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法律的武器,這不是一句玩笑話——《斯圖爾特:倒帶人生》

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電影,一部訴說身兼小偷、人質狹持者、精神病與遊民等多重身份的男子斯圖爾特一生故事的電影《斯圖爾特:倒帶人生》(《Stuart: A Life Backwards》)。但這部電影沒有以悲傷或自憐的口氣來訴說哀傷的生命片段,反而以充滿趣味的口吻娓娓道來。儘管年代久、畫質渣,但影片集齊了兩大顏值演技雙雙在線的男神——

卷福 & 湯老溼,再加上影片精彩的故事線,錯過就是損失吶。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改編自作家亞歷山大·馬斯特斯2005年出版的傳記小說《倒帶人生》。

湯老溼在片中扮演的正是這部傳記小說的主人公——斯圖爾特。一個集癮君子、小偷、精神病患者、反社會分子、監獄常客等標籤於一身的流浪漢。

卷福扮演的則是為其寫傳記的作家亞歷山大。

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為何會走到一起?亞歷山大又為何會為這樣一個無名小卒寫傳記?

這就要從與兩人皆有關的一個

收容所說起了。2000年的時候,亞歷山大為了掙零花錢在一家收容所裡做資金籌集者的工作。由於被救濟的人在收容所裡進行毒品交易,他的老闆作為收容所的運營者被抓進了監獄,對此他感到非常憤怒。所以他與其他人一起發起了抗議活動。而斯圖爾特也正位列其中,參加了這次活動,他參加這次活動的原因是他也曾受過這個收容所的幫助,並且他很感謝他們。

就這樣,有著共同目標的兩人開始有了交集。在相處幾周之後,亞歷山大便萌生了為斯圖爾特寫傳記的想法。於是他從斯圖爾特身邊的親人開始做了一些小調查,而親人們對斯圖爾特的描述,似乎進一步證明了,這是一個充滿故事的人。

他是媽媽口中最體貼的好孩子

妹妹口中的11級暴怒者

奶奶口中不幸的孩子

爺爺口中永遠沉浮的孩子

從家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斯圖爾特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現在這個樣子,那又是什麼導致他變成如今這幅模樣呢?影片的名字之所以叫倒帶人生,是因為第一次去內政部抗議的路上,斯圖爾特建議亞歷山大倒著寫他的故事,比如:

我是怎麼變成這樣的?是什麼殺害了當初的我?

而整部電影其實也一直在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展開。隨著影片的發展你會慢慢發現,這個看似滿身惡習、壞事幹勁的人,其實內心是無比溫暖善良的。對於這次抗議活動,他本可以不聞不問,但出於被幫助過的感恩,他隨著亞歷山大到處奔波。不僅經常提供有益的主意,還會積極投身到實踐中去,登報抗議、遊行示威、組織義演,甚至還去找了當區的下院議員。

對於自己曾經入獄的原因,他可以很輕鬆、甚至詼諧的說出他搶便利店的經歷。但當談到第一次入獄的原因時,他卻突然變得很傷感、不知所措。原因是他那次傷害了自己的女友和兒子,並且這件事始終令他感到很恥辱。

這樣一個有責任心、羞恥心的人,怎樣也看不出是一個滿身貼滿惡人標籤的人。但他又實實在在做了很多害人害己的事情。他整個人就像他手上的紋身,一邊是LOVE一邊是HATE

他會在亞歷山大忘帶公交錢時,把自己的酒錢給他。看到不好意思接受的亞歷山大,他還會解釋道:你拿走這錢,就是幫我戒酒,也算是幫了社會。他會清晰的記得兒子的生日和喜好。會在清醒時擔心自己傷害到別人。但在不清醒的時候又會做出種種他擔心的事情。對於他為何會變成這樣,影片也在一點一點的給出答案。在抗議的那一晚,他第一次聲嘶力竭的說出了內心的想法。是一次次的監獄生活,漸漸摧毀了他的身心,把他折磨的體無完膚。

上一秒還在歇斯底里的咆哮,下一秒卻如一隻受傷般的羔羊。叫人看了瞬間什麼脾氣都沒有了,剩下的只有心疼。而一次次的牢獄生活在他所受的苦難中還僅僅只是皮毛。他頹廢的背後其實有著更加可怕的原因。患有肌肉萎縮的他,兒時就經常受到同伴的欺凌。更可怕的是,從九歲開始他便受到親哥哥,以及哥哥同伴的性侵。

終於忍無可忍的他最終威脅母親離開家,去了一個叫“兒童之家”的福利院。但沒想到離開了哥哥的魔爪,卻跳進了另一個火坑,福利院的管理者也是一個性侵兒童的變態。歸根到底,是如此可怕的童年經歷造就瞭如今殘敗不堪的斯圖爾特。

對於他童年所遭受的虐待,他的母親並不是毫無察覺,但母親卻沒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這也是如今母親對他如此容忍的原因。試想一下,如果當年母親對他關懷足夠多,及時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也許就能把他從這萬丈深淵中解救出來。甚至,他根本不會陷入這深淵。那麼,他今天的生活也許也是另外一副光景,哪怕僅僅只是過著最普通不過的生活。 劇中的斯圖爾特在經歷了一樁樁如此可怕的事情之後,也沒有怨恨任何人他甚至認為,這個世界上跟他遭遇類似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有的人卻挺了過來,有了新的生活。

所以,他把他今天的一切都歸咎於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暴力。

本片讓小編印象最深的是亞歷山大最後問他:“如果你得從人生中選一件事,你想要改變什麼?”

與大家的預想不同,他沒有選擇改變他的肌肉萎縮症、沒有選擇改變被性侵、多次入獄的經歷……

而是想改變他發現暴力的那一天。

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從那天開始經常處於憤怒癲狂的狀態,甚至到最後無法脫離這種狀態。

他在影片最後的一段獨白更是令所有人心碎不已,他說:

有時我覺得自己就像惡魔之子

我把魔鬼放進來

現在卻沒法趕他出去了

我試過,用火燒,用刀割……

他根本都不在意

他又為什麼會在意呢

魔鬼也不想無家可歸啊!

該是多麼孤單的靈魂,才能說出“魔鬼也不想無家可歸”這樣的話。

斯圖爾特的這一生是充滿爭議、悲慘且短暫的一生。但與以往不同,這部片子並沒有誇張放大他生活的悲慘,而是通過亞歷山大的旁白斯圖爾特的自述,以一種幽默的方式敘述這種悲傷。沒有過分的渲染,只有平靜的敘述。但就是這種用事實說話的表達方式,才更加讓人切身體會了斯圖爾特的悲慘人生。本片最大的安慰,應該就是他的人生中曾出現過一個叫亞歷山大的人。一個真正願意傾聽他、陪伴他、幫助他、鼓勵他,並給他的生活帶去真正短暫快樂的人……

斯圖爾特的暴力並不是打一開始就伴隨他的,是哥哥、福利院管理者的殘害、母親的忽視、監獄生活的推波助瀾,才讓這種暴力住進了他的心裡。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了全力,願善良的人都能被溫柔以待;願每一個斯圖爾特的人生裡都能出現一個亞歷山大。

同時,小編在這裡必須說,在今天這每一環即使出現了差錯,我們也是可以挽救的,我們在受到傷害時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制止傷害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法律意識就是這麼一回事,你可以不知道你該怎麼去仲裁、起訴,但你需要知道你可以通過這些來保護你自己與你身邊的人。小編在此也呼籲大家,拿起法律武器,挽救我們身邊的斯圖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