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李倩這樣造夢的人

果不其然,上一期《演員的誕生》播出後又引起了一場熱議。

坦白講,這節目有時候看得人心驚膽戰,電視節目總要製造一些跌宕起伏,刺激觀眾的感官的效果。

在一個競賽表演中,聲勢宏大往往比溫吞細膩來得更猛烈,情緒、行動都是壓制性的,自然也容易收穫更多的青眼, 可是家長裡短的故事如果一旦詮釋得入情入理,給人感官上和心理的震動便是雋永而深刻的,不論時隔多久再提起仍然記憶猶新。

好巧不巧,上期節目中李倩的那一部分就是這樣一個冷靜的情景設置。節目播出當晚,網上都在談論她這段“恰到好處”的表演,恰到好處的張力,點到為止的情緒。

《浪漫的事》實在是算不上什麼大野心的片子,夫妻離婚、孩子丟了,鬱結在心的隔閡是凝結在宋家頭頂的一片黑雲。潤物細無聲,這個規定情境裡的演員都要靠內在發力,支點就是每個人心裡擴散不去的陰霾,怎麼撐得起這麼一場全程不能NG的戲?

李倩生氣,坐在凳子上愣神,彭冠英還在一邊唸叨有孩子就沒什麼矛盾解決不了,起初這只是一場丈夫說錯話求和的戲。

李倩身材嬌小,鏡頭給到她全景時她只是落寞,微微低著頭,臉頰的碎髮散落下來。伴隨人心情沉重時特有的呼吸節奏,她身體微顫,整個身體語言是欲言又止的,看上去無助又疏離。

在這些自然的小細節的烘托下,戲和人物的情緒已經出來了。

接著李倩質問,彭冠英插科打諢,希望趕緊結束將這場爭吵,這時候真正的戲才開始。

李倩一直在壓制怒火,“你什麼意思”,“把手拿開”,一句接一句的質問逼出了丈夫的憋屈。這時候,戲點和看點全在李倩與彭冠英一來一回的對手戲之間被放大。

其實,比有看點更難的是戲裡李倩透露出的絕望,孩子已經丟失5年,再去追究是誰的責任也無濟於事,爭吵早已成為生活中懷念孩子的另一種方式。

爭吵最激烈的時候李倩在忍,一方面她不想責備丈夫,可她又實在是恨,另一方面她知道真相是怎麼回事,不忍丈夫一個人揹負壓力,只是在尋求個辦法讓丈夫卸下重擔。

一個人在刻意隱瞞,另一個在等對方開口,這種錯位的拉扯感在丈夫坦白真相後瞬間被消磨。

到了最後的頂點,李倩和彭冠英在舞臺上抱頭痛哭,哭聲不大,兩個人的肩膀都在劇烈抖動,他們嘴裡唸叨的還是孩子,只不過這一次是錯位後的惺惺相惜。

這場戲,李倩的情緒其實從頭到尾都並不激烈,也沒有想象中的歇斯底里。可是,她的情緒來得非常直接,橫衝直撞,毫不講理的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目光。

少即是多,李倩就這樣在自己的星球獨自發光。

李倩說自己喜歡《浪漫的事》中的這種接地氣,細微處見真實。

跟原劇相比,當天的表演對角色進行了調動,毋庸置疑,李倩也為觀眾帶去了一個不一樣的“宋雨”。

(李倩與彭冠英,被網友戲稱“最萌身高差”)

“二度創作的時候,最關注的點是什麼?”

“希望能夠更靠近本身那個人物的狀態,因為她畢竟是一個五年前丟了孩子的一個母親。”

“演得這麼較剋制,會不會擔心觀眾get不到你的這種方式?”

“我相信,我相信,只要你給出了你真摯的情感,你是好看的,觀眾會喜歡的。”

李倩心裡是個有“balance”的演員,既平和又自然,跟她講話時整個人會在不知不自覺中放輕鬆。

採訪過程中,明顯感覺李倩變了,但是說不出究竟是哪裡不一樣了。直到她一個溫柔地笑,猛然間發現原來是那顆極具個人特色的痣沒了。

李倩點了嘴邊的那顆痣,她很開心自己有這樣一種變化:“我還是原來的那個我,依然保留了小時候的我,但是好像又有一點點新鮮感。這太好了。”

是的,在觀眾的印象裡,她好像依舊是《龍門鏢局》裡那個機靈鬼呂青橙,會武功、脾氣暴躁,但內心卻溫柔的一塌糊塗,尤其用情至深。

李倩飾演的呂青橙古靈精怪,觀眾喜愛極了。當然,這也不是她第一次嘗試這樣的角色,《大唐雙龍傳》裡她就演了一個讓人打眼過去就忘不了的宋玉致。

同樣嬌俏可愛,但呂青橙比宋玉致更多了一種堅定不移,而能將這種天不怕地不怕呈現出不同感覺的李倩那時候已經出道13年了。

李倩出道時年紀小,演《武林外史》的小泥巴,《李衛當官》的石榴、《天下糧倉》的小梳子時她還是個不經世事的小女孩,每天在劇組裡跑來跑去,整天和一群同樣正青春的演員玩玩鬧鬧。

和徐崢的緣分也是源自於《李衛當官》,徐崢每天看著李倩在劇組玩得特別狠,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和她談了談,還語重心長的建議李倩去考專業院校,這一段回憶也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被提及。

那時候李倩是全組的小妹妹,徐崢還是大哥哥,而如今他們依然在為演戲這件事樂此不疲,舞臺上重逢,亦師亦友的情義是難得的珍貴。

似乎歲月對李倩格外寬容,她的容貌好像一直都停留在很多前,談不上美的驚天動地,卻在約定俗成之外有自己的另一種味道,足夠讓觀眾記住她。

要說歲月在她身上留下了什麼,可能是不懼迷失的孤勇。

演戲這條道上,喜歡新鮮感的李倩看到了自己的一點點堅持,她自嘲這點堅持好可憐。 她並不想刻意把演員這個職業看作自己的一份救贖,演戲就是演戲,只是演戲,能帶去一些東西,留下一些東西就非常滿足了。

“我發現我在這個事情上有一定的堅持,OK,那很好。我又發現,我好像能給觀眾帶去些什麼,OK,那也很好。其實在這份工作裡面,你再去慢慢發現它的好,這個過程好像更好。”

李倩是真的在乎這份細水長流,於無聲處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看看自己最原本的出發點。

所以,李倩總是慢慢在走,她說慢比較適合自己,就連運動都只喜歡瑜伽。在劇組的時候像個老人家,收工回來後開一罐啤酒,看一集美劇,舒服的去幹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最近喝健力士比較多,相比於瓶裝的酸澀感,李倩更喜歡聽裝啤酒對喉嚨和味覺的刺激,就像是平淡日子裡的刺,轉身撞到現實,也要提醒自己別忘了慢下來等等。

有時候,慢慢來不代表一定完美,但要一直完美是一定是件挺辛苦的事兒。

李倩不希望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成一個加法運算,所以,會在微博上看見她素面朝天的自拍,會在採訪的時候坐在地上聊天,會坦誠自己的惰性和困擾。

整個採訪中,李倩極度冷靜,冷靜到讓人不相信她是個雙魚座。在有限的時間內,她的現狀,她的淡然,她給人的反差感清晰可見,最讓人開心的是親眼見到了她這份簡單的滿足與開心。

演員就是個造夢人。

臺上入戲的人每一次舉手投足、每一個規定動作都是在造夢,臺下看著的人亦喜亦悲,試圖在這個夢境裡找到和自己有關的那一個細枝末節。

李倩造的夢是野性的,不加掩飾的,發自於一腔熱血,略帶侵略性,如她所說“我非科班出身,所以能做到的也只有真實和真誠了。”

李倩總是在笑,這種笑和角色完全無關,是她對人對事的態度。

文/Lili

點擊藝人照片查看往期專訪

金牌經紀人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新浪看點 | 新浪微博 | 搜狐號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