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辽宁精神」蛮拼 蛮巧 蛮有爱的检察官——丹东市检察院公诉部门负责人苏凤琴

她,曾是审查起诉备受关注、轰动国内外的四大“黑哨”和足坛“顶级人物”谢亚龙案的办案组组长;也曾经办理过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检察院交办的北京和天津电力系统“7•19”专案,原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东阳受贿专案……

她,牢记初心,也因此收获了全国优秀公诉人、辽宁省十佳公诉人、青年五四奖章、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人民好干部、丹东市的巾帼建功十大标兵、十佳人民满意公仆,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三次等一系列荣誉。

她,就是苏凤琴,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负责人。


苏凤琴喜欢鸭绿江,而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就坐落在鸭绿江畔。每当办案累了的时候,她就到江边走走、换换空气、看着江水,思绪会豁然开朗,疑难的案件会迎刃而解。如今39岁的苏凤琴,喜欢扎马尾辫、戴细边眼镜,目光中透着坚定和执着。苏凤琴告诉记者,她与丹东这个地方有缘,与检察官这份职业有缘。

蛮拼 好个“女汉子”

苏凤琴原是来自黑龙江的乡下女娃子,几经寒暑苦学,1999年如愿考进吉林大学法学院。她和五六个伙伴组起青年法学会社团,干起副主席,模拟开庭、组织辩论、唇枪舌剑……几年下来,法律知识丰收、实战经验小成,成绩相当棒。2001年11月,苏凤琴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在校入党、学习优秀,保研不成问题,但是她选择赶紧参加工作,挣钱贴补家用。当年,深圳一家法院要录用她,待遇高得令人心跳,但她表示不去,因为心仪之人在丹东。

2003年闹“非典”,大学毕业前夕,苏凤琴在外返校时被检查出发热,一诊断,肺囊肿挺严重,做了大手术,毕业典礼都没能参加。但这并没有影响苏凤琴走上法律职业的路途。伤口未愈便抓紧学习,几个月后通过司法考试,半年后考入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法院。在法院的3年里,她的工作业绩和能力获得好评。

汗水滋养出了成功之花。虽然身在法院,但是苏凤琴的检察官情结没有变。2007年,她成功考入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分到公诉处,梦想成真。入院第三天就承办一起故意杀人案。人命关天,证据必须过硬,不能造成冤案,苏凤琴细审详查反复推敲,7天后决定起诉,公诉处领导说:“真快!”

半年后,她挑起重担,参加“3•26”非法经营案公诉专案组。此案涉案人员达29人,案情复杂、证据量大,卷宗达40余册。苏凤琴回忆起那段日子说,看守所提审、伏案阅卷、电脑上敲字,挑灯夜战是常事,忘了已有身孕……2008年4月案子开庭审理时,距她预产期仅11天。她负责对其中8名犯罪嫌疑人审查起诉,如果临时换人肯定影响效果。苏凤琴硬是挺着大肚子出庭,就这样坚持了七八天,直至审判结束。记者问她:“你没感觉不舒服吗?”她说:“第一天上午,孩子在肚里一个劲儿猛踹,可能后来适应了,就没感觉了。”几天后,儿子出生,头部有一鸡蛋大的水包,医生说是母亲久坐压迫所致,“女汉子”泪水顿涌……


2015年底,苏凤琴带队提前介入上级交办的李某贪污、受贿、诈骗、高利转贷、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系列专案,案卷数量100册、光盘87张,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几个月后,1080余页的审查报告形成了,共计57余万字,认定了李某所有的犯罪事实,仅用22天就顺利提起公诉。2017年8月,该案二审判决生效,省纪委专门发来表扬函。

就是如此这般十多年,她办理和复核案件700余件,件件保质保量。因长期伏案工作,她腰肌劳损严重,实在疼得受不了,休息时就去家附近的医院按摩,医生问:“怎么把自己造成这样啊?!”她笑笑说:“没办法,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

蛮巧 真个“巧工匠”

你肯定不相信,一个案卷卷宗近10册数百页的挪用资金(上诉)案,苏凤琴阅卷仅用一两个小时就能拿出审查意见。但这是真的!

你可以在她的文章《掌握四种基本方法做到四个必须注意认真做好阅卷工作》中找到答案。她提出应根据案件类别、案情的繁简程度、案卷数量的多少等因素,选择不同的阅卷方法,还总结了四种阅卷方法:重点阅卷法、交叉阅卷法、倒序阅卷法、阅卷笔录法。

这个案子,她采用的是倒序阅卷法。首先审阅原审判决,弄清原审认定的基本事实是于某利用担任某胶管厂驻外销售处负责人的职务便利,挪用30多万元购买轿车和支付给某酒店;再审查上诉状,明确于某上诉的主要理由是其所在的销售处是假集体真个体的性质;最后审阅案卷,发现虽然工商登记档案证明销售处系集体性质的胶管厂投资成立的,但是验资报告书却表明销售处的注册资金系自筹,而非胶管厂投资。最终,拿出原审定罪事实不清的审查意见,经集体讨论、向领导汇报,建议二审法院发回重审。

2010年10月,倍受关注、轰动国内外的足坛“黑哨”陆俊、黄俊杰等系列案由丹东市人民检察院承办。苏凤琴为办案组组长,负责陆俊、黄俊杰、万大雪、周伟新四大“黑哨”和足坛“顶级人物”谢亚龙的审查起诉。她带领助理检察员纪昀审查4个专案的证据材料,案卷40余册、证据材料近2000份,在很短时间内就提出应当复核证据和补充侦查的问题100余项!

苏凤琴习惯边办案边总结,打一仗进一步。她撰写的信息、简报、经验,有多篇被省、市两级院采用,还有70多篇文章分别在《人民检察》《检察纵横》《检察实务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粗略统计,竟有十五六篇获奖,还编写了两本实务教材,俨然一位女专家。

巧劲用好,四两胜千斤。201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会议的指导精神刚一传达下来,兼任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的她立即调研走访,主笔起草了一份关于在全市检察机关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批捕、起诉、监管和犯罪预防一体化制度的文件,院领导和检委会成员全票通过,彻底结束了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办案效率大升,大家直叫好。担任公诉处负责人后,她给处里立下规矩,不论谁外出培训学习,回来后一定给大家分享所学,传经送宝,达到“一人培训,全处受益”的效果。

难怪一有大案、要案、专案,领导总能想到她。这些年,中纪委、最高检察院和省检察院交办的北京和天津电力系统719专案,原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东阳受贿专案,原营口市财政局局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思福系列专案等20件,她不是办案组成员就是办案组长,有6件分别入选“辽宁省检察机关十大公诉精品案例”和“辽宁省检察机关十佳公诉庭”和“优秀公诉庭”。

蛮有爱 办案时很有“人情味儿”

怎样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苏凤琴的经验是不仅要有本事、讲技巧,还要有人情味儿,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不能脸一绷——“法律就是这么定的”。

2010年,她办理了一件因强迁而引发的多人故意伤害案件。动迁居民阻止施工过程中与施工公司职工发生打斗,造成对方一人死亡,居民也有人员受伤。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数十位动迁居民轮番来访,责问为啥只处理他们而放纵施工公司。苏凤琴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耐心地解释法律规定,每次都是站着讲两三个小时。几次三番后,最终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配合。有人不解:“你对他们怎会有这么大的耐心啊?”苏凤琴笑着说:“换位思考,如果这样的事儿发生在咱自己身上,咱们上不上火?有没有气?你不把道理讲透,他们心里的坎儿能过得去吗?”案子判决后,动迁居民理性地接受了判决结果。

人心都是肉长的,要把话说到心坎儿上。那年,黄俊杰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一案开庭。黄俊杰竭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不但称没吹“黑哨”,还称自己的非法所得是正常的“潜规则”。面对他的这种态度,苏凤琴起身回应:“你不要忘了,家中患有抑郁症的妻子和正在读高中的孩子……我们希望被告人黄俊杰能够以真诚认罪悔罪的实际表现,争取法庭的从宽处理,早日回到亲人的身边!”几句话一下子戳到了黄俊杰的心窝儿里,昔日纵横绿荫场的足坛大腕瞬间落泪……最终,他当庭认罪悔罪。

2012年3月,丹东市某地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件,有4名涉嫌犯罪的少女系在校学生。这4个家庭的家长心急如焚,高考在即,要是被起诉,一辈子都是污点,这可咋整?其中一位家长满含热泪地给丹东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从轻处理孩子。信件辗转到了苏凤琴手上,为人母亲的她感同身受,心如刀绞。当时,“附条件不起诉”还没有写进《刑事诉讼法》。于是,她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利用这个案件创造的契机,在丹东检察机关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个有利于挽救犯罪青少年的建议很快转化成了丹东指导地区司法实践的“红头文件”,4名少女被附条件不起诉后,2人如愿考上了理想大学,另外2人也如愿走上工作岗位。这一做法,得到了省检察院有关领导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社会赞许。

这就是苏凤琴,蛮拼、蛮巧、蛮有爱的女公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