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的大背景

2007年,iPhone誕生,時代拉開序幕——移動互聯網來了。/<font>

移動互聯網的精髓就在於「移動」二字,自此,它與PC互聯網有了明顯區別。PC是機器,移動互聯網是延伸。/<font>

移動帶了的最底層改變是——可以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font>

自此,一系列的改變逐漸展開。/<font>

1.碎片化/<font>

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直接導致碎片化。碎片化是這個時代的底層特徵。/<font>

你可以看到幾乎所有人,有事沒事都會打開手機,幾乎所有人都是低頭族。每天醒來第一件事,看手機;每天晚上最後一件事,還是看手機。/<font>

此情此景,幾百萬面前,非洲猿人一定無法想象。/<font>

移動互聯網,毫不留情地將個人的時間、精力全部化為碎片。/<font>

2.過載化/<font>

信息過載,是2016年被很多人提起的詞。/<font>

事實上,信息一直是過載的。/<font>

幾百年前,我們身邊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其實都是信息。不過幾百萬年的演化,早已適應。/<font>

幾十年前,各種報刊廣播,也遠不是人的精力所能看完。/<font>

十幾年前,電視節目也可以讓你看到老死。/<font>

為什麼到今天,大家就說信息過載?特麼不早就過載了?/<font>

因為碎片化。/<font>

所有人成為碎片的一部分,所有人隨時隨地都想從網絡中獲取什麼,需求快速迸發。相應地,供應方就會逐漸噴湧而出。/<font>

於是,你會看到內容、服務隨之噴湧而出——公眾號與內容創業,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大軍,各種號稱改變世界的產品經理多如牛毛……/<font>

當供過於求的同時,供應方的成本仍可接受,信息供應就明顯過剩了。/<font>

而隨著網絡設備與網絡速度快速升級,信息越發過剩,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的頻率也越發變快,「信息過載的感覺」自然而然就來了——這是人接受的外界信息量超過了生理界限。/<font>

當然,我們相信:一定有些人更早地感受到信息過載,也一定有些人適應了信息過載——那些互聯網原住民們,因為「信息過載」是他們從小就適應的外界環境。/<font>

3.體驗化/<font>

這是一個「用戶體驗」的時代。/<font>

當沒有選擇,我們只能接受;當大量過載,體驗就會成王。/<font>

在這個時代,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刷朋友圈。之前,你會在朋友圈看很多內容。而現在,你是在快速刷朋友圈,偶爾才會在一條足夠吸引你的信息面前停下。/<font>

這就是體驗化。/<font>

所以,產品經理會成為一個熱門職業,騰訊與網易的很多產品能脫穎而出。/<font>

4.情感化/<font>

首先,情感是體驗的一部分。/<font>

服務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這會影響人的情感。人們會越來越因為情感而非理性去做決定,比如追星族們。/<font>

而中國文化,一直以來強調情感。因此,情感化在中國會更加明顯。/<font>

也因此,用戶體驗、服務、及時有效的客服與公關,都變得更加重要,也成為一個趨勢。比如我們看到的很多大廠,因為一些體驗問題導致用戶情感上受了傷害,比如之前的大數據殺熟(合理與否是另一回事),就會導致一批人離開。也正因如此,各個企業會更加重視用戶反饋,也會快速響應用戶反饋,比如最近的滴滴順風車案件。/<font>

5.弱智化/<font>

對於非互聯網原住民而言,弱智化是一大特徵。(互聯網原住民到底怎樣,還不確定)/<font>

首先,碎片化帶來弱智化。/<font>

如果你總是碎片化地應對,你的智商會比系統專注地處理更低。這是我們的真實體驗,也是《哈佛幸福課》提及的。/<font>

所以很多牛人,他們只在固定時間接電話、回覆消息。/<font>

同時,碎片化擠掉了人的深度思考時間,弱智化是必然趨勢。/<font>

其次,信息單一導致弱智化。/<font>

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流量在社交。近幾年,今日頭條、快手崛起,機器分發也成為主流之一。/<font>

如此,我們看到了3中主要的信息分發方式:/<font>

- 社交傳播/<font>

- 搜索引擎/<font>

- 機器分發/<font>

國內的搜索引擎,不提也罷,因為它也做起了機器分發,而且收效明顯。/<font>

機器分發,你喜歡什麼就給你推薦什麼,越來越導致人的侷限。/<font>

社交傳播,雖然會帶來很多不同,但人以群分,朋友推薦的很多內容,仍然具有相似性。所以,朋友圈刷頻,也會成為經常性事件。/<font>

而且,人性的弱點被利用導致弱智化。/<font>

每一次大傳播,幾乎都在利用人性的弱點。什麼羅一笑你給我站住,什麼鳳姐求支持等等,套路慢慢。「大傳播之下必有妖孽」,就是如此。/<font>

真誠自古無人問,從來套路得人心。/<font>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特徵。下一個時代還有這些特徵嗎?恐怕只會更嚴重。/<font>

當然,機會也在時代背景中。比如碎片化為長尾流量帶來機會,因為什麼奇葩都有,於是再小眾的東西,也會有人喜歡,一千粉絲理論,由此而來。/<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