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張照片告訴你,他爲何是瑪格南攝影師

圖|Raymond Depardon

1942年,出生於法國的Raymond Depardon有著多重身份,他既是法國攝影師、記者、導演,同時也是瑪格南圖片社成員。年輕時,他在當地的攝影光學店中當過攝影學徒,1958年懷揣著成為攝影師的夢想離開家鄉到巴黎學習。 早年,他曾在Dalmas圖片社當過攝影記者,報道過柏林牆的建立以及阿爾及利亞戰爭。1967年,為了給攝影師更多的尊重和自主權,他和三位同伴共同創立了著名的Gamma圖片社。1973年,他的畫冊《Chili》獲得羅伯特卡帕金獎。1979年,他離開伽瑪圖片社,加入馬格南,拍攝了黎巴嫩和阿富汗內戰,照片發表在了《Notes》上。

也許是因為新聞記者的職業經歷,Raymond Depardon一直用一種尊重並帶有憐憫的目光觀看這個世界。他鏡頭中的畫面總是冷靜、穩定卻張力十足。他拍攝平常的人物,平常的風景,普通的一條街、一根電線杆、一扇窗戶,都有細膩沉靜的詩意,好像摸得到時光打磨的粗礪。他的鏡頭又十分具有故事性,摁快門的時機總是那麼準確,在一張臉上浸透感情的時候,在一個動作最具有爆發力的時候,在一個場面最緊張激動人心的時候。無論是佈局是緊密豐富還是簡省洗練,都是那樣恰到好處,而又毫不矯作。

他拍攝法國的風光鄉情,最普通不過的民宅田地;他拍攝非洲的曠野森林,盧旺達的難民營、監獄、賭場;他拍攝人類自我釀造的殘酷場景,戰場、綁架、吸毒、宗教紛爭;他拍攝人們並不樂見的真實,落後、饑饉、不平等;他拍攝小酒館,水果鋪,雜貨店的櫥窗;他拍攝生活中最平凡不過的細節,一聲嘆息、一時茫然、一個孤獨的人影。2004年,接近60歲的他決定用照片記錄他生長的國家,鏡頭框進的卻不只是巴黎的浪漫繁華,濱海的海灣船港,更多的是人們也許忽視了的,與大地相聯繫的最質樸、最平常、最本真的方方面面。年齡愈大,他的作品彷彿越平靜,越有言一味百,意味深長的興味,越看不出技巧看不出特別的長處,卻格外打動人。

“照片不能改變世界,卻能展現真實”。跟著Raymond Depardon的鏡頭,遊歷這個廣袤、豐富、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的世界,感受鏡頭之外的攝影師對這個世界的關照、思考與情感。他見過這世界上太多的事情,太多你我都未曾想象到,或者不敢想象的真實,這真實能喚醒掙扎、躊躇、怨艾於自我小小世界中的我們,重新定義苦難、真誠、生活、幸福這些看似廣大泛泛實則活生生在每個人頭腦中有著不同定義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