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它,保證你這輩子都不想再去這個國家

最近這一週,上海有個「菲律賓電影大師展」。

許多片子都是在內地第一次放映。

在我們印象裡,菲律賓電影微不足道。

可其實,近年來它們在國際上屢獲大獎,聲名鵲起。

我們常說,韓國電影在「自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比起菲律賓電影,還是小巫見大巫。

貪汙、搶劫、吸毒、詐騙…敢把社會最骯髒的角落甩給觀眾看。

以至於有影迷感概,「看完菲律賓電影,保證你這輩子都不想再去這個國家」。

今天,魚叔就來推薦一部最讓我感到扎心的菲律賓電影——

《羅莎媽媽》

Ma' Rosa

這是享譽國際的導演布里蘭特·曼多薩的代表作。

布里蘭特·曼多薩是當代菲律賓影壇繞不開的電影大師,以一部《基納瑞》抱走戛納最佳導演獎,曾六度提名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

其中《羅莎媽媽》就入圍了第 69 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女主賈克琳·喬斯更是憑藉此片,斬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第一位菲籍戛納影后

也是繼張曼玉、全度妍、漢娜·拉斯洛之後,第四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

她扮演的羅莎是一家雜貨鋪的老闆娘,膝下有四個孩子。

平日沒事兒就和鄰居大嬸嘮嗑打牌,操勞著柴米油鹽。

可這位看似歲月靜好的阿姨,不止這一副面孔,她還是遠近聞名的毒販子。

癮君子們看見她立馬站成一排,肅然起敬的叫她「羅莎媽媽」。

但販毒這見不得光的營生並不好做,只能暗搓搓的進行交易,還要擔著被「下家」舉報的風險。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終於被她大兒子的一個哥們出賣,羅莎媽媽和丈夫被警察抓進了「局子」。

這「局子」不似警局,更像是誰家的私宅,開門的是個孩子。

警察們都穿著便裝,審訊就跟嘮嗑一樣。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這些都是貪贓枉法的黑警。

他們中途截留罪犯,進行敲詐,從中賺取外快。

張嘴就要 20 萬比索,相當於 2.5 萬人民幣。

這對貧賤夫妻掏不出那麼多錢,就被威逼供出毒品供應商。

別無他法,羅莎只好供出了她的上家馬爾喬

警察以羅莎做誘餌,迅速出動,逮捕了馬爾喬,同樣索要 20 萬比索。

馬爾喬身上有 10 萬,他妻子湊來了 5 萬,這剩下的 5 萬,又被轉嫁到了羅莎頭上。

儘管警察之前答應過她,供出上家就放了他們夫妻倆,可現在又變卦了,必須補齊這 5 萬,否則就蹲一輩子大牢。

現在擺在她面前的就兩條路,要麼坐牢,要麼交錢。

好在,羅莎的幾個孩子都很懂事,立刻想各種辦法,去湊足這筆錢……

毒品一直是困擾菲律賓的頭號問題,全國約有 370 萬人在吸毒,每個月至少有 1250 人死於毒品。

菲律賓也成為墨西哥、哥倫比亞之後,販毒集團最活躍的陣地。

其首都馬尼拉毒品滲透更是嚴重,大概有 92% 以上的區域都存在毒品犯罪問題。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臺之後就曾許諾 ,必對毒販趕盡殺絕,在其主導的“禁毒戰爭”中,3個月就處決了850個毒販。

因其對毒販“殺無赦”的果敢作風,令全國將近 70 萬涉毒疑犯為求保命而自首,導致監獄人滿為患。

但是這真的可以解決菲律賓的毒品問題嗎?

導演布里蘭特·曼多薩在《羅莎媽媽》裡,並未展開對毒品問題的批判,而是在追尋更為本質的根源——貧窮

跟我們以往認為串金鍊子帶金手錶的毒販不同,羅莎媽媽一家非常貧苦。

連區區 5 萬比索,也就是 6354 元人民幣的贖金都拿不出來

大兒子想到的辦法是把房子賣了,但那個簡陋的家是他們唯一的避風港,羅莎沒捨得,不能讓孩子們連住的地方都沒了。

那隻好變賣家當,可環顧四周,家裡值錢的東西也就只有一臺舊電視機。

大兒子抱著它在街頭四處吆喝,無人搭理,最後賣給了一個看守所的警察,換了 2500 比索。

大女兒作為大學生,放下了平時的驕傲,四處找親戚借錢。

姨媽為她提前支取了不足額的養老保障金;姑媽狠狠數落了一番還是把錢借給了她…在路邊被洗碗水滑到,她也來不及抱怨,爬起來繼續奔波。

特別是二兒子,為了救出父母,出賣色相,給有錢人充當男妓,與一個猥瑣的老男人開房後軟磨硬泡拿到了一筆錢。

顯然他也不是第一次做這種皮肉交易,可若不是被生活所迫,誰會出賣自己的身體。

幾個孩子最終湊到了 4 萬 6 千比索。

黑警們向來貪婪,沒想到還錙銖必較,4 萬 6 只能贖夫妻倆中的一個。

丈夫留下,讓羅莎出去籌餘下的 4 千塊。

羅莎用大女兒心愛的手機做抵押,從熟人那裡求得了 4 千塊,又討來了幾個硬幣,在路邊攤買了一串魚丸,因為她已經整整一天兩夜沒吃過東西了。

她一邊吃著,一邊空洞地望著前方,淚水和著汗水,汩汩的流下。

影片就在這時,戛然而止。

但他們一家人苦難的生活還要繼續。

貧窮不僅使人飢寒交迫,同時也在蠶食著他們僅有的脆弱而互助的社會關係

羅莎的毒品供應商馬爾喬,已經知道羅莎出賣自己。從他眼神裡流露出的兇光來看,必定是懷恨在心,羅莎一家在遭遇警察洗劫之後,恐怕還得接受更慘痛的報復。

但羅莎出賣他,實在是迫不得已,就像出賣羅莎的那個人,也只是為了把他哥贖出來。

這是一個死循環,羅莎一家為代表的底層人民就這樣生活在被層層盤剝的人間煉獄裡。

究竟貧窮的根源是什麼?

不言而喻,兩個字:腐敗

民主稱號下的菲律賓,腐敗問題其實非常嚴重。

馬爾喬被捕之後,偷偷報了警,然後被毒打到差點沒命。

可見,他原本是有其它警察罩著的。

而毒品的來源,很可能就是警方查獲的那些。

控毒不過是警方剝削底層人民的手段,犯案者和執法者其實都是同一批人。

警方原本是主持正義的,現在卻如同強盜,披著執法者的外衣卻濫用權力和暴力。

司法和執法系統的腐敗問題,通過這部電影,已經展露無遺了。

跟很多保守國家一樣,菲律賓電影也經歷過一段緊張的戒嚴時期,導演布里蘭特·曼多薩是一位打破戒嚴的先鋒者,他找出了問題的根源,並敢於揭露。

導演布里蘭特·曼多薩

這樣的電影人,讓人肅然起敬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