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宜興竹海,春節冬季旅遊必去,深藏小城,風景如畫卻很低調!

沒點關注的點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每天更新!

之前小編在文章中講到位於常州的溧陽南山竹海,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相距不到40公里,位於無錫宜興的竹海!

很多人都會把宜興竹海當成南山竹海的一部分,相比宜興竹海沒有南山竹海那麼稍有名氣!

從上海出發2.5小時、杭州出發3小時就可以到達,它的名字叫做“宜興”,這裡的名氣被安吉竹海蓋過一頭,卻不知這裡才是名副其實的“華東第一竹海”,這裡的竹海整整1.5萬公頃,隨著山勢綿延開去,景區橫跨蘇浙皖三省。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於宜興湖滏鎮境內,近1.5萬公頃竹海隨山勢而起伏,竹隨山勢起伏,好似波濤翻滾,綿流不絕。

--景區內山清水秀,一日之內,四季之間,奇趣天成。主要景點有“太湖第一源”、“蘇南第一峰”、“竹報平安”、“鏡湖秀色”等。

--這裡是天然活氧吧,也是影視拍攝的絕佳處,曾在此拍攝過《三國演義》、《飛俠小白龍》、《大宋開國》等優秀影視作品。

--現在可以乘坐纜車登山頂,途中可空中飽覽竹海全景,如遇風,可欣賞竹海的氣勢磅礴和驚濤駭浪。

這裡有著令人驚歎的溶洞景觀,千姿百態,被稱為“洞天世界”,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勘探溶洞400多個,光這個小縣城就佔了40多個。

這裡的陽羨茶是中國最負勝名的古茶之一,喝茶聊天,遠處有蒼翠的群山作伴,都市裡跟來的煩惱一掃而空。

這裡的茶具更是大名遠揚,好茶自然要用好茶具搭配,一把好的紫砂壺在懂行的人眼裡是茶、禪文化的載體,別太意外,世界上幾乎每一把有價無市的珍貴紫砂壺都來自於這個小縣城。

[推薦美食]

每個人都有它的脾氣,每個小鎮也都有它獨特的美食味道,宜興人對於吃都是非常講究的,宜幫菜是中國四大菜系——江蘇菜淮揚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口味沒有無錫菜的甜糯,原汁、原色、原味是它最大的特色,雲湖魚頭、鮮肉燒筍、茶葉竹雞、烏米飯等都是不容錯過的。

[宜興竹海:閉上眼睛,盡情呼吸]

一個人的行程,吃飯難以抉擇,好多想吃的東西,怎奈肚子有限。點了當地最最最土特產的竹筍、烏米飯、味道還是挺好的。花費45元。

竹海新村

吃過飯走路去陶祖聖境,沿途人很少,景色不錯。步行大概15分鐘左右

陶祖聖境風景區

門票100進門,有地圖提供的。最好那一份以防萬一,進去之後才知道的,懶得回頭拿。盲走...

陶祖聖境風景區

最喜歡南方這種小橋流水,鬱鬱蔥蔥的。景區進來目前就我一個人,還沒發現同行者。

陶祖聖境風景區

慕蠡洞,遠處看有點恐怖。像盜墓筆記的屍洞

陶祖聖境風景區

近處再來一張,心裡在想誰會進去這麼恐怖的洞裡。然後就呵呵噠了

陶祖聖境風景區

是的,我進來了 。

[陶祖聖境:玻璃棧道,步步驚心]

陶祖聖境是由原來的慕蠡洞擴建而成,步入其中,我們所聽到的是范蠡於西施隱居太湖的傳說,傳說當年范蠡和西施在戰亂中走散,兩人到處尋找對方的下落,而有一天,他們竟然不約而同來到了這個洞口,從此再也沒有分開。

走入景區,可以看到范蠡和西施的雕像,不要富麗堂皇的宅院,不要前呼後擁的奉承,只求這一份瀟灑與自由,只求與心愛的人白首偕老,這就是江南百姓最嚮往的人生。

慕蠡洞是以地下暗河為主的石灰岩溶洞,在宜興大大小小80多個石灰岩溶洞中,慕蠡洞是較晚被發現的,河流中可以通行小舟,我們是乘坐小船進去的,彷彿把地面上的江南複製到了洞中。

洞內鐘乳石林立,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柱、石幔、石花將開闊的洞穴裝點得如宮殿一般壯美。

這裡的每一木每一草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那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心境,是一個可以讓人安靜下來修身養性的地方。

走過長長的竹尖長廊,許許多多的風鈴,掛在了竹林之間,叮嚀叮嚀的聲音,是這個冬天的記憶……

風吹動時、走路不經意碰到時,風鈴帶來了清脆爽朗的聲音,

這是屬於陶祖聖境的竹林裡動聽而又獨特的旋律。

喜歡刺激的寶寶不可錯過這裡的玻璃棧道,走在空中看竹,站在竹尖看海,

步步驚心,卻是不可錯過的一道風景線。

拍照的時候,景區的遊船大叔問我要不要坐船。看著挺恐怖的本想不做了,大叔說水路近的。又搭著大叔普通話並不怎麼好。你來我往的我倆交流了一會兒,我還是決定坐船穿過古洞,快點到達此行最盼望的地點,竹林長廊。黑漆漆的洞口進去我就後悔了,因為一直覺得這個洞想盜墓筆記的屍洞,恐怖的不要不要的。不誇張的心跳一下破百了,死死的盯住划船的大叔,生怕他忽然間不見了。其實是我想多了,大叔人挺好的,看我害怕一直跟我聊天。洞裡有討厭的彩色燈光,忽明忽暗的。陰森恐怖的不行,不敢想水下看。一路抖著過完了200米水路。大叔說我只能送你到這了,前面還有800米的溶洞,聽這,當時我就嚇尿了。還沒完!!!大叔說你下船去洞裡看看,不敢走我在把你載回去。抖啊抖的,去洞口看了一眼,裡面嘩嘩的水聲帶著迴音,還有奇怪的燈光。因為怕大叔跑了,還要一直回頭看著他。當時的我一定滑稽的不行不行的,滿臉菜色是肯定有了。往裡看了一眼光速跑回船上,大叔又把我原路帶回,看到洞口的陽光那一剎那,激動的想哭。

大叔說不敢走水路,就要翻山過去的。我就ORZ~,大叔你不懂普通話嗎,沒上船之前我明明問過你翻山可不可以過去的。。。

後來跟我家二狗哥哥說這個,被罵“太彪了,多危險,怎麼能自己進去。萬一有意外怎麼辦。”現在想來,也是後怕的,當時不知怎麼就有那麼股彪勁兒就進去了。

翻山越嶺的奔向竹林長廊,沿途的吊橋。不過已經被封了,估計是怕出危險吧。

翻山越嶺為了你

陶祖聖境風景區

終於見到活人了

啊!不對,是終於到竹林長廊啦! 工作人員正在測試入口通道噴水霧的設備。

陶祖聖境風景區

走在仙境了,涼涼的好舒服。

陶祖聖境風景區

驗票上長廊,趕緊來一張!人少就是好,只有我一個人。走走停停,好悠閒。

陶祖聖境風景區

玻璃棧道,還是有點高度的。不過景色確實棒,古洞可以不去,這裡一定要來。沒有遮擋,有點曬。

陶祖聖境風景區

竹林迷宮,入口處就可以進去。我是出來的時候在門口拍了一張,沒有進去。看著還是挺好的。對了竹林裡有秋千的,看到一定不要錯過啊!!!

竹海新村

范蠡陶坊做兔子

憑門票可以到范蠡陶坊免費捏一個陶器,就是一塊膠泥似的東西放到磨具裡按實就OK了。免費拿走,不過要盒子的話2塊。工作人員給製成相框就25,我就是玩玩,就買了一個紙盒子。對了,模具只是十二生肖的。沒事玩一玩還是可以的。

竹海新村

竹海 你怎麼這麼美

宜興竹海風景區

依舊走路去竹海景區,大概得有十幾二十分鐘吧。這是馬上進去景區的路邊拍的,處處都是小溪水,簡直棒!

宜興竹海風景區

據前輩攻略,進門到海底要3.5公里,親戚來探望,為了節省體力直接10塊到纜車的地方,海底貌似還要繼續向前。纜車40上山,下山30。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後面就會交代了。

宜興竹海風景區

剛上纜車還是興奮的,離地面也不是很高。還能各種拍拍拍,看看窗外的景色,後來就有點慫了,纜車有點嘎吱吱響,而且上去之後風有點大,有些晃,然後我也就慌了。不過還好,安全到達山頂!

宜興竹海風景區

山頂平臺 拍這兒其實是為了蹭一下後面遊客的導遊。。。

宜興竹海風景區

最後的石階

景色不錯吧,真的馬上就到山頂了,不要慌!

宜興竹海風景區

路邊的提示牌都這麼有feel

宜興竹海風景區

看,山頂了!景色好棒,小風兒嗖嗖的吹著。爽歪歪!

宜興竹海風景區

宜興竹海風景區

山頂平臺的許願臺??? 看著挺好的,不知道要怎麼拿到這些牌牌。

宜興竹海風景區

蘇南第一峰!

下午還要趕路,玩兒了會就開始下山了。沿路風景,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竹子!

竹林長廊貌似也是,具體名字不記得了。景色不錯的。拍拍走走就下來了。

情侶崖,不知道為什麼叫情侶崖?有什麼典故吧,沒有做作業。

最喜歡這種小長廊

真真的竹海,沒有白白讓我期待!

到達海底,這張超漂亮!周圍還有水的,清的不要不要的。有工作人員在,沒有敢放肆。

來到宜興湖㳇,一定不能錯過有著“華東第一竹海”之稱的“宜興竹海風景區”,滿眼是竹海,靜靜地沉睡在山谷,霧飄在山間,有一種靜下來的閒意,有一種世界盡頭的清冷,全無半點喧囂氣息,是不是一切都已隱去,只剩下這個安靜的世界和自己。

不想爬山可以乘坐索道上山,即使是在蕭條的冬季,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綠色,遠處的山峰隱隱可見,在這樣美好的地方,一定住著某位修道的老神仙吧。

這裡有著超過80%的森林覆蓋率,擁有2萬多畝翠竹的竹海,年均氣溫15.7度,30多座原生湖泊,竹海內每立方厘米就有10萬個負氧離子,是大城市負氧離子含量的10-15倍。

晶瑩剔透的冰柱懸掛下來,成了冬日裡不可錯過的一道風景線。

有人說,每到一座城市,都應該站在這座城的最高處,鳥瞰一切,登上蘇南第一峰,山間的微風吹過,呼吸著大自然裡的新鮮空氣。

今天的天氣雖然不盡如我意,但遠處的湖泊、村莊和群山盡收眼底,我想很多地方的美並不一定要多驚豔,而是當時的一種感覺,刻在腦海裡便可。

在山頂上欣賞竹海的氣勢磅礴和驚濤駭浪,閉上眼深呼吸,被滿滿地負氧離子而沉醉……

[玉女山莊:久旱不竭,久雨不盈]

午後,陽光明媚,走進玉女山莊,

從現代都市的繁重壓力中解脫出來回到自然的懷抱,迴歸生活本質,

融入並享受簡單純粹的自然,看雲捲雲舒,賞花開花落

冬日裡暖暖的陽光照在牆上,那是我所愛的光影魅力。

景區內的一線天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天然造就,狹長如線,兩邊石壁聳立,猶如刀斧劈一般,縫隙只能容一個人通過,就像穿越一條時空隧道,跨入未知的三千世界。

亭臺樓閣,三步一景,飛簷青瓦,精緻又不失大氣。

玉女山莊的“心臟”就是這個玉女潭了,潭雖然只有一畝大小,但與地下河相通,四季恆溫,久旱而不竭,久雨而不盈,也實屬神奇之處。

玉女潭水面非常平靜,據說水深有好幾十米,在潭底的水卻是奔騰不息。

玉女潭的水面呈綠色的,那是因為陽光長期照射不到的原因,而在它的源頭處的水卻是很清澈的。

[張公洞:洞中有洞,奧妙無窮]

張公洞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洞中有洞,洞內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

洞內有著“合和賜水”的神奇和“地下河探險”的驚險、有“江蘇第一漂流”的刺激,也有“大型立體水幕電影”的震撼,溶洞內的瘀泥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才自然溶蝕形成了溶洞,然後洞中的碳酸鈣結晶又經歷了漫長的積聚過程,各種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幕、滾石壩、穴珠慢慢地生長和形成。

[崇恩寺:清靜之地,心如止水]

每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廟,都有著不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故事。

有些地方喜歡把寺廟建在偏僻的地方,有些會建在山上,甚至在高高的山頂上,而崇恩寺掩映在青山綠林之中,這裡沒有華麗的建築,倒有一種清修的意味,走進寺廟,內心頓時寧靜了下來。

磬山位於宜興西南五十里湖父山區,這裡終年蒼松翠柏簇擁,峭嶂層巒崢嶸,清溪幽泉響松,峰迴嶺側如畫。磬山崇恩禪寺,原名“磬山禪院”,據傳是唐代一僧人云遊至此,被這裹的風光所攝受,遂擇基建廟。在奠基時,偶得玉器一件,其形如缽,其聲如聲,視為珍寶,故定名聲山,而這座寺廟,取名“磬山禪院”。崇恩寺位於兩條進出湖父鎮的公路、湯省線和張靈幕線的交匯處。

真正讓磬山古剎名聲遠播的是清代玉林通琇國師與皇帝的因緣,據說清順治年間,曾為磬山禪院香燈師的玉琳,因其高風清操,戒德禪行,被順治皇帝加封為“國師”。康熙初年,改罄山禪院為磬山崇恩寺。直至乾隆年間,因其生父在磬山出家,乾隆三下江南,尋父至此,但因其父就是避而不見,於是,便抱憾題賜並令重修禪寺,並御筆親賜“天下第一祖庭”稱號,使之成為當時中國十大禪寺之首。

磬山崇恩寺,如同其他的寺院一樣,幾經摧毀,幾經修繕,幾經滄桑,如今仍傲立於萬象枯榮的磬山上。重建後的磬山崇恩寺很大,遠遠超出了視界,院宇錯落有致,依山修築,整座寺院坐落在象山背上,在進山門的臺階中央,仍保留象王的鼻孔,使朝聖進山者剛踏磬山便見藥師佛端坐象王上的壯觀大雄之氣,大慈大悲的化眾之心。

整座崇恩寺沒有一個遊客或是香客,我聽到的是寂靜,看到的是澄淨。面向崇恩寺,心已靜若止水,不波不濫不漫不溢,少了喧囂,多了空靈。

站在山門前,可以一眼看見對面一座宏偉的大殿,竭盡了莊嚴與肅穆。從停車場登上百來餘石臺階,即為天王殿廣場,可容納朝聖、旅遊者數千餘人,二側高聳的雍正御碑,如同固若金湯的御前侍衛。

穿過天王殿,又一座更大的殿宇立於眼前,殿上的匾額告訴我,這就是大雄寶殿,又稱為磬山大殿。與其他寺院不同,磬山大殿奉供的是藥師佛和日光月光二菩薩,合成“東方三聖”或“藥師三尊”。日光破暗照晝,月光清涼照夜,日月光照無邊法界。藥師佛發十二大願,求無上菩提,利樂他願,使眾生所求都能得到滿足。在藥師佛兩旁旁列的是婆羅門十二位藥義神將。

[深氧墅:親手體驗制壺樂趣]

宜興,一個美麗恬靜而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嘈雜,有的只是一份寧靜祥和,在宜興湖㳇的深氧界,可以親手體驗一番製作紫砂壺的樂趣。

既然來到了這個千年陶都,怎麼能不摸一把紫砂土呢,在師傅的指導下,一塊平淡無奇的泥巴瞬間脫胎換骨。

小夥伴們在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非常認真,每一步看似簡單的步驟其實都是需要耐心的付出,每一道工序都不容錯過,靜下來,煙火味的生活才變得空靈雋永,在時光的雕刻下,紫砂特有的顏色也會越發閃現出迷人的光彩。

看,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的成果,創意無極限,看著各種各樣的形狀,再用笨拙的手雕刻上獨一無二的印記,這是一份值得收藏起來的回憶。

[終]

這裡有大片的竹林,安靜,質樸,你仔細聽,有風吹竹林的聲音,沒有一絲塵埃和霧氣,

簡單、返璞歸真、快樂、沒有過分的慾望。

希望什麼都能放下,不追溯鳥跡魚蹤,也不因過去現在未來而煩惱。

這裡是宜興湖㳇,這裡的pm2.5常年在個位數,吸慣了城市的霧霾,一定不容錯過這個深氧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