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为救父亲,街头“扮牛”让人骑,五元一次曾被醉汉扇巴掌


15岁花一般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小孩本应该受到父母的关爱,在学校里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这一切对于15岁的河南小女孩郝冬冬来说,却非常的奢侈,幼小的她在父亲重病期间不得不承受重担,除了下雨天,冬冬每天都要上街乞讨,为家里“赚取”一切开支。乞讨时携带的展板上写着一行醒目的文字“我甘愿扮牛让人“骑”,五元一次。背后的凄凉让人十分的心疼。


冬冬的父亲河南省周口市神丘县刘湾镇郝庄村人,在家里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三个妹妹。2000年以前,在老家靠着7亩地种地为生,经人介绍认识了妻子李秀汝。由于不幸患上了强制性脊椎炎,无法进行体力劳动,为了维持生计,郝新利萌发了进城做生意的想法。
当时的合肥市正处于发展阶段,也适于生活,离老家又比较近,于是39岁郝新利携妻子李秀汝在2000年来到合肥开小卖部赚钱,并于当年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郝冬冬,又于2002年和2003年迎来了冬冬的妹妹和弟弟。小卖部每年的收入1到2万元,省吃俭用勉强够一家人的开销,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很快乐。2014年的一次意外打破了这个家庭平静的生活。

14年9月20日的夜晚,九龙商业广场在做一个手机推销活动,主持人为了吸引人气向场下抛洒礼品。郝冬冬父母经营的小卖部就在附近,母亲李秀汝见状挤在人群中争抢礼品。主持人见李秀汝捡的太多,对她进行了一番辱骂。
见着自己的妻子受到了委屈,郝新利随即上前和主办方理论,争吵过程中,有人推了他一把,原本就身有残疾还拄着拐杖的郝新利摔倒在地。当时只是觉得疼,而且主办方也将他扶起来并且向他道歉,郝新利也就没有追究。
晚上8点多,回到家的郝新利突然觉得自己全身不能动弹,颈椎疼痛难忍,家人带着他连续辗转了3家医院被安医二附院接受,经医生诊断,郝新利C7颈椎骨折,颈髓损伤,高位截瘫。警方给部分当时手机促销活动的主办方人员录了口供,没有人承认推到了郝新利,事发地没有监控,也缺乏目击证人,无法得到赔偿,一家人不得不自己支付郝新利的手术以及康复费用。

郝冬冬的弟弟妹妹还小,要上学,母亲身材不高,力气也小,爷爷已经82岁高龄,耳聋,身体和精神都不好;82岁的奶奶身体也不好,回老家由亲戚照顾。一家人只有冬冬一个人可以抱得动父亲,每天400个窝腿、200个绕腿康复训练也只有冬冬能完成。
怕妈妈辛苦,也为了让弟弟妹妹安心上学,刚上初一的郝冬冬找姑姑帮忙向学校请长假休学照顾爸爸。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郝新利在住院的三个月里花光了家里的全部20多万元的存款,还欠下了十多万元外债。2015年春节前,无法支付医药费的一家人只能带着郝新利出院了。住院期间,父亲的病友曾建议他们实在不行就去人流量大的步行街和逍遥津乞讨,原本自尊心很强的郝冬冬面对家里的艰难境况,放下自尊,在春节后走上街头跪地乞讨。
为了离乞讨地点近些,一家5口带着爷爷在长江中路科技大院里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每月1200元的房租和家里所有的开销全部由冬冬乞讨得来。每周一至周五,乞讨地点在步行街夜市。每周末,乞讨地点在逍遥津门口。每次乞讨就像一次搬家,孩子们推着郝新利,用三轮车拉着爷爷,带着垫子、病例、X光片、一个可以播放电视媒体采访画面的小型显示器以及写有标语的展板。

事情在2015年4月产生了变化,一个周末,郝冬冬在逍遥津门口乞讨时,一位女士给了她一个牛头面具,说这样可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效果很更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东西”,15岁的她还有些犹豫,很担心被人歧视。但不久,这个念头便被无情现实打消了。大约三、四个月前,郝冬冬乞讨完回家,发现妈妈不见了,和妈妈一起消失的还有她房间柜子里所有的衣物。“我不恨她,她也是被债主逼得没办法了。”
除了下雨天,她每天都到外面乞讨,有时候晚上跪长了,膝盖和胳膊都很疼,到了后半夜,每天只有三到四个小时睡眠的冬冬跪在垫子上睡着时常有的事。每次乞讨运气好的话能筹到400多元,运气差的话连100元钱都没有。
这些,并不让郝冬冬感觉到困难,让她感觉到难受的是,看热闹的人远比掏钱的人多,戴着“牛头”面具的郝冬冬曾因此被一个醉汉当众扇了两巴掌,男子边打边骂,“我叫你骗人,我叫你骗人”,“当时,两边好多人在围观,但就是没人上前阻拦,让人心寒”。

生活虽然艰苦,但还要继续。而冬冬带着面具“救父”也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纷纷为其捐款,学校也是安排老师在赫冬冬周三和周五的时候补课。冬冬说“我的梦想是当个服装设计师,设计好多五彩斑斓的衣服”。善良可爱的小女孩一定会受到好的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