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監聽喇叭音箱事情,你有多少認識?

買監聽喇叭就像買鞋子一樣,購買前必須要試聽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所以這篇文章就會帶大家來看看如何挑選監聽喇叭?

話說回來,監聽喇叭的功能取向跟家庭音響、 hi-fi 喇叭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購買監聽喇叭之前,很多人會問監聽喇叭跟家庭音響、 hi-fi 喇叭差別在哪裡?

他們的主要差別在於「目的不同」, Home Stereo 和 hi-fi 喇叭所追求的是悅耳,聽自己喜歡聽的,不論是不是正確的重現出音樂,重點著重於聽者的主觀喜好,增強特定頻率(常見大多是增強重低音),簡單來說,就是追求好聽以及娛樂效果。而監聽喇叭追求的則是「準確度」,音樂家、製作人在工作時會想要聽到聲音最真實的一面。不要額外的多著重於某個頻率,要精準呈現音源。瑕疵、噪音、不完美的音符,都必須在其他聽眾聽到前,先找出來,因此監聽喇叭追求的是平穩的頻率響應。

再來討論一下規格的不同。Hi-hi 喇叭大部分都是被動式喇叭,家庭音響則不一定,監聽喇叭多數是主動式喇叭。主動式喇叭與被動式喇叭的差別在哪裡?

在於主動式喇叭「內建」擴大機 (amplifier),被動式喇叭內部則沒有擴大機,必須外接擴大機。擴大機的作用是音源播放的各種聲音信號進行放大以推動喇叭發出聲音。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看看喇叭後面的線,如果只有一條喇叭線,那它就是被動式喇叭。如過後面還有電源線、line in 的線,它就是主動式喇叭。

主動式喇叭優點

常常內建不只一個擴大機。舉例來說, Bi-Amplification (Bi-amplified) 代表內建兩個擴大機,當你的 woofer (低音揚聲器、低音單體)跟 tweeter (高音揚聲器、高音單體) 都有各自的擴大機,聲音會更有 punch 並且會有正準確的動態反應。 Woofer 需要極多的電力去產生每一個低音,有了自己個擴大機,就不會帶走其他喇叭的能量,因而建立更高質量的聲音。

線圈配置:主動式喇叭的線圈配置擁有更鞋的濾波器斜坡,減少 woofer 和 tweeter 重疊的部分,因而產生更清晰的聲音和更多的細節。

被動式喇叭優點

不需要接太多線,被動式喇叭只需要接喇叭線

擴大機兼喇叭控制器: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擴大機功能非常強大,可以在上面調整許多參數,非常的方便。

喇叭構造

單體:

Tweeter:High-frequency Driver 高音單體

Woofer:Low-frequency Driver 低音單體

振膜 Cone:推動空氣

防塵蓋 Dust Cap: 防止灰塵進入

懸邊Surround: 提供足夠的阻尼,使得訊號消失後,聲輻射也能迅速消除,完美瞬態響應

定心支片Spider:連接振膜和音圈 為鎮模震動提供恢復力

前極片 Front Plate :提供磁場通路

後極片

磁鐵 Magnet

音圈 Voice Coil: 環繞在音圈上的線圈組。音圈和磁鐵組成了揚聲器的驅動部分

喇叭發聲的原理

現在大多數的喇叭都是動圈式單體,而它的發聲原理,是錄音界面的輸出訊號會啟動擴大機的電流,電流的正負電使單體上的線圈產上磁場反應。++ 排斥 振膜往內收,+- 振膜往外擴,一收一擴。除了動圈式之外,還有電磁式和靜電式等等,這邊我們就不介紹了。

音箱

箱體的目的是將單體前後的聲波完全隔離,使低音更完整呈現,以防止「聲短路」聲短路是指振膜向前、向後運動時聲波是反相的,導至聲波互相抵消,所以聲音也很輕。而音箱的材質所追求的是,硬度要夠,音像密度平均,這樣共振干擾才會比較少。塑膠是最差的,原木木板則是很棒的。箱體的尺寸也是很重要的,必須和揚聲器的參數相對應,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協震頻率。

箱體上的音孔(Acoustic Port )會讓內部的壓力離開箱體,這會讓喇叭更有效率,因為低音單體會製造出兩個波形。音孔的大小和形狀是用來增強特定的頻率。音孔會在前面或後面。有些喇叭沒有孔,是完全密封的,或是用個被動散熱器。

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低音的部分呢?這關係到費蒙曲線(等響曲線),當音量一樣時,我們聽到的低頻卻會較小聲,是因為人耳是不公平地在接受訊號。

喇叭單體

我們簡單地將喇叭單體依特性分類分類一下

· 全音域:一個單元負責所有聲效,比較多見於超小型喇叭、藍牙喇叭。但是目前的技術而言,沒有一個單體可以完美的負責所有頻率。

· 同軸式:低音單體的軸心上再加上中音、高音單體。

· 組合式:分離式喇叭,常見於家聽音響。不同大小單體和電子零件,讓各喇叭都可以各司其職。

二音路喇叭

所謂的二音路喇叭,就是同軸式喇叭之一, Woofer 軸心往上再多加一個 Tweeter。而三音路喇叭就配置了高、中、低音單體。當擴大機驅動了電流訊號,會先經過分頻器,將高音,中低音分配到對應的單體,最後再混合成我們聽到的音樂。而這個分頻的點,就是交越頻律 (Crossover Frequency),從這頻率以上是由 Tweeter 負責,以下則是 Woofer 負責。

高音單體 Tweeter

高音單體通常位於喇叭最上方,部分超高身座地喇叭,擺放在高處是因為高頻音波的擴散性較低,只要偏離了指向的方位,就會衰減的很厲害,因此都會擺放在與耳朵水瓶的高度。

常見的 Tweeter 有 Soft Dome,也就是一般我們喇叭上的圓形 Tweeter。還有一種 Tweeter 是 AMT (Air Motion Transformer) 設計,相較於傳統的圓形 tweeter,聲音覆蓋的更多。提供更寬的 stereo image (讓你能感受到音源原始的空間性)。高效率的設計,讓小尺寸的 AMT 可以與較大尺寸的 Soft Dome 有一樣的表現。

低音單體 Woofer :職責在於產生更大的聲波,通常愈大的單體,就越可以呈現到更低頻的聲音

Subwoofer

· 只有低頻的部分,舉 PreSonus Temblor T10 為例,它的頻率響應 20 Hz – 200 Hz。

· 當你只有兩個喇叭,又想要追求更好音質的時候

· 常用於車上、電影院、Studio

· 混音時斟酌使用。這個部分有兩派的說話,有些人覺得應該加入 Subwoofer,另一派則強烈反對,認為有過多的 bass 會混淆你的混音結果。但到底需不需要,主要還是看音樂類型。

喇叭規格

頻率響應

阻抗 (Impedance)

喇叭較常見的阻抗數值有 4Ω、6Ω、8Ω 等等

阻抗愈低(4 以下為低阻抗喇叭),同一功率之下對電流的需求愈大,除了對擴音機是負擔之外,亦會影響音質。當你的喇叭阻抗低時,也要注意你的擴大機規格是否可以對應。

· 阻抗越低 -> 更多電流 -> 承載更多 -> 增加能量

· 阻抗越高 -> 減少電流 -> 承載越少 -> 減少能量

效率、靈敏度 (Sensitivity)

· SPL ( Sound Pressure Level ):用音壓之比的對數值來表示聲音的大小,單位為分貝

· 同一功率之下更大音量 (例如平時擴音機用開 50% 音量剛剛好,換了一對靈敏度更高的喇叭,50% 音量就可能太大聲。)

· 96 dB/w/m :代表 1 瓦功率推動時 在一公尺處可以測得 96 分貝的音壓

· 96dB (2.83v/m):擴大機輸出 2.83 伏特時 在一公尺處可以測得 96 分貝的音壓

· 90db 以上都可以算是高效率喇叭

· 數字愈高越好推,即使擴大機的輸出功率不大,也能推出很大的聲響

位置擺放

第一步要先找出最佳聽點 (Sweet Spot)

· 房間長邊的 38% 位置

o 在 50 % 是音量是最大的

o 25%時最小

· 人與喇叭角度呈現正三角形

· 多嘗試幾個聽點

影響聲音的因素

· 影響低音的因素

o 房間大小

o 與牆壁的距離

o 擺放位置

· 影響中高音的因素

o 房間材質

擺放位置

· 距離牆壁 20- 30.5cm

· 避免擺放在角落

o 防止低音反射 boundary bass boost

· 與側邊牆壁的距離 不等於 與後方牆壁的距離

· 左右對稱

o 左喇叭離牆壁多遠 、右喇叭同距離

擺放方式

· 水平擺放

o tweeter 在外側 , 鏡像擺放兩個喇叭

o 要看看喇叭說明書,眾多監聽喇叭是不能水平擺放 ,會減少 stereo image,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感受,你喜歡,就水平擺放吧

· 正三角形

· Tweeter 必須與耳朵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