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委會競選,家長狂曬履歷!一個比一個閃亮!如此重要嗎?

近日,某小學開展了“家委會競選”工作

某班級群裡家長們紛紛踴躍報名

並交上了自己的個人簡歷

沒想到現在除了找工作

競選家委會都要簡歷了?

再看看這些發出來的簡歷

嚇死人了

01

海歸背景

第一位小朋友的媽媽

畢業於美國中密歇根大學

爸爸博士畢業後

在央行外管局工作

彈性工作可以隨叫隨到

02

大學老師

第二位小朋友的爸爸是博士學歷

和媽媽是研究生同學

目前兩人都在立信會計學院做老師

03

外企高管

第三位小朋友的媽媽

就職於知名外企

職位HRD

夫妻倆都畢業於名校復旦附中

爸爸畢業於同濟大學

看完各位有什麼想說的?

團團彷彿明白了

為何一直沒有成為家長

看到家委會委員“競選條件”這麼高,團團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家委會,發現現在家委會制度已經發展的非常完善了,從校級家長委員會、年紀家長委員會到班級家長委員會,層級詳細,分工細緻。

並且團團總結了一下,家長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就是溝通:家長反映家長對教學工作的意見,老師告知家長孩子的在學校的情況。

在團團查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家委會主要由學校組織成立,因此不同學校的家委會之間差別還是挺大的。

但是家委會只要運作得當,家委會確實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有的家委會會不定期組織親子游活動,課餘時間教孩子打乒乓球、籃球,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

因為小學生放學較早,大部分家長還沒有下班,有的家委就會不定期組織家長在這個時間段到學校輪流看管孩子,讓孩子們多了一分安全保障。

有的家委會不因畢業而解散,家長孩子感情都很好,升學後依舊不定期組織課餘活動。

還有的家委會會幫助老師代收學雜費、餐飲費、保險費,同時還組織如孩子輔導後進生等等互幫互助的行為。

在對孩子教育越來越重視的現在,家長希望能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更多的瞭解。

家委會確實能成為一個家長與老師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樑。但由於種種原因,家委會其中確實還有不少問題值得重視

比如這次的引起熱議的家委會競選,家長擁有的資源是否應成為競選委員的重要條件,家長之間資源的比較是否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是否會讓孩子們產生攀比心理?

另外由於很多家委會會組織活動或者幫老師代收學雜費等費用,經費的使用是否透明公開?會不會產生經濟糾紛?有沒有完善的機制保障?

還有很多家長認為加入家委會是否另有目的,是否加入家委會是為了讓孩子得到特別對待?畢竟家委會與老師接觸較多,與老師必然會比較熟悉,老師是否因此會區別對待孩子?一些評優評先是否優先給與家長參加了家委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