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擔心我認錯花花草草了,小時候常見又叫不上名的植物大全

我們記得兒時,無論是在山上、在田裡、還是在路邊,總能看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小花小草,但我們卻不知道它們叫什麼。下面,咱們就一起回憶一下那些小時候經常見到的,但又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或許,還能讓你想起一些小時候的趣事。小編深入第一線,拍到這些原汁原味的小植物精靈們,現在她們出場一一走臺看你們看。

茄科

龍葵

漿果和葉子都可以吃,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鹼,必須要煮熟。

茄科曼陀羅

很美的名字,野生全白花,極為常見,據說有致幻作用,毒性較大,尤其是種子。

錦葵科

苘(qǐng)麻

田間特別常見,莖皮好像是製造繩索和包裝用品的原料。

菊科蒼耳

劃重點:全株都有毒!有很多硬刺,小時候男生常把它粘到女生頭髮上,簡直想哭。

菊科小薊

葉子都是刺兒,又名七七芽,小時候老流鼻血,奶奶把七七芽在碗裡搗碎,然後加上白糖服用,或將七七芽搗碎直接放入鼻孔裡,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禾本科牛筋草

常見,手巧的女生用它編花環,不是特別好玩。

菊科泥胡菜

別名:剪刀草、石灰菜、絨球、苦榔頭、糯米菜。花跟小薊很像,一度分不出來。

旋花科田旋花

長得特別像喇叭花(牽牛花),但是葉子不同,它是柳葉狀,喇叭花是掌狀,反正還挺好看。

禾本科馬唐

雜草,有害草,跟牛筋草差不多,根蔓延成片,特別難拔出。

桑科葎草

小時候叫拉皮草,一長就是一大片,小時候大人們說這草碰一下就容易被劃傷,聽著還蠻害怕的,當時都繞著這個走。

禾本科稗(bài)子

最常見的野草,敗家子中的“敗”就是稗子演變過來的,因為它跟稻子爭養分,是稻田裡的惡性雜草,但也是馬牛羊的好飼料。

大戟科

澤漆別名:五朵雲、貓眼草、五鳳草,反正挺好看,也是中草藥。

藜科地膚草

絨球球的一大團,跟《龍貓》裡的黑煤球有點像。

唇形科益母草

野地裡常見,但沒想到就是著名的婦科病的聖藥!!!

車前科車前

常見的中藥,小時候以為的野草竟然還都大有來頭。

玄參科地黃

花裡有甜甜的水,好喝!

蘇木科決明草

決明子的功效都知道吧,那就是它的種子!

蓼科何首烏

被神化最多的植物,張果老就是吃了它的塊根成仙的。

葫蘆科

馬泡瓜小時候當小西瓜吃,是雜草中的小強,除之不盡,苦苦的。

蒺藜科蒺藜

路邊常見,果子是帶幾個尖的小豆豆。

菊科旋復花

又名:驢兒草、百葉草,小時候經常把它紮成一束,很好看,當然這也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

菊科小飛蓬

反正也是中藥材就對了。

禾本科野燕麥

長得像燕麥,其實是雜草,又稱鈴鐺麥。

薔薇科蛇莓

以前聽說是蛇愛吃的玩意兒,所以叫蛇莓,蛇吃不吃不知道,不過真的能治毒蛇咬傷。

鳳仙花科鳳仙花

小時候喜歡把它揉碎敷在指甲上,有粉色,紅色的,很好玩。農村很多人家房前屋後都種有,據說可以防蛇。

石蒜科

蔥蘭

原產美洲,江南地區最常見的地被植物。老家山上隨處可見。

薔薇目燈籠果

小時候叫它咕咕鳥、花姑娘,果實熟了酸甜的,很好吃,現在也有賣的。

馬齒莧科馬齒莧

田間常見雜草,藥用。

莧科

灰灰菜

可口的野菜,味道好。

傘形科蛇床

傘狀小白花,中藥。

莧科

千日紅

別名:百日紅、火球花,花曬乾了摸起來毛茸茸的。

菊科艾蒿

小時候常割這草回家餵豬,有的時節,這種草太特多。但不能割多了,一多,豬就不吃了。因為很苦,一大股子藥味。

莧科

野雞冠花

現在已經不多見了,栽培的雞冠花倒是常見一點。

鴨跖草科鴨跖草

開藍色的小花,很特別。

酢漿草科紅花酢漿草小時候喜歡嚼它的莖,酸酸的。相信以上的很多植物名稱你們早就知道了,知道了的就當兒時回憶看,不知道的就趕緊收了吧。(農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