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6003.95元全捐了:今天,我只把朋友圈留給他!

為你發現美- 美物計 2018-10-09

文|美物計

2017年8月14日,

是第五個世界“慰安婦”紀念日,

電影《二十二》在全國公映。

導演郭柯說要將電影的個人票房收益捐出,

現在兌現了承諾。

2018年10月8日,

電影《二十二》通過官方微博

發佈捐款公示,明確寫出了

每個捐款人及出資情況:

影片資助人張歆藝、導演郭柯等多方共同決定

向上海師範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

10086003.95元。




《二十二》是由郭柯執導,

二十二位“慰安婦”參與拍攝,

一部關於在日軍侵華戰爭中

中國倖存的“慰安婦”長篇紀錄片。

電影憑藉1.7億的票房,

創造了中國紀錄電影票房紀錄,

但導演郭柯說,《二十二》的高票房,

其實是大家的一種信任,

是大家的愛心,他是不能拿的,

甘願捐贈票房收益。



把紀錄電影《二十二》獲得的所有獎盃和證書放到了屬於它們的“歸屬地”


稱“這才是宇宙正能量”。

“國內電影圈還有

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

這是中國電影的幸運。”

@初梵縈:

從去年到現在,終於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但這只是這一件事的完成,
老人們還需要關懷,需要理解,需要支持,在“慰安婦”的問題上,日本沒有道歉就永遠沒有結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自當繼續求索。





01

《三十二》


《二十二》最開始的電影雛形

是紀錄片《三十二》。

2012年,郭柯在微博上偶然看到

一篇關於“慰安婦”的文章,

寫的是韋紹蘭老人(制度受害者)

和她日本兒子的故事。

郭柯看完後深受觸動,

那一年,他用了半年的時間,

跑在北京和桂林兩個地方,

去看望老人四次,跟她相處,

拍了一部紀錄短片《三十二》。




在日本侵華戰爭的十四年間,

中國婦女被迫淪為日軍摧殘的性奴隸,

韋紹蘭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

抗日戰爭期間,她帶著襁褓中的女兒

被日軍擄去做慰安婦,

幾個月後韋紹蘭終於設法逃出。

回到家後卻發現懷了日本人的孩子,

後來,孩子生了下來,

從小遭受旁人的排擠和辱罵,

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卻因為自己的“身份”至今未婚,

兒子現今已70多歲,母子倆相依為命。




郭柯說,這部短片在拍完以後,

對老人有了新的認識,

“我發現了韋紹蘭老人身上的很多態度,

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她是一個非常樂觀的老人。”

老人家徒四壁,空空落落,

水要自己去池塘挑,

每個月只有三十塊錢補貼,

但90多歲高齡的老人

在遙望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時,

說,“這世界真好,

吃野東西也要留下這條命來看”。

歷經苦難的老人,

還能發出這世界真好的感慨,

何其堅韌感動。




2012年,郭柯拍紀錄片時,

全國公開身份的慰安婦倖存者有32人,

而到2014年已經減少到22人,

為了留住這段歷史,

郭柯決定拍攝紀錄電影 《二十二》 。

短片《三十二》拍完後,

計劃拍攝電影的郭柯仍沒有找到投資,

他心裡著急了:“不能再等了,來不及了。”

“我媽剛才打電話給我,

說可以把老家的房子賣了來支持電影的拍攝……”




與郭柯並無深交的張歆藝得知後,

立刻借給他100萬元,

她說,當然知道什麼題材的電影能掙錢,

什麼樣的電影可能會顆粒無收,

贊助《二十二》,

只是“支持一個人去做正確的事情”。

電影從2014年1月拍到7月,

攝製團隊30多人,跨越五個省,

拍全了22位倖存者,

2015年10月,電影拿到了公映許可證,

但發行費用不足,於是郭柯發起了“眾籌”,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他們就得到了32099人的支持,

籌集到了100萬元,

電影終於定在2017年8月14日上映。


郭柯以“九九八十一難”

來形容《二十二》的最終得以上映。

“這個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支持。

但是我們很早就定了片子公映的日期,

因為,8月14號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的商業考量,

我們就希望通過這個片子讓大家能知道,

8月14號這一天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

為什麼跟一個首映日期較勁?

因為想讓大家記得這個日子。

為什麼拍一部不賺錢的電影?

因為需要有人去做這件事。


02

《二十二》


據統計,侵華戰爭期間,

中國有20多萬婦女受到日軍侵害。

紀錄片《二十二》,

讓人們再度聚焦了這個受害群體。

二十二,是時至2014年,

中國僅存的慰安婦數量。

曾經日軍侵華時,

二十萬的慰安婦,如今幾乎歸於塵土。

而今,這個數字減至個位數,

終有一天,會變成0。


《二十二》沒有渲染苦痛,

沒有聲嘶力竭的哭喊,

咬牙切齒的控訴。

如果你不知道老人們身上的故事,

她們就像你家的老奶奶一樣,

那麼的質樸,又和藹可親。

紀錄片平常、瑣碎、日常,

鏡頭裡裝滿了老人們的家長裡短。

它如水一般平淡,

也如水一般緩緩的流進每個人的心裡,

最後,讓人不自覺的流淚了。


李愛連老人靠在炕上,

和重孫子一起看《西遊記》,

看到精彩的地方,

老太太樂得像個孩子。

喂貓是老人每天生活中的大事,

兒媳婦說她吃的不給自己留著,

盡給村子裡大大小小的野貓了。



毛銀梅老人,原名樸車順,

當初離開韓國的情景,

老人已經記不清了。

她對著鏡頭,

用一口流利的湖北孝感方言說:

“我愛毛主席,他愛我們,我們愛他”。


只有在被問到那段經歷的時候,

所有老人的反應,出奇地一致:

掩面無聲的流淚,

或者只說些隻言片語,

甚至躲起來不願出境。



她說,

她被逼迫著,不能逃,

逃就被打死,

到處是痛苦的哭喊。


她說,她假裝同意嫁給日本人,

其實背地偷了敵人的子彈出來,

組織抗日行動,

最後日本人死了,也弄殘了自己。


她說,丈夫沒嫌棄自己,

並和她恩愛了幾十年。


導演郭柯不忍再追問,

於是,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慰安婦”倖存者,

生活平靜,少有怨恨。

有人質疑這部片子拍得,

“太無聊,浪費了一個好題材”。

拍攝這種紀錄片的初衷,

不就是要把侵略者的罪行公之於眾嗎?

郭柯說:“她們的生活中沒那麼多矛盾和衝突,

晚年的生活就是這麼無聊,

不能因為它的無聊,而不接受它。”

如果一個人把悲痛仇恨留在心裡七十年,

應該不會健康快樂吧?

讓這些風燭殘年的老人再次揭開傷疤?

於心何忍呢?

這些老人在長達七十多年的時間裡,

老人們學會了心理的自我調節,

她們會選擇屏蔽一些東西,

而後是傷痛修復後帶來的平靜。

對老人們來說,歷史已經翻篇,

更重要的是好好地活在當下。


其中一位老人看了日本老兵的照片,

本以為她會生氣,

沒想到老人哈哈一笑,只說了一句:

“日本人老了,鬍子也沒有了”。

是啊,沒有誰能持續憤怒70餘年,

最終一切的情緒都要歸於生活,歸於平淡,

就像從未發生過。

我們不能再苛求老人們太多,

只求她們能安度晚年。

可我們呢?

我們不能忘!!!

記住並不是為了帶著恨,

只是有一些東西不應該被遺忘。

不只是為了替曾經的受害者討回公道,

也為了後代正視她們。




03

面對傷痛

不終日怨恨,但一刻不忘


出門人笑我也笑

回家人笑我憂愁

人進大門呵呵笑

我進大門眼淚流

——《九重山》


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是《九重山》,

由女歌手燕池創作並演唱,

歌詞根據山歌改編而來,

沒有過度的渲染,沒有悲憤的控訴,

配合電影平淡如水的訴說,

卻充滿了令人潸然淚下的力量,

也喚起人們心中對生命的無限敬意。


倖存慰安婦談及過往經歷:我一想起來眼淚就流


在燕池的長沙巡演現場,

有歌迷提出要聽《九重山》,

燕池很認真地說:

“這首歌我不會用來做任何的商業活動,

這首歌就得和電影《二十二》在一起。”

到了西安巡演的時候

又有人喊《九重山》,

這次她說道:“九重山不唱啊,

我希望這首歌的感覺永遠停留在電影裡,

希望大家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

想起的是那部電影,而不是我。”




每當一位老人離世,

郭柯就會在紀錄片片尾處,

給老人的名字加個框。

可那些日子,老人走得太快了,

他甚至來不及加框。

他說,也許有一天,

自己會把那些框全部抹掉,

回到當初遇見她們時那樣,

老人對著鏡頭笑啊笑,

彷佛這些年,她們從沒有離開過。


這世界真好,

吃野東西都要留著這條命來著。

——韋紹蘭(廣西倖存老人)


謝謝你們。

——毛銀梅(湖北倖存老人)


你們來看阿婆,阿婆就開心啊。

——李美金(海南倖存老人)


希望中日要一直友好

,因為一打仗,會有很多人死去的。

——陳林桃(山西倖存老人)



從《三十三》到《二十二》,

老人們陸續離世,

但仍有很多人對她們有誤解或偏見,

還有人甚至不知道那段歷史,

她們不是“慰安婦”,

是當年日軍“慰安婦”制度的受害者。

郭柯說,

這不是一部販賣磨難和眼淚的電影,

他不是在做歷史調查的片子,

而是以看待祖輩的眼光,

向這樣一群老人,投去深情凝視,

笑靨如花,是大劫大難後

仍深藏於心的溫柔從容。




04

你,我,他

都匯聚成了我們


《二十二》上映的時候,

很多人看著它的票房是如何破億的,

有人說:

“看到《二十二》破億了,

開心,就像自己跟著在戰鬥一樣。”

人們的呼籲給它增加排片,

一些地方沒有排片,

就買一張別的城市的電影票貢獻票房。

星星之火,一點一點,

你,我,他,都匯聚成了我們,

只要有人傳遞和聚攏,

就永遠不會熄滅。


也許只有一億的電影,

在現在的影視圈微不足道,

但是《二十二》能上映和翻盤的票房,

是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國人不忘戰爭傷痛,

堅決銘記歷史的態度。

有一句話這樣說

“不能銘記歷史的民族,

註定要重蹈覆轍”。

我們可以放下痛苦的仇恨,

但必須牢記歷史,

只有這樣,才能讓駭人罪行永不重現!

感謝生命,

感謝光與影的記錄!

感謝32099人的支持!

面對傷痛,不終日怨恨,

但一刻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