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清代状元后裔独居状元府,祖上“宝贝”15元卖掉,乞讨为生


在巩义市河洛镇官殿村明月坡,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便是清代状元的后裔牛师静,今年72岁的牛师静独居祖宅,无儿无女、无水无电,常年以乞讨为生。


牛师静居住的深山祖宅是清代状元府第,牛师静爷爷的爷爷牛凤山是清代道光十三年唯一的牛姓武状元,牛凤山获得武状元并不是偶然,而是常年苦练武功的结果,牛凤山幼年时家境贫寒,便跟着叔叔苦练武功,正是日日夜夜的苦练,才为自己进京赶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府第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由于府第依山而建,高约70余米,状元府大门,脊高7米,檐高4.9米,深4.5米,门楼堂皇高大,硬山式青砖小瓦脊上雕刻龙兽,气势雄伟,门上方青石刻“圣旨”二字。

状元府共建有41孔窑洞、30多间房,由于年代久远,损毁严重,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牛师静写有一手好字,据说年轻时曾考上过大学,牛师静家中兄弟二人,他是老大,父亲早早去世,他大学毕业后便回家务农,但由于一次治安事件被拘留了一次,回来后便不太正常了,有时清醒,有时又糊涂,说话语无伦次,时笑时骂。
大多房屋已经倒塌,前些年,牛师曾的父亲牛邦贤在世时,与牛师静一同住在状元府,恰恰与牛师静对门,那个时候状元府还没有大面积的倒塌。
2009年,牛邦贤去世后,只剩下牛师静一人,有时候没柴烧火做饭了,他就会砍院子里的树,有一次他把祖上留下来结实又好看的顶子床,以15元钱的价格卖掉。
牛师静常年戴着灰帽,穿自己缝制的衣服,一年四季以乞讨为生。
状元府屋子大多残破不堪,无人打理,这个昔日人声鼎沸、诗礼钟鸣之地,竟成为门可罗雀,鸟屎遍地之地。
屋子的一角。
牛师静老人的碗筷,虽说独自一人,但摆放很有规矩。
牛师静本来吃低保,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补助,也有不少的志愿者千里迢迢送米、面等等,但牛师静从不收他人钱财,他说自己要钱没用,把那些钱应该送给需要帮助之人,自己无论走到哪里,有口馍吃就行。
时常会有慕名而来的善心人为牛师静送物资。
牛师静独自过着想走就走,想回就回的生活,多时一年半载,少则当天出去当天回来,晚上睡觉一般都是静坐,从不睡“床”,无论去哪里都背着行李卷儿,云游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