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短命”的皇后,在位半天便去世,此后帝国百余年再无立后

从汉高后吕雉开始,到清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隆裕太后)为止,史上出现过的皇后数目难以计算,其在位时间也长短不一,其中有一位最“短命”的皇后很容易被人忽略。此人,便是在位仅有半天的唐昭德皇后王氏。

史书中对王皇后的介绍很简略,从新旧《唐书》的记载看来,她是秘书监王遇之女,在唐德宗李适还是奉节郡王的时候,便被纳为王妃。进入王府没多久,王氏便给李适产下长子李诵,即后来的唐顺宗。正所谓母以子贵,等到李适承继大宝后,便册立王氏为淑妃,位居众嫔妃之首,时在大历十四年(779年)。

王淑妃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

从高宗到肃宗,唐朝的皇后们普遍喜欢干政,以至于牝鸡司晨、国本动荡的局面多次发生。有鉴于此,从唐代宗开始,便不再将在世的妃嫔册立为皇后。唐德宗继承传统,尽管无比宠爱王氏,但依然不肯给她皇后的名分。不过,王淑妃虽然没有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是后宫当仁不让的女主。

其实,王淑妃之所以深得德宗宠爱,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发妻身份、容貌秀美,并且生的头胎儿子,更在于她的性格果敢坚毅、心细如发,常常能匡救皇帝的过失,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王淑妃的这些性格,在“泾卒之变”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德宗即位后锐意削藩,结果触发六镇节度使的叛乱(卢龙朱滔、成德王武俊、淄青李纳、魏博田悦、山南梁崇义、淮西李希烈),而其中为患最深者,当属李希烈。建中四年(783年),唐德宗征发泾原军镇的士兵往征李希烈,由于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赏赐,加上奉命犒劳军队的官员又用粗劣的饭菜来招待士兵,由此激起五千泾原军卒的反叛。

唐德宗在仓皇逃亡时,竟遗落玉玺

叛军攻占防备空虚的长安,迫使唐德宗仓皇逃奔奉天,随即又拥立赋闲在家的太尉朱泚为帝,史称“泾卒之变”。唐德宗此次逃亡之旅异常狼狈,不仅“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就连传国玉玺都没来得及带,便连滚带爬地逃往奉天,大失天子颜面。

玉玺是至高权力的象征,若没有它,皇帝合法性便会大打折扣。所以等到德宗逃到奉天,发现玉玺找不到时,一时间呆若木鸡。就在此时,王淑妃适时地出现,并将玉玺交给皇帝,才使后者解除燃眉之急。德宗经询问方知,王淑妃见皇帝落下了玉玺,便在兵荒马乱之中,竟然不顾生命安全,将其系在衣带上带出京城。

王淑妃痛失爱女,很快便卧床不起

德宗既高兴又感动,对王淑妃的爱意由此更加深厚。在流亡奉天的十个月时间里,城中粮食奇缺,就连德宗本人都要吃糠咽菜,包括王淑妃在内的其他人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情况下,王淑妃竟然还给皇帝生下一个女儿,可惜没几天便夭折。小公主的早夭给王淑妃的打击极大,所以没多久便病倒在床。

兴元元年(784年)七月,叛乱得以平定,德宗一行才得以重返长安。德宗回朝后,因为感激王淑妃,便准备封她为皇后,可由于后者的身体一直没有康复,册立之事就此耽搁下来。可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王淑妃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日日加重,终于到了无可医治的程度。

王皇后在位仅半天,便撒手人寰

德宗既哀且愧,恨自己没早一点立王淑妃为后,所以便抱着“冲喜”的心态,于贞元(786年)十一月,正式册立王淑妃为皇后。重病中的王淑妃挣扎着来到现场,接受百官的朝贺,然而等到隆重繁琐的典礼刚刚结束,王皇后便撒手人寰,使德宗精心准备的喜事,转眼间便成了白事。

王皇后薨逝后,德宗哀恸不已,为表示对她的哀悼、愧疚之情,不仅破天荒的下令为皇后发哀三日,并且要求百官必须服丧三日,而他自己则是素服七日,更显真诚。王皇后死后谥号昭德,初葬靖陵,待其子李诵即位后,又被迁葬崇陵,与德宗合葬一地。

贞元二年,妃病。十一月甲午,册为皇后,是日崩于两仪殿。临毕,素服视事。既大殓成服,百僚服三日而释,用晋文明后崩天下发哀三日止之义,上服凡七日而释。谥曰昭德。见《旧唐书·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

王皇后病逝后,唐德宗哀恸不已

王皇后薨逝后,德宗便再未册立过皇后,之后诸帝遵照传统,也全都未在妃嫔在世时册立她们为皇后,这种局面持续百余年时间,直到唐朝灭亡前十年(897年),唐昭宗才册立何淑妃为皇后,此时距离王淑妃出任皇后,已经过去111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