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大火,为什么乾隆儿子们的名字都带玉字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玉最为痴迷的帝王,有'玉痴’的雅号。乾隆皇帝酷爱玉器,现在故宫博物院的三万件玉器,多数为他所藏。乾隆也爱作诗,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的诗中有800余首是和玉有关。不仅如此,乾隆为自己的儿子起的名字也都是'玉’字偏旁,足见其对玉的钟爱:

乾隆的儿子有:永璜(定亲王)、永琏(瑞慧太子)、永璋(循郡王)、永珹(端亲王)、永琪(荣亲王)、永瑢(贝勒)、永琮(哲亲王)、永璇(仪亲王)、永瑆(成亲王)、永璂(贝勒)、永璟(未封)、永璐(未封)、永琰(嘉庆帝)、永璘(庆亲王)。

乾隆皇子名字中这十四个带玉的名字

1.皇长子永璜

皇长子大阿哥永璜,哲悯皇贵妃之子,娴妃如懿养子

2.皇次子永琏,中宫富察皇后嫡子

皇次子二阿哥永琏,中宫富察皇后嫡子,二阿哥永琏

3.皇三子永璋

皇三子永璋,《如懿传》中纯妃苏绿筠之子

4.皇四子永珹

皇四子永珹,《如懿传》中嘉嫔金佳氏之子

5.皇五子永琪

五阿哥永琪,《如懿传》海兰之子

6.皇六子永瑢

皇六子永瑢,《如懿传》中纯妃苏绿筠之子

7.皇七子永琮

皇七子永琮,中宫富察皇后嫡子

8.皇八子永璇

皇八子永璇,《如懿传》中嘉嫔金佳氏之子

9.皇十一子永瑆

皇十一子永瑆,《如懿传》中嘉嫔金佳氏之子

10.皇十二子永璂

皇十二子永璂,皇后乌拉那拉·如懿之嫡子(注意这个“璂”字并不是剧中念的“基”的音,而是发“其”的音)

11.皇十三子永璟

皇十三子永璟,皇后乌拉那拉·如懿之嫡子

12.皇十四子永璐

皇十四子永璐,《如懿传》中令妃魏嬿婉之子

13.皇十五子永琰

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令妃之子。圭为祭祀和上朝时所用重宝。

14.皇十七子永璘

皇十七子永璘,令妃之子。

以上这14个字可以自动分成三个梯队:

“珹”、“琪”、“璇”、“璂”、“璐”、“琰”6字都是普通玉或装饰玉;“瑢”字表玉的声音;“瑆”、“璟”、“璘”3字表玉的光泽。这10个字等级不高,只能排在第三梯队了。

皇长子和三子的“璜”和“璋”2字是入了“六瑞”的,等级已经很高了,看来乾隆对最大的三个儿子都是比较看重的。

但从形态上来说,璜是半璧形,璋是半圭形,都不算完满。

补充小知识:

很多人会奇怪,明明是王字旁,怎么会说是“玉”字旁呢?在古汉语中只有“玉”字旁(用作左偏旁时要变形——去掉“、”,下面的一横改写成“提/”,叫斜玉旁,也叫侧玉旁,立玉旁。没有“王”字旁。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扫盲将斜玉旁通称为王字旁,因为简化易学,然后约定俗成了,现在的学校已经都说是王字旁了。

乾隆爱玉是史上之首,不过玉在中华文化中的根基更是深入到了文字之中的:王字加一点为玉, 为王者才有玉;白玉为皇,只有皇上才能拥有白玉;'玉’和'家’合字为宝,家中有玉才是宝;中国的国字是口中一个'玉’字;古代国家的权利象征是玺,以玉为材质的印信;玉早在古代就已经是国家、权利、地位的象征。

古汉字中以'玉’偏旁的字近500个,凡王字偏旁的字即为玉字偏旁,且多与玉有关联,或是对玉的称呼、或是对玉的形容。用玉组词的更是无计其数。从玉的组词和造句足以见玉在中国七千多年历史文化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不难想象中华民族为何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