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打電話,寧可花更多時間打字?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

寧願花三分鐘打字

也不願意花一分鐘打電話

工信部發出來的

2018年7月通信業運行情況中顯示

但是同時

移動數據使用量卻在成倍增長

總而言之就是

打電話的人越來越少了

明明打電話動口就可以

更方便

聽到來電鈴聲就覺得內心崩潰

這種症狀其實是叫做

移動電話焦慮症

電話雖然在我們日常生活裡

出現的時間也不算長

但是好歹也是遠程社交的老前輩

然而它根本就剛不過後起之秀

穩穩地佔據了當代社交聊天禮儀

歧視鏈末端

它這麼慘

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大原因就是打電話的時候

我們根本看不到別人的表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

具體數字可能有點問題

但是核心思想是對的

聊天的時候語言表達只佔據了

我們表達方式的很小一部分

而佔據大部分表達方式的

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

在我們打電話的時候

通通看不見

這就意味著

你看不到別人的眼神

看不到對方的手勢

想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基本只能靠猜

有時候

當空氣突然安靜

一陣尷尬中

你都不知道是不是得罪了對方

而且看不到對方的表情

當對方冷不丁罵你一句

你都不知道

到底是在開玩笑

還是真話

所以有時候打電話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聊天

已經變成了一種

猜謎遊戲

它不僅考驗聊天雙方的默契

考驗雙方的感情

還考驗大腦的想象力

可以刪刪減減更更改改

它要求你立刻做出反應

不僅考驗你的智商和情商

還考驗你的判斷力

它要求你在聽到別人的話後

立刻做出回覆

刺激程度不亞於一場緊張面試

而打字就沒有這種煩惱

實在不小心發錯了

還可以撤回

而打電話的時候

想要慢慢斟酌詞句再說話?


打字之所以站在聊天社交頂端

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它可以掩蓋你的諸多缺點

五音不全沒關係

反正不用說話

反應速度不快沒關係

反正不一定秒回

打電話吧

一不小心可能暴露許多問題

一不小心說錯話

暴露自己情商低

回的慢了

暴露自己反應慢

說錯了話

可能還會被對方暗地扣分

好不容易塑造的完美形象

就這樣轟然倒塌

電話來總是不分場合的

不管你是在緊張地打遊戲

還是約會正到關鍵時

電話一響

你必須放下所有手頭上的事情

就為了那一個不知道要幹什麼的電話

它不僅打亂你的工作

打斷你的思緒

還不可避免地讓你把所有精力

都要集中在聊天上

而打字

就可以三心二意

而且一般有人打電話過來

(除了電話銷售和騷擾電話)

包準是急事

時間長了

看到電話當然就緊張

同樣的

電話來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你在哪裡

一接電話

毫無隱私

打電話的是隔壁二大爺

還是鄰居女兒王小花

接了電話首先那一句“喂,XXX”

就讓所有人知道了你通話的對象

不僅如此

如果不是晦澀難懂的方言

那勢必你說的所有話

周圍人都聽得懂

有時候碰見個耳朵尖的

連你通話對象說的話都聽得一清二楚

現在聊天方式太多了

打電話成為了生活中的

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但是有些時候

我們還是不得不打電話

所以克服電話恐懼還是必要的

要克服也很簡單

常常打電話就行

對於那些說電話太少

沒機會多打電話來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