伊基克,華人血統比例確實比較高。那麼,這些華人是哪裡來的呢?秘魯曾出版《秘魯的苦力華工》一書,書中其實講得很清楚,當時有十萬華工被騙到了秘魯,他們受到的待遇是極其惡劣的,秘魯對華工來說:“簡直是一座無邊的地獄,他們血汗使山谷裡的河水都為之暴漲”。
正是因為壓迫太惡劣,到了1870年,華工佔當地居民總數60%以上的帕蒂比爾卡谷地種植園的華工便揭竿而起,得到響應之後,起義軍人數多達千餘人,搗毀了很多種植園,被認為:“規模和激烈程度在秘魯沿海地區史無前例”。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智利獲勝之後,並沒有實現條件,反而把華工戰士戴上鐐銬,押送到邊境地帶的硝石產地,將他們重新變為奴隸——智利軍隊統帥帕特里西奧·林奇在回憶錄中承認,他和種植園主談判,把逃亡華工歸還給後者。而原因,就是希望爭取該地區大種植園主的支持。
所以,“太平軍餘部在南美幫智利擊敗秘魯“,其實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所以,真相大白!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1866年,太平軍將領翁德榮率領兩萬多殘部在福建沿海一帶堅持鬥爭,面對清軍瘋狂的追剿和內部叛徒的出賣,翁德容意識到太平天國的覆滅已經無可逆轉。為了保存太平天國僅存的一點餘脈,翁德容與助手陳永碌及其他將領商量後,準備依照歷史上殷商殘部的做法,即離開故土,遠渡重洋,逃難到異國他鄉另謀生路。他們在沿海一帶早已聽說有些國家貪圖華工便宜,不遠萬里開船來到福建沿海招收“契約礦工”。大家一致認為,與其等著被清廷剿殺,不如逃往國外。
於是,翁德容派出部下化裝成百姓分頭到沿海各地打探。第2天,偵察的部下回來秉報,有艘外國洋人的船正停靠在一個碼頭。翁德容聽罷手下的彙報,決定親自去會一會招收“契約礦工”的船主。這個船主是秘魯人,名叫馬斯諾。這次他聯合南美的商人一起來到福建招工,然後販賣到秘魯礦區。
當時,外國人來大清購買礦工,必須繳納高額的稅款。馬斯諾為了逃稅,先帶來一條船停靠在碼頭,而將其他二十多艘船停泊在公海上。他正想派人到福建各地去聯繫當地的蛇頭,這時翁德容帶著幾個人來到了船上。馬斯諾聽翁說明來意後,不禁心頭狂喜,想不到會有2萬餘人自己送上門來,不僅可以省下一大筆蛇頭抽成銀兩,而且這麼多人真要讓自己運到秘魯賣給礦上老闆,那得賺多少鈔票呀!馬斯諾也知道面對清軍的大肆圍剿,少數殘存的太平軍為避捕殺,自願賣身逃到海外的也時有發生,但不是什麼船主都能碰到的,而這麼多將士一起主動成交更是聞所未聞。他為自己遇上這麼好的運氣而欣喜若狂。
為了遮人耳目,謹防意外發生,馬斯諾提出一個前提條件:所有太平軍必須更換民間服裝,不得攜帶任何兵器上船。翁德容表示同意。因而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翁德容當即代表他的所有將士和馬斯諾簽署了一份“契約礦工”的合同。當天夜裡,馬斯諾便把停放在公海上的二十幾艘大船召集過來沿岸排開,太平軍將士們以及一些家眷紛紛登船,連夜逃離家國故土,駛向茫茫大海。
船經過漫長的航行,終於來到了南美的塔拉帕卡地區,約二萬人在伊基克登岸,另有四千餘人被販運到阿里卡。翁德容及其將士們連同家眷都被賣給了當地的礦主,從事本應該是牢役犯們做的開採硝石和挖鳥糞的苦力。
秘魯礦區吃住的條件和勞作環境極其惡劣,礦主逼著這批衣衫襤褸的太平軍每天干十多個小時的苦力,還經常遭受工頭的打罵和虐待,簡直如同人間地獄一般。但他們深知自己是來避難的,強龍難壓地頭蛇,所以只能拼命地幹活。有很多太平軍兄弟因過度勞累患病而死。其間,翁德容的得力助手陳永碌,找到翁德容,悄悄向他提出逃跑的建議。聽了陳永碌的建議,翁德容連連搖頭,指著周圍大量荷槍實彈的洋人守衛說道:我等在異國他鄉,人地生疏,語言不通,即使僥倖逃出去,又到哪裡能找到容身之地呢?現在只有忍耐,保存實力,等待良機才是上策。就這樣,日復一日,這支流落在異國他鄉的太平軍強壓怒火、忍辱負重,受盡了苦難。
1869年,在智利、秘魯、玻利維亞三國交界地區發現硝石礦藏,三國為了爭奪鳥糞和硝石資源,終於爆發了戰爭。這次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南美太平洋戰爭”,也稱為“三國戰爭”,因為戰爭的實質是爭奪鳥糞和硝石資源,因此又被稱為“硝石鳥糞戰爭”。
這場戰爭,起初發生在秘魯和智利之間,雙方在秘魯要塞伊基克展開海戰,智利的“埃斯美萊達號”被擊沉,但秘魯的主力“胡阿斯卡號”鐵甲艦也遭到智利海軍摧毀。戰爭爆發後,玻利維亞政府按照和秘魯締結的軍事同盟條約,向國內下達了軍事動員令,並和秘魯結成聯軍向智利宣戰。智利看到玻利維亞已公然和自己為敵,迅即攻佔了玻利維亞位於安託法加斯塔的最大港口,而秘波聯軍也攻佔了智利的一些軍事要地,不斷重創智利軍隊。
因為這場戰爭使這些太平軍殘部看到了希望,他們終於將醞釀已久的起義計劃付諸了實踐。他們操起武器、敲起鑼鼓、喊聲震天衝出來殺死了礦山的監工,並且與趕來鎮壓的秘魯軍隊又展開了激戰……
這場起義他們應該是成功的,他們不但趕走了前來鎮壓的秘魯軍隊,而且還迅速的與智利聯繫上了。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些太平天國殘軍他們向智利表示。可以幫助智利打秘魯和玻利維亞,但是事成之後要給他們取得智利的國籍。智利同意了,並且智利的總統還親自寫了回信——你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政府方面的承諾憑證。
有了智利這個靠山之後,太平天國殘軍當然毫無顧忌了,他們放開手腳將心中壓抑已久的情緒爆發出來,跟秘魯、玻利維亞的聯軍打了好幾次大仗,均取得了勝利、取得了驕人的戰果。
在太平軍的幫助下最終智利贏得了戰爭,智利政府為了感謝這次太平軍的幫助,不僅給他們了智利國籍,還決定將智利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伊基克交給他們,成為一個自治地,這樣華人就有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啊。可是這些太平軍殘部不知什麼原因,他們拒絕了這個好意。不過他們也從此在伊基克這個地方紮根下來,祖祖輩輩在此生活繁衍……
現在伊基克被稱為是華人的天堂,因為這裡有很多華人,當地被稱為“老僑”的,大多就是太平軍的後裔,改革開放後去智利的華人他們被稱為“新僑”。現在這些“老僑”已經是好幾代的華人後裔了,不過他們仍然知道,他們來自遙遠的中國!
巍嶽欽禹
幫助智利打敗秘魯,然後建立華人小鎮。但這只是傳說,雖然在南美洲智力北部城市伊基克,確實有中國鎮。
橫渡太平洋的太平軍
傳聞,當初太平軍失敗後,其中一些餘部為了生存下來,把自己賣往國外做“契約礦工”,恰好南美西部國家秘魯有這樣的機會,於是連同殘部家屬總共三萬餘人前往了秘魯。
到了秘魯之後,他們在那裡從事鳥糞和硝石礦工的工作。一戰前的工人生存環境無需多言,總之他們就像在人間煉獄一般,死傷非常慘重。
太平軍起義
不久之後秘魯、玻利維亞兩國與智利發生戰爭,太平軍殘餘部決定趁此機會脫離奴隸般的生活。他們將剩餘的人按照太平軍原有的編制整編,協同智利軍隊進攻北方的秘魯。
在對秘魯的戰爭中,太平軍餘部戰績輝煌,在屢次作戰中重創秘魯、玻利維亞聯軍,使敵人聞風喪膽,為戰爭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鑄劍為犁,終於獲得新的生活
戰爭結束後,智利政府決定將港口城市伊基克贈送給太平軍餘部,允許他們這裡成立一個自治鎮,條件是需要繼續幫助攻打秘魯,做智利的先鋒軍。太平軍餘軍拒絕了,他們只要求能夠以自由民的身份融入當地。
事實上,太平軍本是貧苦農民出生,能在智利重新生活,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以後太平軍餘部就成為了當地的華人,現在的伊基克有四分之一的人擁有華人,並且伊基克和廣西南寧為友好城市。
就到這裡,我是人文歷史奇縝君,如果你覺得寫得還不錯,那就點個贊!如果有更好的看法,來評論區交流吧!
奇縝君
首先得說這個故事我看過,特別爽,我們中國人揚名異域,大漲我中華國威。可我想說的是這隻能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當不得真。
首先網絡上說1866年爆發了所謂鳥糞戰爭,其實那一年這幾個參戰國都比較安分,用央視的話說沉浸在幾國數百年的傳統友誼之中。秘魯和西班牙倒是幹了一下,輕鬆擊敗老宗主國。不過呢帶來的後果就是華人開始大量被僱傭替代性價比超低的南歐人,南歐人怎麼樣大家想想現在的金豬四國葡萄牙,意大利,希臘,西班牙什麼狀況就都明白了,而且秘魯政府也開始重視起鳥糞的開採了,於是大股華人被賣了所謂的豬仔來到了這個南美國家。真正撕破臉大打出手的是在十幾年後的事情了。
而就在這一年秘魯和經常利用高原主場坑死其他球隊的玻利維亞正處於蜜月期,甚至智利在邊境以北發現的銀礦,玻利維亞都給了特許經營權。可見那一年三方真心打不起來。
其次一萬多太平軍來拉美,這個我覺得也不可能。有但沒那麼多。故事中說一萬太平軍在伊基克種植園當苦工,說的有聲有色,可是巧的很,1876年,秘魯人口調查,伊基克所在省的華人才區區幾百,而臨近省份也只有幾百甚至一百多人,一萬人扣掉近一千人,其餘都成了黑戶口不成,顯然應該不會,所以這應該也是假的。要知道這些拉美國家人丁單薄,這麼一支萬人具有作戰經驗的軍隊都可以制霸南美了吧,可是這卻沒有任何消息,所以這個故事僅僅是故事,經不起推敲。
西康貓
兩件事情打工-起義
太平天國
封建王朝最後一次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八六六年陷入絕境,太平天國的將領率領著三萬殘軍在福建沿海一帶堅持鬥爭。眼看敗局已定,清軍瘋狂的追剿和內部叛徒的出賣,內外壓力都很大的情況下首領翁德容,當斷則斷為了保留太平天國的兵力,準備效仿歷史上殷商殘部的做法,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另謀生路。雖然閉關鎖國割斷了中國和外國聯繫,但當時福建沿海一代和外界聯繫還是有的,特別是隨著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有些國家的資本家覺得僱傭中國人便宜,便不遠萬里來到福建沿海招收工人。
為了逃命,條件都是可以接受的,翁德容和秘魯人馬斯諾談妥條件之後,將剩餘三萬人販賣到秘魯礦區。當時的人頭稅很貴,資本家為了謀取高額利潤,逃稅是偷偷的來到中國招工。馬斯諾也知道面對清軍的圍剿,膽大心細的人抓住機會才能發一筆橫財。少數殘存的太平軍為避捕殺,遠渡重洋來到了南美洲。
起義
三年之後,秘魯、玻利維亞兩國和智利發生了爭奪硝石和鳥糞的“三國戰爭”,爭奪鳥糞看起來十分不可思議,但資源短缺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備受戰爭壓迫的太平天國將領決定趁機發動三萬多工人起義,抄起了他們的老本行,幫助智利打敗秘魯,十分輕鬆順手贏得自由和解放。
這主要得益於太平天國軍隊在國內身經百戰,作戰經驗極其豐富,加上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兵法謀略,宛如開掛局。為表彰太平軍的豐功偉績,智利決定履行先前的承諾,正式接收他們為智利公民,並將伊基克交給太平軍管理,允許他們成立一個自治區。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逃亡,起義大家追求的不過是安居樂業的生活罷了,這些太平天國的殘軍們在異國他鄉終於過上了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