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評分9.0的影片,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這個夏天,所有人都在看乾隆的家事,輪番上陣的宮鬥戲可謂是看得人眼花繚亂。

但今天,麻婆推薦一部風格不同的老片——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這部片裡,沒有宮鬥,沒有爽點,只有無盡的辛酸。

該片是歷史上第一部獲准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

豆瓣評分9.0。



1988年,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等九個獎項。



配樂真是好得讓人一聽就起雞皮疙瘩。

男主角尊龍也憑藉此片成為第一個提名美國金球獎影帝的華裔演員。



可這部充滿中國特色的影片,是意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的。

這位導演的作品也幾乎全是經典,敘事方式出神入化,故事折射出各種社會內容和尖銳複雜的百態人生。



《巴黎最後的探戈》《戲夢巴黎》《偷香》等等,可謂是看過就無法忘懷的。



新浪娛樂是這麼評價他的:

“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的作品以史詩的宏大氣魄以及強烈的階級分析內涵而著稱,並將情色內容昇華到相當的藝術高度,他是一個不輕易讓人開心的導演。”

這部電影就完全符合以上所有的特點。

一本《我的前半生》,以回憶錄的形式寫完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60年的跌宕一生。

影片和書一起看完,整個人都不太好了。



以前學習近代史的時候,歷史書上溥儀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

我們都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悅中,都會為戰爭的勝利歡呼,但從沒有注意過溥儀。



那時候,麻婆覺得,他只是一個背景板。

但看完這部影片,心情有點複雜。

不能說是同情,更多的是覺得悲哀。



日本戰敗之後,溥儀成了戰犯。

他在被押回之後意圖自殺,卻被戰犯管理所所長(英若誠 飾)救下。

整個被改造的過程中,回憶與現實不斷交錯,溥儀的一生也緩緩展開。



三歲的溥儀,被慈禧太后接入宮中,成為新的帝王。

可慈禧還沒來得及叫他如何做皇帝就去世了。

進宮的第二天,溥儀就當了皇上。



香菸繚繞的坤寧宮上,滿朝文武百官都恭恭敬敬行大禮。

可坐在皇位上的小孩卻被外面的景象吸引,一隻嗷嗷叫的蟈蟈比跪著的一群人更讓他快樂。



因為啊,從現在開始,他唯一的玩伴就是這隻蟈蟈了。

在紫禁城裡,他是至高無上的王,所有人見他都要行跪拜之禮,明黃色也只有他能穿,吃飯前還有一堆人試毒。

人們告訴他: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

於是他把水潑到太監臉上,讓人喝下墨汁。



但他也是孤獨的,他成長的路上沒有同齡的玩伴,也沒有外面的大千世界,只有明亮的黃色和高高的圍牆。

人們不再趨之若鶩的紫禁城,更像是一個牢籠。

溥儀,飛不出去。



弟弟告訴他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又怎麼樣呢?

一個無所不能的帝王,連紫禁城的大門都出不去。

而他,一直在看著身邊的人離開。

奶孃被送走,他追不上。

母親去世,他連最後一面都見不了。



成年之後,該結婚了。

然後他有了婉容(陳沖 飾)和文繡(鄔君梅 飾),這大概是他灰暗的人生裡唯一的一點色彩了。



溥儀一直覺得自己是厭惡紫禁城的,可是當被日軍趕出紫禁城的時候,他們都是不捨。

倒不見得是對這裡有什麼留戀,只是一種習慣罷了。



《肖申克的救贖》裡,那些在監獄待了大半輩子的人,出獄之後反而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

高牆是讓人討厭,可被禁錮久了,自由的味道早已煙消雲散。



溥儀建立了滿洲國,他本意其實仍然覺得自己是皇帝,他還想讓兩國保持平等合作的關係。

但是他只是日本人的傀儡啊,這個落魄君王還留有幻想。



然後,文繡走了,婉容走了,他的孩子剛出生就走了,他又變成了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

簽著各種各樣的文件,做著滿洲國的王。



然後成為戰犯,被改造了十年,出獄後他成了園藝師。

前不久才見到的所長,轉眼間又變成了panguo者。

人生這條路,可真漫長啊。



他曾經是上廁所旁邊都有人伺候的王,如今是各種活都幹得了的園藝師。

曾經屬於他的紫禁城,也變成了買票才能進去參觀的景點。

無數人爭破頭的皇位也成了展覽。



年邁的溥儀顫顫巍巍地走進大殿,走向皇位。

突然出來一個小孩:你不能進去。

他說:我曾經是這的皇帝。

小孩問:那你怎麼證明呢?

說到這,他會心一笑。在龍椅的下面找到一個鐵盒子,小孩打開一看,裡面是一隻蟈蟈。

蟈蟈爬出來的時候,小孩面前早已沒人了。他終於得到了自由。



此時字幕出現:

溥儀,享年61歲,於1967年10月17日去世。

不管是帝王還是英雄,如日中天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可以主宰世界。

但在歷史的車輪裡,所有人都是泥濘路上的一步,被碾過之後,印在車輪上。



沒有人可以阻擋它前進的步伐,也沒有人可以控訴它的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