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你能見到的級別最低的龍王爺了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請點擊關注。

白楊坡村地處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位於百里“太行水鄉”核心景區,東邊是漫嶺山,西邊是上堖山,南望駝嶺山,北邊有轎頂山,周邊重重山嶺,將小小村子層層環抱,俯瞰猶如蓮花的花心,獨享大自然的美景饋贈。

白楊坡村成片的古民居,雖然構造簡單,沒有其他傳統村落那樣奢華富有,但因材施建,或土石、或磚瓦、或木材,一樣遮風避雨,一樣盡心營造著自己的生活空間。它們掩映在叢林中,矗立在石板路邊,與左鄰右舍一起構成了白楊坡村獨特的文化魅力。

綠樹掩映中的山村

高低錯落的古民居掩映在樹叢中,露出的黃色麥秸泥牆上,上世紀的政治標語歷歷可見。除此以外,最顯眼的就是山牆上題寫的建房題記。一般是四句順口溜,合轍押韻,將建房時間、房數等要素意義寫明白,很有特點。諸如“公元壹玖柒零年,新修樓房整伍間,相鄰親朋來幫工,壹冬壹春把工完”、“明代正德年中間,動工建房整兩間,公元貳零零貳年,舊房重新又修繕”……當然房屋的實際年齡絕對沒有古老到明朝正德年間,與可考據的村子建村歷史相對照,這隻能聊備一說。

山牆題記

整個村子的房屋都是隨地形而建,完全正南正北格局的三合院、四合院只有七八院。其他的古民居依地勢而建,各種朝向都有,如果不考慮方位,所有的三合院、四合院宅基地平面都是一樣的,呈方方正正的矩形,正房、廂房主次高低分明,等級差別一眼可辨。即便是藏在這麼偏遠的深山,傳統封建禮制規矩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

白楊坡村是個傳統的農耕為主的村子,自古就沒有什麼大富大貴人家出現,所以整個村子的古民居硬件差別並不是太大,除了佔地大小、選址位置有明顯區別外,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構件細節部分的裝飾美化程度了。

白楊坡村雖然藏在山谷裡,但並不缺水,北邊5公里就是奔流不息的濁漳河,加上週邊山嶺環繞,植被茂密,水源充沛。因此在古代,村民吃水就不是難事。村子裡現遺存有古井三口,最有名的是一口供奉有井龍王的水井。

小巧的井龍王廟

這口古井位於村子正西,從遊客接待中心往南走,沿東西主路往西直走上坡約500米就到了。古井臺上砌有一座一米來高的小廟,全部石砌而成。硬山頂建築,山牆雕有山花,正脊兩側有卷邊,正中雕刻有寶頂,四條側脊雕飾獸頭,屋頂刻成筒瓦狀,比之正常大小的廟宇一點也不減工。裡面供奉著井龍王。廟門兩側貼有對聯:“龍王穩坐井臺上,保佑清泉水流長”。這口井的歷史很久,已經不可考證,現存有民國年間重修的碑記。

龍王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行雲布雨,傳說中能消災降福,龍王治水是民間的普遍信仰。所以,在農村各地,龍王廟也是隨處可見。古人認為,凡是有水的地方無論江河湖海,都有龍王駐守。不過,像這麼一座小小的井龍王廟還是比較少見的。

當然,神仙也輪級別,就龍王來說,依據管轄水域大小,大致可以得出結論:海龍王大於江河湖泊各類小龍王,這些小龍王又大於井龍王。所以,才會有白楊坡村的井龍王廟是如此之小的原因。類似的結論可以參考各地常見的山神廟。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