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2018高考作文全國卷Ⅱ解析(帶範文)

2018高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的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位置,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飛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

本題來自2018高考全國Ⅱ卷作文真題。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新課標作文”微信公眾號。

命題方向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此作文迴歸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必須在完整讀懂材料的基礎上,不能脫離材料立意。

2.材料敘述一反傳統的人文關懷、感性認知,而選擇軍事題材理性思考,突出科學性和思辨性,要求寫作更具思辨性。

3.材料中“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因此沃德的推理分析為正面立意,而材料中“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的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是常規思維,綜合材料來看是反面立意。

4.材料中“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位置,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飛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啟發考生分析未返航的飛機墜落與彈孔位置的關聯性,有較高的思維推理能力要求。

5.作文要求中“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綜合”二字提醒考生必須全面分析解讀理解材料,而不能只抓隻言片語。

開放性

1.材料中“英美軍方”、“ 沃德”不同的判斷處置,“倖存飛機”、“ 力排眾議”、“ 數據被忽略”、“ 事實證明”,就可以從多角度立意,思維的豐富性讓更多的考生有話可說。

2.要求中“明確文體,自擬題目”,對文體不做硬性限制,只要文體特點分明即可,自擬題目也給考生提供了極大的自由度。

3.作為材料作文,沒有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任務限制,考生思維可以更為靈活,有了較大的自由寫作度。

解題

在分析材料題目中,我們要善於抓住題目的矛盾所在。題目中的矛盾雙方非常明確,即英美軍方和沃德的觀點衝突。抓住了這個矛盾就是抓住了審題的“牛鼻子”。

我們對材料逐句分析:

①“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這是事件背景。

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這是個複句,與前句構成轉折關係,提醒考生本句話異常重要。這句話是關鍵詞“力排眾議”。力排眾議,就是極力排除、反駁各種不同意見。沃德力能力排眾議的力量來自何處?因為他是“統計學家”,擁有科學的力量。所謂科學的力量,在這裡至少是可以推理出“獨立思考”、“突破慣性思維”、“堅持真理、不盲從”等。

③“沃德是正確的。”這是結果。告訴考生可以由果溯因的去立意。

綜上,命題人當然是想考生從沃德的正確決定中提煉出其決策正確的原因。那麼,我們就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沃德“力排眾議”是個人堅持己見的結果。這會陷入主觀唯心主義的陷阱。要注意釐清的是,英美軍方的結論同樣也來自於實踐中的調查,絕非拍腦袋的決策,但事實上他們的調查卻出現重大的失誤,即樣本遺漏。沃德力排眾議的觀點中,最重要的是指出了“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的樣本遺漏的事實。所以,沃德觀點的正確原因主要並不在於“力排眾議”,而在於他認識到了眾人沒有認識到的問題。

由此出發,探討沃德超越眾人的原因當是上乘立意。

這更是一個批判性思維的問題。批判性思維就是審慎地運用邏輯推理去斷定一個觀點是否為真。求真,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理念,所以它科學的判斷信息,洞察事實真相,不盲目信從他人結論,採取行動考慮所有的相關信息(全面看問題)等。

今年的全國Ⅱ卷一改去年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又迴歸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一反平常的人文關懷、傳統文化,而更關注理性思考和科學精神。事理邏輯嚴密,又留有思考空間:“墜落的未返航的飛機”引導考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深入思考問題,並可聯繫現實生活現象進行闡述。整個材料對考生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較強,必須先讀懂材料再立意,拓展了思維廣度,加深了思維深度,素質教育導向明顯,對今後的語文教學是一個導向。但作文要求是考生平時熟悉的,這也保證了命題的穩定性。

參考立意

最佳立意:

1.英美軍方的角度

①慣性思維影響我們對事情的判斷

②表面現象會矇蔽眼睛

2.沃德的角度

①不盲目從眾

②打破常規思維

③換個角度看問題

④透過現象看本質

⑤提倡獨立思考精神

⑥尊重科學探究精神

⑦逆向思維的重要性

次佳立意:

1.軍方調查參考統計學家建議角度:

①尊重事實,尊重科學

②科技服務人類

2.感情角度

表現對科學及科技工作者的敬意

偏題立意:

①關注細節

②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③世界呼喚和平

④建設軍事強國

下水作文

如今,什麼矇蔽了我們認識世界的雙眼?

毫無疑問,是表象。

不獨如今,曾經也是。

欣賞蝴蝶的五彩斑斕,我們有了悽美的《梁祝》化蝶,但我們錯過了認識光的折射;慣看萬紫千紅,我們有了無數春色盎然的詩篇,但我們錯過了認識物種的繁殖;坐看雲捲雲舒,我們有了吟賞煙霞的淡定從容,但我們錯過了認識氣候的規律。中國式的認識觀,總是纏綿於表象的斑斕,造就了中國源遠流長的美的精神,卻長久地丟失了科學精神。所以,中國人應該有兩隻眼,第一隻眼是審美眼,第二隻眼是科學眼。

不獨中國,西方也是。

在認識論的層面,中西方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樂於接受淺顯而直接的結論,而不樂於追究本質。蘇洵一篇《六國論》,汪洋恣肆,讓後世信服“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然而“賂秦”只是表象,本質卻是藏在“賂秦”之後的國力懸殊;賈誼一篇《過秦論》,縱橫捭闔,讓後世信服“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卻不知秦統一之前又何曾施行過仁義?這世上,我們看到表象,卻以為是這就是真實,像極了柏拉圖的“洞穴之喻”:我們像一群囚徒,手腳被縛,面對洞壁,背後是洞口和火堆,我們以為影子都是真實,而真實卻躲在我們的背後。英美軍方看到了彈孔,而真實卻躲在彈孔之外。

同樣在認識論層面,中西方還有共同的特點,便是一葉障目。世界的表象有時美,有時惑。美的表象怡情,惑的表象蠱惑。看到有河南人殺了空姐,便有人站出來說河南人沒一個好東西;看到中國人在日本瘋搶馬桶,便有人嘆中國人真有錢;看到共享單車被毀,便有人說這是中國國民性的照妖鏡;看到民國小學生作文文采好,有人便說現在的語文教育與民國不可比;有外國人看到有中國人舉止不雅,便怒斥支那;看到中國南沙造島,便鼓吹“中國威脅論”……惑的表象往往故作驚人語,吸睛提粉,謠言盛行,鬼魅橫行,這也是時代之惑。

英美軍方的調查基於實踐,不可謂不用心良苦。然而,在科學精神的層面,容不得半點自我滿足。參數調取的遺漏,導致總體結論的偏差。力排眾議的沃德為什麼是正確的?誰能保證沃德不是一意孤行呢?實際上,沃德就飛機擊落問題提供了八份報告,論文長達80多頁——這才是沃德正確的關鍵。

認識世界,需要有一點科學精神。不淺嘗,不挾私,不自足;有質疑,有擔當,有追問。刺破錶象,庶幾可領會一點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