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立法禁止學生將手機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國外又是怎麼做的?

日前,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9月27日,省教育廳公佈了該條例。《條例》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條例》規定,中小學校應當加強學生在校期間電子產品使用管理,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控制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這是新時代全國首部為促進學生體質健康而立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山東此次立法規定禁止手機進課堂,與防止兒童青少年近視有極大的相關性。

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制定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列出了一系列為兒童和青少年“護眼”的硬措施。

《方案》要求,家長要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控制手機進課堂,除了能夠為兒童青少年防治近視,也與腦認知的保護密切相關。

據《紐約時報》報道,《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雜誌發表的新研究顯示,保證三種日常行為可讓兒童擁有更高的腦力:每天運動至少60分鐘,每天保證9-11小時睡眠,每天不超過2小時的電子設備使用時間。該研究對4524名8到11歲兒童做了六種標準測試,其中包括對語言能力、記憶力、計劃能力,以及完成腦力任務的速度等多方面能力的測評。

該研究者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傑瑞米·沃爾什指出:“睡眠是大腦的重要行為。孩子需要9到11個小時的睡眠,才能讓其認知能力的發展達到最佳狀態。”而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會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電子設備刺激大腦的方式不同於閱讀等其他活動,刺激效果不如其他活動。然而,多達63%的孩子每天電子設備使用時間超過2小時。

英國政府曾向全國所有中小學寄出一封警示信,指出兒童使用移動電話會對其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英國教育大臣督促所有中小學校校長,嚴格限制16歲以下的學生使用移動電話,除非遇到緊急情況才能使用移動電話。因為“兒童大腦16歲前一直處於發育階段,任何來自輻射的危險都很容易對其造成傷害”。

在國外,其他國家管控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是怎麼做的?

同樣有立法明確規定的是法國:出臺法案禁止中小學生校內用手機

據新華社報道,法國國民議會2018年7月30日表決通過了關於禁止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法案。這一禁令於今年9月開學時生效。

按照新規,在校小學生和初中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活動時均不得使用手機,除非出於教學目的,或是殘疾兒童的特別需要。高中學校可自願全部或部分執行此手機禁令。除手機外,新法案還規定禁止使用包括平板電腦和手錶在內的所有可聯網的通信設備。

禁止手機進校園,部分國家對此有相應的嚴厲處罰,如意大利、英國、美國

意大利:學生違規使用手機將懲罰

意大利是歐洲第一個禁止學生上課時使用手機的國家,早在2007年就頒佈了一道全國禁令。一旦發現學生在校違規使用手機,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校方可視情節輕重,對學生處以沒收手機或取消期末考試資格等懲罰。

英國: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課堂

多數英國學校都不同意讓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應用。英國教育標準局於2012年宣佈,禁止中小學生攜帶手機進課堂。如果學校未能遏制課堂上學生使用手機發短信、接聽電話或上網,學校將被教育督查部門記載並問責。根據英國教育部的數據,目前英格蘭地區已有95%的學校實行了類似禁令。

美國:跟考試成績掛鉤

美國學校總體看,課堂上禁止使用手機是絕大部分老師的共識。有些老師發現有人違規,會要求該學生把手機裝入紙袋,放在課桌明顯位置;有些老師會沒收手機,讓家長來認領;有些老師比較嚴格,第一次違規考試成績降半個字母(比如考A的降為A-),第二次發現則會降一個字母同時要求學生離開教室,如果學生不配合,則會請校警配合強制離開;也有少數老師比較寬鬆,完全依靠學生的自覺。總體看,課堂上禁止使用手機是絕大部分老師的共識。

連老師都被嚴格控制使用手機的國家是希臘、印度

希臘:教師只能攜帶工作電話

希臘教育部近期宣佈,將禁止中小學生在校園內使用電話及其他電子設備,尤其是可以處理圖形圖像和聲音的設備。同時,教師使用的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也將由學校提供。“教師將只能攜帶並使用以教學為目的的移動電話,並且始終要遵守保護個人隱私相關法規。”希臘教育部長科斯塔斯·加夫羅格如是強調。

此外,新規定還要求,在非教學時段內,校園將啟用監控攝像頭以確保安全;禁止學生在學校使用相機拍攝以及在網上發佈包含學生在內的任何圖像或視頻。只有徵得學生家長和監護人同意,才允許存儲、處理和發佈跟學生有關的圖片、視頻及其他數字資料。

· 印度:手機禁用範圍從教室擴展至整個校園

2009年, 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近日下發通知,要求下屬中學將手機禁用範圍從教室擴展至整個校園,教職員工甚至來訪的父母也不允許使用手機,以減少手機對校園學習環境的干擾。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建議學生不要將手機帶入校園,但學校需安裝公共電話。

委員會副秘書長約瑟夫·伊曼紐爾表示,已有足夠的例子顯示使用手機會干擾校園環境以及與教學相關的各方,即使將手機調成無聲,學生仍然會在上課或寫作業時發短信。手機常見的照相功能也常被濫用。手機已造成注意力分散、焦慮、恐懼等不良影響,學生、老師和校長應就禁止在校園使用手機達成共識。

還有用另一種方式解決手機進課堂的國家,如德國、韓國

德國:提倡使用“學生專用手機”

在德國,手機廠商開發“學校手機”,外觀充滿童趣且帶有“酷味”,還分女孩手機和男孩手機。此類手機既寓教於樂,又具備安全性。

日本:有草案建議手機開發商生產專供中小學生使用的簡易手機

2009年,日本文部科學省致函全國各中小學,要求禁止學生攜帶手機上學,並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學生在校內使用手機的規定。而一些私立學校則由學校統一購置學生定製手機,上課期間統一關機。


· 韓國:學校配備手機存放櫃

大部分韓國學校實施早會收走手機、放學前歸還的方法,由老師或專門的學生負責收發。為防止孩子沉迷於手機娛樂,不少韓國家長會選擇給子女買只能撥打電話的“學生手機”,或者辦理低流量、慢網速等手機套餐。

該公函指出,中小學生攜帶手機上學,不僅影響學習,將會導致色情、暴力以及學生相互欺負的有害信息氾濫,給學生身心健康帶來惡劣影響。草案建議手機開發商生產專供中小學生使用的簡易手機,功能包括限定通話對象等,以滿足家長緊急聯絡學生的需要。

本文綜合:半島網、中國新聞網、紅星新聞等媒體及網站。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