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布克獎短名單出爐,這些已出中譯本的布克獎作品不可不讀

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

布克獎獲獎作品,大約有三分之一被改編、拍成電影。如果導演和卡司給力的話,拍出來的都不會差。如《辛德勒的名單》《奧斯卡與露辛達》《告別有情天》《無可救藥愛上你》《英國病人》《少年派的奇幻漂》等經典電影,均由布克獎獲獎作品改編而來。

當地時間9月20日,英國布克文學獎公佈了2018年布克獎短名單,入圍的6部小說分別是:

《送奶工》(Milkman) 安娜·伯恩斯(Anna Burns)

《華盛頓黑人》(Washington Black) 埃茜·厄杜堅(Esi Edugyan)

《火星房間》(The Mars Room) 雷切爾·庫什納(Rachel Kushner)

《上層林冠》(The Overstory) 理查德·鮑爾斯(Richard Powers)


《長鏡頭》(The Long Take) 羅賓·羅伯遜(Robin Robertson)

《地下世界》(Everything Under) 黛西·約翰遜(Daisy Johnson)


因為大部分國人閱讀英文原版圖書比較吃力,書享家分享一些已出中譯本的布克獎獲獎小說。

《自由國度》( In a Free State )

V.S.奈保爾 著

1971 年獲獎

( 2013 年 11 月,新經典出版簡體中文版)

《自由國度》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V.S.奈保爾代表作,也是奈保爾真正征服歐洲的經典。書中角色擁有不同的膚色、血緣和文化背景,但都有相同的漂泊而孤獨的靈魂,他們對異鄉的憧憬、對自由的渴望,卻在偏見中、放逐中,完全化作迷惘與絕望。《自由國度》將奈保爾式的“零度感情”發揮到極致:冷靜的文筆,不緊不慢的敘述,不顯山不露水的佈局謀篇,全然不帶一絲情感,但卻令人在閱讀之後,猛然感受到巨大的悸動與震撼。小說出版當年,便以毫無爭議的優勢獲得布克獎。

《大海,大海》( The Sea, the Sea )

艾麗絲·默多克 著

1978 年獲獎

( 2016 年 4 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版 )

艾麗絲·默多克曾六次進入布克獎短名單,為該獎歷史上獲得提名最多的作家,並以《大海,大海》奪魁。小說中英國戲劇界備受崇拜的偶像人物阿羅比“誓言要棄絕魔法,成為一個隱者”,選擇回到大海邊定居。但原本期望的平靜生活,被自己的幻想與妄想所包圍。小說氣勢宏偉、複雜精妙,充分展示人性的虛榮、嫉妒以及社會偽裝之下的自私和冷酷。

《最後一單酒》( Last Orders )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著

1996 年獲獎

( 2017 年 5 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版)

《最後一單酒》被認為是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對普通人生活的複雜、勇氣所作出的深刻探尋。倫敦的小酒館裡,雷、維克、倫尼面前擺著一個罈子,裡面裝著好友傑克的骨灰。作為傑克多年的酒友,他們即將和他的繼子文斯踏上前往馬蓋特的旅程,到那裡拋灑他的骨灰,完成他的遺願。而埃米,身為傑克的妻子,卻拒絕與他們同行,她將踏上另外一段旅程——趕去探望患有智障的五十歲的女兒瓊。往日的時光隨著兩段旅途緩緩流向遠方……

《盲刺客》( The Blind Assassin )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著

2000 年獲獎

( 2016 年 10 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版)

這是一部結構奇巧、故事裡套故事的小說。小說有兩個女主人公,一個是勞拉,小說一開始就在車禍中死去;另一個是她的姐姐艾麗絲,她一直生活在死者的陰影中,回憶著快被湮沒的往事。《盲刺客》是阿特伍德折桂布克獎的作品,其對多種文本的混合、結構的嵌套,以及女性視角敘述的嫻熟運用,都達到了此前從未到達過的高峰。

《海》( The Sea )

約翰·班維爾 著

2005年獲獎

(2013 年 7 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版)

藝術史學家馬克斯·默頓回到了他兒時的海濱小村。如今的他,既要逃避人生新的離愁,又同時要面對往昔記憶的折磨。那是一段既充滿誘惑,卻又狂躁不安的往事。布克獎評委會稱讚:“《海》運用了約翰·班維爾精準而優美的散文體語言,既包含著對人生確實的妥協,也有對記憶和認知的非同尋常的反思。它完全令人信服,又有著深刻的感動與闡述,毫無疑問,是偉大的語言大師最好的作品之一。《海》對悲痛、記憶和冷靜的愛進行了精妙的探討。在班維爾的作品中,你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喬伊斯、貝克特和納博科夫的影子。”

《白老虎》( The White Tiger )

阿拉文·阿迪加 著

2008 年獲

( 2010 年 4 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版)

阿迪加的這部處女作,將印度社會最黑暗的一面呈現出來,貧富差距、政治腐敗、宗教之爭、人性貪婪。在戲謔的語調中,讀者彷彿來到一個黑暗地獄,但“黑暗之地“卻被看著是救贖之所。短短一本書寫盡了印度泥沼中掙扎的困境,人物躍然紙上。但印度就是能在這樣的悲喜劇之間從容轉換,它骯髒貧窮,充滿待解的謎團,如同此書一樣神秘,欲罷不能。

《提堂》( Bring Up the Bodies )

希拉里·曼特爾 著

2012 年獲獎

( 2014 年 7 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版)

希拉里·曼特爾 2009 年憑歷史小說《狼廳》第一次摘得布克獎,續集《提堂》於 2012 年再獲布克獎。布克獎歷史上,只有 J·M·庫切和彼得·凱里曾經兩獲殊榮。作者選擇了一個邊緣化歷史人物 —— 托馬斯·克倫威爾(Thomas Cromwell) —— 的視角,以獨特的第三人稱來審視和敘述,重新解構了一段經典史實。

《七殺簡史》( 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

馬龍·詹姆斯 著

2015 年獲獎

( 2017 年 4 月,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簡體中文版)

《七殺簡史》記述了跨度長達 3 世紀的牙買加歷史:腐敗、屠殺與音樂。馬龍·詹姆斯因此成為牙買加歷史上第一位入圍布克獎的作家。小說基於 1976 年鮑勃·馬利試圖暗殺的活動來講述牙買加過去 30 年的故事——槍支與腐敗、毒品與音樂。紐約時報評論說:“就像《不速之客》裡塔倫蒂諾的翻拍版本一樣,但是由鮑勃·馬利配樂,由奧利弗·斯通與威廉·福克納來製作腳本。”

閱讀作品是對作品最大的認可,推薦的8本布克獎獲獎作品,你讀過幾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