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刹——开封“铁塔”,通体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秀丽挺拔


佑国寺塔是一座古建筑,位于开封市城区的东北隅铁塔公园内,是宋代著名佛寺开宝寺为供奉阿育王佛舍利而建的佛塔。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


铁塔以卓绝的建筑艺术及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它设计精巧,用不同形制的琉璃砖砌筑成各种仿木结构,檐下配置斗拱,檐上葺以黄瓦,造型宏传挺技,俨如擎天巨柱。铁塔建成九百多年来, 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巍然屹立,令建筑专家和游人叹为观止。登塔眺望,古城在目。
铁塔原建于开宝寺内,故也称开宝寺塔。北宋年间,寺院规模宏伟,殿堂林立,共有二百八十区,设有福胜、上方、永安、能觉等二十四禅院,并设立礼部贡院,在此考选全国的举子。北宋历代的皇帝常来此游幸,遂以北宋开宝年号命名,故名开宝寺,当时开宝寺名声显赫,一度成为中原名刹之一。

河南开封铁塔砖雕。这些琉璃砖雕有飞天、降龙、麒麟、菩萨等,雕工精细,神态生动,为宋代琉璃砖雕艺术的佳作。砖与砖之间如同赴凿,有沟有槽,垒砌严密合缝建成。砖雕位于开封铁塔塔身细部。
佑国寺塔(铁塔)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的前身原来是木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传说是宋代的巨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木塔毁于雷火,皇佑元年(1049年)重新修建,即今之铁塔。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水灌开封,寺院夷尽,唯有铁塔安然无恙,独存于世。
铁塔通高55米,八角十三层,是仿木构的楼阁式砖塔,内部用砖砌筑,塔身外部砌筑仿木结构的门窗、柱子、斗拱、额枋、塔檐、平座等形式,整个砖塔都是用28种不同标准型的砖制构件拼砌而成。图为河南开封铁塔砖雕。

塔身的外壁镶嵌有色泽晶莹的琉璃雕砖,有飞天、麒麟、游龙、雄狮、坐佛、立僧、伎乐、花草等五十多种图案,内容丰富多彩,动物和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工艺精巧,是传统砖雕艺术中的精品。
塔身飞檐翘角,造型秀丽挺拔。塔内的螺旋式磴道,将塔心柱和外壁紧密地联成一体,形成了坚强的抗震体系。千年来,铁塔历经无数次的地震、水患、兵火,至今仍自岿然不动,可以称得上是千古杰作。
顺磴道可攀缘到塔顶,凭栏远眺,古都开封的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铁塔行云"也是宋代以来形成的著名汴梁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