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旅行,难得饿肚子的坎培(Quimper)周末夜

在欧洲旅行,从没想过会遇上整条街上的餐厅全部齐关的状况,真的是想,都,没,想,过。但却真真实实被我碰上了一回。

那是个春日湿冷的天,周日下午约莫七八点时分,一般说来正是晚餐的开幕时分,我们才刚告别巴塞隆纳这个热情的城市,北上来到法国西边的布列塔尼省( Bretagne),只为一访一直放在心里边的坎培市(Quimper),这会儿真的梦想成真,我们来到了这个遥想了十年的城市。

自从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造访了法国西北部的港边小城St. Marlo,这些年来,每次有机会行经法国,总会不自觉得念念不忘当年在St. Marlo的美好经验。很多人觉得St. Marlo是个鸟不生蛋的偏僻小港城镇,就客观条件来说,的确是的,但我们却在那里扎扎实实待了一个星期,晚上睡在酒馆二楼的附设旅馆,饿了就往一楼的酒馆里跑,想点什么吃都行,只要你讲得出,当地食材有得找,酒馆厨师都会努力端出来给你,简直是另类欧陆的安倍夜郎版的深夜食堂,差别只是深夜不供餐,只供白天;十年前的St. Marlo还不流行夜生活吧,我猜想。

言归正传,总之,怀着那样的想象与回忆,十年后,我们又踏上了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省。这次,我们造访的是Quimper这个大城市,想进一步体验法西的海洋风情。于是,开开心心的先到了旅馆放好东西,再四处晃晃确认附近的生活机能状况后,一回神已是傍晚七点多一些,我们决定外出吃晚餐。

这一上了街,才发现市区里的店家都关了门,此事不足为奇,欧洲国家的店家一般都很准时下班,傍晚六点左右一到即拉下铁门,就算你手捧大把钞票,哀求店员让你即买即走,通常只会换来一个「明日请早」的软钉子,外加一个热情如老友般的笑脸,但就是没得情商。因此,店家关了门可说是见怪不怪,但是,问题是,怎么连餐厅都关了门?

这下我们可笑不出来了,一连走了好几条街,才发现,一般餐馆是都关了门,但还有一种传统美食店倒是挤爆了用餐人潮,就是卖法式薄饼(Crêpe)的店家,这一来一返才惊醒,Crêpe的发源地就是在布列塔尼啊!难怪薄饼店在城里到处都是!

入境随俗,从善如流,正是我们旅行的最大宗旨之一,因此不假多思索,我们便推门进入其中一间Crêpe专卖店。

不若门外世界的冷冷清清,木头门内的世界简直是另一个天地。室内微黄的灯光,配上布列塔尼风格的黄色刷墙,以及天花板的外露木梁,尽显古朴质感的在地氛围,仿似记忆深处那遥远的家乡饭馆,温暖又熟悉,一时之间,好容易令人忘记自己身在何处了,今夕又是何夕了。

约莫不到二十坪的空间里,满是排排并坐的食客,我们运气还不错,刚好还有靠墙的独立座位,晚我们一步踏进来的一对夫妇,就只剩最后的选择,也就是门口处的动线座位了。

我们先点了一小壶菜单上介绍的在地苹果酒,带着微微的发酵香气,还有一丝细细的气泡水的口感,果然有种在地自酿的风情,忍不住在食物上桌前就喝了一整杯。

接下来,我们翻遍菜单,就是各式各样的Crêpe,有咸有甜有冰有热,但都是清一色的Crêpe。饥肠辘辘的我们先各点了一份热食,一份是培根蘑菇鸡蛋口味的薄饼,算是安全牌,口味中规中矩,倒是饼皮的薄嫩度令人惊艳了一下。

另一份热食的口味,我们选择了烟熏鲑鱼片佐起司,附上了一瓮酸酱及一片黄柠檬,味道相当突显,算是美味,但吃到后来,却显微咸,只想再点上另一张不加料的薄饼相衬,但后来还是作罢。因为心想,来到Crêpe发源地不多尝些其他口味,只试饼皮似乎多此一举。

大概是怕单吃那么一大盘鲑鱼毕竟显腻,店家前来询问是否要搭配生菜,并体贴送来一大盘如假包换的生菜沙拉。解腻之余,也增添不少饱足感受。

如果咸口味的Crêpe是正餐,那么餐后的甜点呢?别怀疑,就是甜口味的Crêpe了!

焦糖巧克力口味的Crêpe一送上桌时,我们着实被空气中带来的那股清香芳甜所吸引,搭配上热腾腾的饼皮接触巧克力酱汁时散发在空气中的蛋饼皮香气,一瞬间觉得了饱足。

另一道甜口味的Crêpe虽然看来普通不抢眼,送上桌时也略显低调不出色,但刀叉一经切下,浓郁的起司奶香还是令人一口接一口。

用餐至此,每个人都已各两块Crêpe下肚,苹果酒也一连喝了两壶,账单的累计金额也已攀升到不亚于一顿有前菜主菜甜点饮料的正餐了。只是,起身结帐前还是有那么一丝感觉,似乎没吃饱?

还要再叫第三块吗?我们用眼神互问了一声,但一致的心声就是,够了。这里的Crêpe的确好吃,饼皮软嫩滑细,厚度适中,香气也足,没得挑剔。只是,Crêpe毕竟就是Crêpe,一餐食两块,已足够矣。

临离去前,一抬眼才看到黄泥色的粉刷墙面上,手绘了一整排穿着布列塔尼传统服装的游行队伍,还有人身穿横条纹的水手服,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回想一下刚才下肚的Crêpe,再看看眼前这幅风景,终于,很确定自己真的就在朝思暮想的布列塔尼!

接下来,布列塔尼,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