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崖州湾总体发展定位确定为“三城、三地、一古镇”

  崖州湾规划区范围(依据多规合一开发边界)东起南山,西至梅山,北靠马鞍岭,南临南海海域,规划范围约69.25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在全区346平方公里内考虑生态保育、全域旅游、城乡一体等相应的规划内容。

  1.发展愿景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规划将崖州湾建设成为陆海统筹、开放创新、产业繁荣、文化自信、绿色节能的崖州湾“南海新区”,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区范例。

  2.功能定位

  总体发展定位确定为“三城、三地、一古镇”。“三城”指深海科技城、南繁科技城和大学城;“三地”指国家级的南海文化圣地、国家级的南海渔业基地和新兴海洋产业基地;“一古镇”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承担区域港口物流等城市服务职能,实现港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

  深海科技城

  深海科技城依托南山港布局在高速公路以南的滨海地段。以深海海洋科技产业为核心,以产业集群、人才集聚、土地使用节约、经济效益明显为总要求,集聚深海领域的科研、教育、产业等资源的现代化深海科技新城。

  规划三大功能区,南、北侧布局商务服务及生活配套区;西侧临近港口布局海洋实验及港口服务区;东侧布局涉海科技及公共孵化平台。

  南繁科技城

  南繁科技城布局在高速公路北侧,临近南滨农场场部。以建设和培育南繁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南繁科技城以南繁科技产业及科研教育为核心规划三大功能区,重点安排“一城一室八中心”:

  北部为南繁国家实验室与科技创新平台(研发板块),主要布局南繁国家实验室及关键技术中心、国际学术交流及培训中心等;中部为南繁商务服务及科研生活保障区(公共板块),主要布局南繁管理机构办公中心、数据中心、知识产权和信息服务中心、国家南繁博物馆、生活配套、教育配套等;南部为南繁贸易检验检疫及科技交流与展示区(产业板块),主要布局国际种子交易中心、总部基地、国际种业进出口检验检疫中心、会展中心等。在红塘湾临空经济区布局全球动植物隔离检疫区。

  大学城

  大学城布局在深海科技城以西,宁远河以东的滨海地段。聚集深海科技相关的教育创新资源,打造深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大学城规划以涉海科教产业为核心,结合大学城主干道形成十字轴线布局公共配套区及研究生院;十字轴线东南侧布局一个完整大学园区;十字轴线东北侧布局生活配套区;十字轴线西南侧布局学术论坛中心。

  国家级的南海文化圣地

  以南山佛教文化为核心,以佛教文化观光、佛教文化体验、佛教衍生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南海文化圣地。

  国家级的南海渔业基地

  以南海海洋渔业为核心,以海洋捕捞、水产养殖、风情渔村、渔港综合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南海渔业基地。

  新兴海洋产业基地

  以新兴海洋产业为核心,以海洋旅游为支撑的特色融合发展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以崖州千年古城为核心,以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为主要功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3.规划结构

以“双脉串联、群山通海”为生态骨架,形成“三城、三地、一古镇”的组团空间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网络。

  双脉串联、群山通海

  以崖州古城、南山和梅山为支点的南海历史文化脉络;串联崖州湾城镇与腹地乡村的生态文明城乡脉络;串联崖州湾北侧山体与南侧海域的山海相连主题带。

  三城、三地、一古镇

  三城:“深海科技城、南繁科技城、大学城”三城融合共生的新城核心片区。

  三地:产城融合服务区、南山组团、渔港-保港组团。

  一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崖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