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对标学习提升!看看他们去梅州取了什么“真经”?

9月27日-9月29日,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部长黄秀兰率领下,鼎湖区乡村振兴考察团一行80余人深入梅州市大埔县、蕉岭县、梅江区等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调研,通过学习找差距、围绕差距找原因、针对原因找办法,提速提效推进鼎湖区乡村振兴工作。考察团成员不仅有区乡村振兴指挥部成员,还有各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各村(居)书记、主任。

俗话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鼎湖考察团赴梅州考察学习

此行收获可不少呢

赶紧来看看~

参观了这些美丽乡村……

考察团一行分别到大浦县大麻镇小留村、西河镇北塘村、黄堂村、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梅江区金山街道黄坑村等地,考察了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现场、民宿建设、产业发展等,全面深入了解梅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

大浦县大麻镇小留村01

大浦县大麻镇小留村以“乡居文化”为主题,致力打造集“乡村休闲观光、客家乡居体验、山地生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客家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

西河镇02

西河镇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注重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在公共设施方面,例如道路、广场、绿化等等,进行了高标准、高规格的建设,将文化、体育、商贸、医疗、党建、法律等服务引入了乡村,提供了各项便民服务,切实着力打造了风格各异、各有特色、独树一帜的现代化新农村。

长潭镇白马村03

长潭镇白马村探索“产业兴旺”新思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农民走上了致富奔康之路。

三圳镇九岭村04

三圳镇九岭村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探索出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相继建立了莲子基地、党史教育培训基地、客家红文创基地,引入台湾种植技术和旅游观光农业模式,设立了“客家农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黄坑村05

黄坑村化劣势为优势,以千亩生态公益林形成的“大氧吧”作为底色,坚持生态优先,将农业与文创、休闲结合,发掘绕村而过的活水优势,打造“诗画田园”“梦里水乡”。

学习之旅,感悟之旅

在梅州市的最后一天,考察团召开了学习交流会。参与本次调研的各镇街领导、村书记代表围绕乡村振兴“主要做什么”、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具体怎么抓”等问题各抒己见,交流学习心得,结合实际提发展思路,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和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纷纷建言献策。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考察,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抓好党建工作,发挥好组织领导作用。作为社区支部书记,我将切实发挥好党组织核心带头作用,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迪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且毗邻鼎湖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接下来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优势条件,重点在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民宿、农家乐等方面下功夫,带动村民增收,切实让村民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坑口街道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伟雄分享自己的考察学习心得体会说到。

黄秀兰常委结合代表们的发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谈了自己的体会,并就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谈了四点意见:一要深入思考,对标先进,做好乡村振兴整体谋划工作;二要加大宣传,凝聚干群共识;三要把握重点,做好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四要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目的。

这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感悟之行

每到一处,

考察团成员认真听、仔细看、详细记、虚心问,

结合各自工作实际,

了解学习借鉴当地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经验值得学习,做法值得推广,思路更加开阔!在学到一种理念、学到一种精神、学到好的做法的同时,考察团成员对乡村振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更深的感悟,看到了差距,找到了办法。

投稿邮箱:zqdhf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