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历程(12)——我和我的单位的故事

当列车平稳驶出济南西站,一路快速驶向北京站时,我深刻感受到精确测量带来的自豪跟喜悦,我有幸亲身体验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份自豪更是让我在心中树立新的人生准则. 11局人自豪!

2008年1月17曰,年轻的小伙程学峰来到京沪高铁测量队,在他和他的小伙伴手中,密密麻麻的点和线, 组成了牢固的质量控制网。

跨越---写在京沪高铁通车之际

2011年6月30曰,是中国铁路建设历史上值得铭记的曰 子: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在 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前夕通车运营!

建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国水电11局,是京沪高速铁路 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昔曰相伴江河,他们始终有着水的柔情,在无数的付出当中 带给人们光明和安洋。今天走向原野,他们多了一份铁的刚毅, 在改变中国速度的事业当中执着 而坚定。从水电到高铁,水电11局实现华丽转身!

[新舞台]


2008年1月8日,水电11

局作为中国水电集团的成员企业成功 打进京沪高速铁路市场,担负起三标段一工区的施工任务。

京沪高铁工程全长1318公里, 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其中一工区管段 全长16.7公里,位于济南市西郊, 施工内容包括桥梁、隧洞、涵洞和路 基,桥梁既有混凝土现浇箱梁、混凝土“T”梁,又有全钢结构桥梁, 铁路线既有无砟的髙速铁路,又有有砟的普通铁路,轨道板既有I型板, 又有II型板,还有道岔板和双块枕 板,工程既有线上施工,又有站场施工,在第三标段内门类最齐全,内容最丰富。初进高铁,水电11局倾全局之力,以“首战必胜,首战全胜” 的姿态迎接全新的挑战。

现浇梁施工是最大的挑战。京沪高铁三标段一工区正线共有现浇梁 306孔,是京沪线上现浇梁最多的工区。2009年水电11局在全线构筑 了一个巨大的“空中梁场”。他们在施工区段内摆上了7套移动模架,构 成了京沪线上最大的移动模架群。连续7个月月浇现梁保持在30孔以上, 创造了单月完成现浇梁36孔的高铁 纪录。施工过程中水电

11局对关键的18道工序积极推行“卡控”制度。 全年下来,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出现一起质置事故,而浇筑的现浇梁外观精美,梁面上的三坡六面线型可控,表面平整光洁,被京沪公司誉为全线现浇梁施工 的样板。

这年,水电11局高质量的完 成现浇梁浇筑306孔,正线桥梁施工全部结束。第一次进军髙铁的水电11局在京沪线上打出了声誉,创造了奇迹,让国内的许多“老铁路” 们惊诧不已,刮目相看。

水电11局承担施工的跨济兖公路特大桥钢箱系杆拱桥是京沪高铁线上继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跨黄河大桥之后的第三大钢结构桥,也 是目前我国首座四线钢箱系杆拱桥。 该桥两跨设计,单跨96米,桥身重约6500吨。第1次安装如此大的钢 结构桥,水电人以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经受了考验,取得了成功。这座四线钢箱系杆拱桥在供货 方供货延误近4个月的情况下,水电11局以最快的施工速度最大可能地弥补了工期,确保了轨道铺设正常通 过。

今天,这座钢桥如长虹卧波般横 跨于济南市最繁华的经十西路之上,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倍受瞩目。

预制“T”梁架设是水电11局在京沪高铁施工的第三类桥梁,也是 水电集团系统在京沪线上唯一拥有这类桥梁施工的单位。预制“T”梁使 用在高铁济南西客站连接济南老火车站的连络线上,共计263孔。在制定施工方案时,水电11局打破铁路施工的老传统,在全国首次尝试把铁路运输“T”梁的方式改为公路运输, 使施工成本大大降低,取得较理想的 经营效果。

[破解]

初进高铁,11局人孜孜以求, 刻苦钻研,把传统的水电技术成功移植到高铁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 成功破解了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形成具有较髙技术含量的科技成果,积 累了宝贵施工经验。

在现浇梁冬季保温施工中,采用 的聚氨脂喷涂保温技术确保了梁体冬季施工质量。

在大吨位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技术的控制方面,他们组织专门的移动模架维护队,使每孔梁的施工工期控制在14天以内,为年内306孔现 浇梁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黄河南引桥基坑开挖施工中, 通过比较最终采用拉森钢板桩防护施 ,确保了施工进度和安全。

在济南西客站动车运用所大面积路基堵填筑施工中,他们积极引进摩巴公司GS506自动调平系统,极大提 高了大型站场路基填筑施工速度和施 工质量。

更为神奇的是,他们在20米的高 空中成功实现2号移动模架空中调头,此举在京沪高铁线尚属首创。

2010年,“京沪高速铁路大吨位 移动模架现浇梁快速施工技术”和“京沪高速铁路大面积路基填筑激光找平系统”两项技术被京沪公司评为科技创新三等奖。

在京沪高铁这个高端大舞台上,水电11局 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多项荣誉,获得了 广泛赞誉。

三年来获得绿牌嘉奖17次;水电11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区主任陈双权获得中华铁路总工会颁发的“火车头”奖章, 并被京沪公司评为“十大工艺工法先进人物”;工区第一作业处测量队获得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称号......

水电11局在集团公司管辖下的三标段还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建成了京沪高铁三标第一样板拌和站;在三标段率先打响了主体工程 施工第一炮;在以桥梁施工为主体的单位中率 先完成正线桥梁施工;在最紧张的铺板施工中,第一个完成轨道板的铺设并通过验收……

[不负众望]

京沪高铁最见精神。

面对完全陌生的施工领域他们勤于学习,哪怕是在忙完了一天工作后的午夜时分,许多屋 子用于学习的床头灯依然闪亮。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复杂的技术难题和艰 巨的施工任务他们顶住压力,敢于挑战。面对紧密相连的合作单位他们不计小节,敢 于担当,始终扛起主办单位的旗巾只,协同解决 各种问题。面对集团公司的统一利益他们服从安排,顾 全大局,在完成自身施工任务后不顾身心疲惫 全力援助,尽最大力量和其他兄弟单位一起把 集团公司三标段的整体施工进度向前推进。

然而,面对必须承担的家庭贲任,他们大多数人心里少了一份底气,一份敢于说自己是个合格的父亲、合格的丈夫、或者合格的儿 子的底气。

工区主任陈双权受命京沪高铁后,于2008年1月10日第一吋间赶到了施工现场,自进点后到2009年年底现浇梁全部浇完,一共在家呆了不到5天时间,第一次进入髙铁市场让他深 感肩上任务重大无暇顾及家中的妻女,两年来他几乎每天把自己“泡”在工地上。

工区副总工李廷钰和冯晓玲是一对夫妻职工,冯晓玲怀孕后一直坚持在工地上班,直到快8个月了才离开工地回老家待产。离开工地 那天,冯晓玲是孤身踏上火车走的。后来妻子分娩,李廷钰也没能相守在身旁。

李三民、牛永杰、李科、刘春霞……细数 起来多少个家庭夫妻两口常年工作在外,他们 幼小的孩子只能留在老家由自己年迈的父母照 看!

为建好京沪高铁,多少11局人割舍亲情, 舍弃小家,做出了巨大牺牲!在千里京沪大舞 台上,与众多的建设者一起,牢牢地站在了世 界铁路建设的高端。

当京沪公司把施工压力更大的石济客运专线黄河南特大桥工程交给中国水电集团建设时, 集团领导首先想到的便是水电11局。而水电 11局不负众望。

2010年11月,济南的冬天来得很早,水电 11局人迎着凜冽的北风开始进点。从粧基到承台、从墩身到桥梁,一座1000米大桥在不到 5个月的时间内建成,并取得8张绿牌嘉奖。

京沪高铁工程是水电11局进军铁路市场 的第一个“秀场”,第一次表演,水电11局 贏得了满堂彩,给世人以惊喜;担负起石济客 专工程施工任务后,水电

11局人有了更多的从容、更多的自信,他们不辱使命!

从传统的水电建筑市场,向非水电施工领域 跨越,水电11局人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他们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将更加坚定与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