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走进5000万建筑人的内心,背上的责任和压力,焦虑与煎熬

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的几年间,让我对其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中年危机、职业生涯迷茫、家庭矛盾、安全隐患等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止2015年我国建筑领域从业人数高达5003万人,占全社会就业总数的6.46%。

面对这么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焦虑和压力从何而来?如何有效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自媒体时代,他们需要怎样的知识和内容提升自我?这些都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当然,一切还要从建筑人的焦虑和压力谈起。

建筑人的焦虑和压力

通过大量问卷调研和面访,我发现建筑人的压力主要来自6个方面:项目要求、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组织氛围、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其中项目要求是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源。

随着近年来国家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力度的增强,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建筑行业毫厘之差关乎万千性命,其从业压力可想而知。其次,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实现质量、工期和成本三个目标。如何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筑从业人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以项目经理为例,在建筑领域项目经理往往对合同工没有直接的控制权,却要对整个项目结果负全责,这直接加剧了他们的焦虑。

工作负荷重、角色冲突、缺乏反馈、知识更新等因素,让这个群体常年饱受精神折磨。

另外,建筑人的压力大小也会随着项目复杂性发生变化。举个例子,一些负责的政府工程,有时候需要抢工期完成,项目进度上的硬性要求也会引起很大压力。与此同时,环境恶劣的施工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酒桌应酬、对家庭责任缺失造成的矛盾等等,都造成建筑人压力山大。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也有人说,个人压力和个人技术水平相关,如果技术过硬就不会有太大压力。

那么,纵观目前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其能力能否缓解其个人焦虑和压力?下面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根本上讲,我国建筑类从业人员现状是岗位种类繁多,每个种类从业人员的岗位设置数量也很多,造成设岗模糊不明确,在进行岗位职责细化时出现重叠和矛盾,影响工作效率。

其次,我国建筑类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不够完善,对于学历、专业和工作年限等要求较多。这直接导致很多建筑一线从业者无缘考试,因为达不到考试要求,自然无法拿到证书。而真正手握证书者,又没有一线从业经验,这种矛盾在今天愈演愈烈。

另外,高校教育过度注重理论,造成学生实践水平低下,无法适应一线工作要求。很多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走出高校到了工作岗位上,既不能吃苦,也不能合格完成工作,甚至需要老员工来手把手教,才能慢慢适应自己的工作。

最后,因为企业资质评审条件和方案的某些限制,也造成建筑人才资源的适配问题。如果企业在对待职业资格证书问题上,能够改变原有的态度和看法,将利于整个行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整体来看,由于岗位种类繁多、职考制度不够完善、高校培养方案失衡等因素,加上一线施工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较低的现状,目前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因此才会造成其压力和焦虑加重的现实。

1.面对变化,审视自我

大多感受到生活危机的人,都是“关注自身”的人,危机感来自自我评估和自我审视。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既没有生命感,也没有人生目标。当你有了危机感,就会寻求变化。

2.干货硬货,共生进化

大多数人的认知并不是呈直线或指数增长的,而是属于一个不断加深、不断纵向发展的过程。这个时代,既要求你知识面宽广丰富,又要求你在细分垂直领域取得建树。

3.精英意识,拥抱时代

吴晓波在《大败局》中写到: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场幸存者的游戏。

有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面对这个剧变的时代,拥抱变化,共生进化。

从建筑人的生存现状出发,关注每个个体最真实的问题,以匠心和情怀铸就天下建筑人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