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基础之一——速度

运动几乎都在追着时间,并与时间在赛跑,而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终点或最短时间内击败对手就是优胜者。那又该怎么去追时间呢?使用回到未来的时光机、小叮当的任意门?或许将来的世界有可能发明时光机,但就从现今竞技运动来看我们怎么去追时间呢?简单来说就是提升你的速度能力。

田径锦标赛,100 米决赛在短短10 秒内就决定了谁是冠军。在过往的认知里,短距离项目里或球类项目才会需要练速度,但刚才我们提到了竞技运动追的就是时间,因此不能因为比赛总时间拉长而忽略了速度的重要性。


全马42公里的世界记录保持人基普乔格 ,在德国柏林马拉松创下的2小时01分39 秒纪录,换成速度来看均速约在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但在跑步机上设定20 的速度,试看看你可以跑几公里?在这样高速下你的肌肉是否有这样快速收缩的能力?以上图来看,全马第一名的跑者完成100米只需要17秒,这100 米也不是用尽全力冲刺的速度,可能只用了70%的能力就可以达到。看到这里想想看,100 米用70%你花多少时间到达。所以别再说马拉松是种只比耐力的运动了。

速度与反应、协调、力量、敏捷交互关系

由上图:我们看到速度是个中心点也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反应、敏捷、力量、协调都是围绕在周围并且环环相扣,怎么说呢?力量:有力量但要如何快速启动力量,是需要速度。敏捷:如何快速移动需要速度。协调:如何高速下多方向变化身体移动方向,需要速度。反应:看见黑影就要立刻开枪,需要速度。交互影响下,都是需要有速度的基础ㄧ起连动 。知道了基础速度重要性,但基础速度怎么练呢?冲个800m、400m、300m、200m、100m ?如果以上的距离要冲10趟,每趟用100%能力,选手听了一定会有所保留,而体力也可能一趟100%的冲刺后就再也冲不起来,而后也失去练速度的用意。「速度」就是快,用100%能力去完成,疲劳或是已经被练累了再来练速度,肌肉的收缩就会大打折扣。要如何才能达到增加速动的效果呢???理想的程序是「速度训练」优先摆在「体能训练」之前,热身完就可以进入速度训练,初期冲刺的距离20m~30m就好。如果问那么短有效吗?前提是练速度就不应该练到疲劳,再来非循环运动是以「磷酸肌酸」能量路径为主,并以有氧能力为强大后盾,过了60m后整体的速度会取决个人肌力与能量代谢路径好与坏影响。

同时冲刺30m,选手也比较不会有所保留,会用尽个人100%能力去完成每ㄧ趟,才能达到速度训练的目的。另外短距离冲刺对于全身肌肉与神经动员是非常好的刺激,在A点完全静止状态要用最快速度移动到B点,即刻整个中枢神经、全身肌肉、神经都会立马动起来。知道速度训练的方式后,后续的训练也必须要把肌力、神经整体传达速度、运动终板加入训练的模式去调配。

简单来说,在基础速度的训练阶段,可以想像是想把汽车从0~100 公里/ 小时的加速时间缩短,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高速。而后把速度训练带入运动专项时,因为要应付场地的不同、比赛的时间节奏...等,调整的方式如同去调整汽车的变速箱、底盘、尾翼…等。以速度来说,因为运动项目不同所需的专项速度也就不同,有的会是需要维持高速的稳定、或是需要连续踢击的速度、连续折返的速度…等等 。

「非循环运动」都会有各项运动需要的速度,而「循环式运动」要的专项速度又不一样。能里面参杂了许多变相与交互关系,也是“训练”吸引人之处,更是支持我们持续向前的动力。建议咨询专业的体适能教练,协同找出最合适的训练方式,达到运动的最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