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中秋,去你的「霸約事務」!

又是一年中秋節,你回家過節嗎?

青小遊扒出6年前中國青年報社作為主要出品方之一,與深圳市耕田文化傳播公司、鳳凰網聯合出品的微電影《家在情在·我的中秋節》來看了一下。

發現6年前剛開始火的微電影與現在的微視頻審美相比,只是微電影1.0版本,但想想6年前小遊還在上高中,當時能拍這樣的系列微電影已是相當前衛了。

撇開攝影手法與時長等技術性問題不說,青小遊被劇中講述的普通人的故事打動了,下面,快速聽小遊再講講這個故事……

就是這麼老實的一家人,竟然也有敢“頂撞”老闆的時候,原因是……

老馬家有個傳統

“我們家過中秋節一定要一起過,那可是雷打不動”

“我沒想過發財,我就想回家過節”

“我家的習慣呀,一到中秋就要全家團聚”

但是總有些“掉進錢眼裡”的人啊,他們定下的“霸約事務”,阻止老馬家延續這個傳統。

“我最恨的就是節日,這節日有什麼意思嘛,這節日一多我就沒有生意做,什麼狗屁節日!”

“普通人才喜歡過節,老闆從來不過什麼節的,想發財就得有點境界嘛”

“中秋之夜,如果再賺不到錢,我們乾脆跳樓去算了,今天我們的營業額一定要翻三番,三番!”

面對苛刻的老闆,老馬一家人毅然決然地堅守他們的優良傳統——回家過八月十五,去你的“霸約事務”!

回憶與現在

變與不變

賞心樂事我家院

以前吃團圓飯,大人們將桌椅搬到院落裡

小孩子總是心急地問著飯菜什麼時候做好

舉杯共飲第一杯酒後,碗筷叮噹作響

共享天倫, 等著圓月高掛

淡淡的桂香間,月光不知不覺早已傾瀉下來

勾勒出樹影的斑駁

傳統的老式冰糖月餅,是記憶中最經典的味道

青紅絲、脆五仁,一邊吃一邊掉渣

還有皮薄鬆軟的廣式月餅甜而不膩

飯桌上的月餅一個個都切成小小的幾塊

按長幼順序分好

饞嘴的孩子要把每個口味都嚐個遍

才算心滿意足

那時左右也不過

豆沙、棗泥、慄蓉、黑芝麻這幾種吧

­­酒足飯飽,長輩繼續嘮著張家長李家短

孩子們便撒了歡,在院子裡跑啊跳啊

歡聲笑語不斷

或擠坐在一條長椅上

說著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傳說……

後來啊,吃團圓飯這個習俗漸漸走出了家門

省心方便的“下館子”成了更多人的選擇

各種精緻的月餅禮盒花樣別出

口味種類更是多到數也數不過來

不知道你最難忘的

還是不是那泛黃油紙、滿口酥香

我們不能簡單地評判哪種過節的方式更好,因為形式變了再多,不變的是闔家人“但願人長久”的祈盼。

儘管老馬家在中秋團圓路上有些許困難,但好在他們最終坐在一起吃了團圓飯。

天上月圓日,人間團圓時——自古以來就是國人極美好的情思。可有時,月圓人難圓。為了生計,四散在異地他鄉的人們不能時常相見。

—“老人家,你就沒有孩子嗎?”

—“有,我在這裡工傷事故摔斷了腿,他們也在外面打工,孩子也管不了我呀。”

也正因如此,中秋才被人們賦予了特別的意義。

老馬一家費盡周折趕在中秋節回家,從繁華都市到熟悉的小鎮,一路上風塵僕僕,這就像是一次集體抒情,抒發了異鄉人在此地遙望彼時的感懷。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有多少人享受圓滿,就有多少人服務團聚。此時此刻的你,也許已經圍坐在家人身邊談論著近況;也許拎著大包小包奔赴回家路;也許……這個佳節無法與至親至愛相聚。

靈魂在節日裡總是愛得思鄉病,這病老馬一家的治療方法是藥效最好的特效藥。但你看那一輪明月,永遠照亮迢迢回家路。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中秋快樂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中秋快樂

轉發請掃描下方版印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商務合作:010-6409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