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久负盛名,是受国家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但这一保护措施,如今已然成为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发展的阻碍。

阳澄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阳澄湖大闸蟹的产地。然而,曾经帮助阳澄湖大闸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品牌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如今竟成为阳澄湖大闸蟹实现更高商业价值的阻碍。

中国市场上的大闸蟹品牌众多,洪泽湖、太湖、固城湖等都是知名产地。其中,阳澄湖大闸蟹的知名度最高,虽然价格高昂,仍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买单。据全国河蟹市场统计,2017年大闸蟹总营销额为778亿元。其中,阳澄湖大闸蟹约为300亿元,占比40%。

在阳澄湖的中心地带,《财经》记者看到,大片水面被竹竿和渔网分割成四四方方的区域,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铁皮屋建在水面上。阳澄湖本地养殖大户俞三男向《财经》记者介绍,那些都是阳澄湖的渔民用于养殖螃蟹的围网。在螃蟹捕捞季节,不少渔民晚上会住在铁皮屋里看守螃蟹,防止有人偷盗。坐船凑近看,能看到不少螃蟹挂在网上,挥舞着大钳,十分威风。

俞三男告诉《财经》记者, 3两重的母阳澄湖蟹和4两重的公阳澄湖蟹,一只的市场价可达80元以上。《财经》记者在电商平台看到,同等规格产自南京市固城湖的大闸蟹,单价在40元左右,仅为阳澄湖蟹的一半。

高昂的售价和供不应求的现状,使得阳澄湖蟹饱受外地蟹仿冒的困扰。近年来,为保护水体,阳澄湖中养殖大闸蟹的围网不断拆除,养蟹水域逐渐缩小。为了向市场输送数量更多的大闸蟹,阳澄湖周边地区开始大力推广池塘养殖,塘蟹的产量目前已经大大超过湖蟹,但这些产地为阳澄湖沿湖地区的大闸蟹,却无法获得阳澄湖的“身份认同”。

湖蟹与塘蟹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阳澄湖镇,以大闸蟹养殖为支柱产业。镇中心遍地都是出售阳澄湖大闸蟹的商铺,马路边也有不少蟹农搭起凉棚,向过路的车辆和行人兜售大闸蟹。

受报道影响,今年的阳澄湖镇显得有些萧条。10月17日早晨,《财经》记者来到位于阳澄湖镇凤阳路的大闸蟹交易市场。正值吃蟹季,交易市场内却只停着零星几辆车,市场门口顺丰速运的快递员也在休息。

今年9月,《新京报》曝光了阳澄湖及周边区域假冒阳澄湖大闸蟹的利益链条,同时指出,2017年,阳澄湖大闸蟹的真实产量为1600吨左右,市值约3亿元,总营销额却达到了300亿元左右。由此推算,市场上99%的阳澄湖大闸蟹是冒牌货。

家住阳澄湖镇的一位蟹农向记者证实了假阳澄湖大闸蟹的存在。这位蟹农家祖上就是渔民,父母自2006年开始在阳澄湖养蟹,目前向政府租有10亩的阳澄湖水面。她家养蟹的规模不大,又错过了开网店的时机,因此主要靠老顾客做生意,也没有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她说,本地的市场上确实存在外来的假蟹。很多消费者不会识别真假,怕买到冒牌蟹,导致阳澄湖大闸蟹整体的价格卖不上去。

为了防伪,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阳澄湖大闸蟹保护办推出了“防伪蟹扣”,养殖户凭借围网证明领取。这项措施本意是保护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但实行的效果难称完美。

防伪蟹扣的主体是一个防伪标识,可以装在大闸蟹的脚上。今年的新版防伪蟹扣有数码、二维码等六种防伪验证方式。打开防伪标识外层的塑料外壳,翻开标签,就能看到独一无二的12位防伪数码和一个验证二维码,通过拨打电话及微信扫一扫等方式查询,能立马收到回复。一经验证,防伪标识立即失效,可以避免重复使用。

但是,蟹扣在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两个问题。

首先,虽然使用了多种防伪措施,但市面上的假蟹扣仍然屡见不鲜。各地媒体均报道过发现伪造阳澄湖蟹扣的问题。消费者也往往不会注意区分蟹扣的真假。

另一个问题是,即使是货真价实的阳澄湖大闸蟹,也未必都能装上防伪蟹扣。阳澄湖大闸蟹保护办每年根据苏州市农业委员会(下称“苏州市农委”)预估的产量制作防伪蟹扣,而阳澄湖大闸蟹的实际产量却往往超出蟹扣的数量,因此并不是每一只阳澄湖蟹都能领到蟹扣。

前述蟹农家今年领到了3000个防伪蟹扣。 “我家的防伪蟹扣通常都是藏好的,轻易不拿出来给客人看,都是勒紧裤腰带用。”她说。蟹扣刚刚开始发放的那几天,蟹农们都在阳澄湖大闸蟹保护办排队领,有的时候要从早上排到晚上。她家的老客户一般都不会要求戴蟹扣,但也不免有一些消费者单凭防伪蟹扣识别“正宗阳澄湖蟹”,真阳澄湖蟹如果没有蟹扣戴,也会被误打成“冒牌货”。“我妈妈经常说,蟹扣是人戴上去的,不是螃蟹身上自己长出来的。”她说。

与外来的“假蟹”和出自阳澄湖但没有防伪蟹扣的“真蟹”相比,戴着蟹扣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确实显得数量不多。但是,对于“99%是冒牌货”的说法,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主任姚水生表示不能同意。他认为,阳澄湖大闸蟹的真实产量远不止1000多吨。

据苏州市农委公布的数据,2018年阳澄湖大闸蟹预计产量为1300吨,平均规格为3.56两/只。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相关部门估算的产量数据是按照2005年的亩产量估计的,当时的平均亩产仅有300多只。实际上,随着水质的改善和养殖技术的提高,目前阳澄湖每亩围网可投放的蟹苗在1000至1800个之间,回捕率在80%以上,即每亩至少可产出螃蟹800只。此外,阳澄湖还有空旷水域散养面积5.5万亩,每亩放养的螃蟹数目也有500至800只。

姚水生的说法得到了前述蟹农母亲和俞三男的证实,他们在自家的养殖围网中每亩投放的蟹苗数目都在1000个以上。前述蟹农的母亲告诉《财经》记者,以前可养殖水面多的时候,蟹农要靠螃蟹养活一家人,现在水面少了,还是要养活一家人,大家都在想办法多放点蟹苗。

除了提高亩产量,阳澄湖周边还在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池塘改造。现有养殖池塘面积7.48万亩,是湖内围网面积的四倍多,其中3.87万亩已经完成标准化改造,剩下的也将在今年基本改造完成。目前江苏省淡水研究中心正在标准化池塘中推行“863生态养殖模式”,基本能够实现亩放蟹种800只,回捕成蟹600只,亩产值3万元,现在已经开始批量上市。如果将这部分产量考虑在内,姚水生说:“阳澄湖沿湖地区养殖的螃蟹已经要以万吨计算,基本上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显然,严格按照现行规定,阳澄湖周边7.48万亩池塘里养出来的螃蟹,是不能称为“阳澄湖大闸蟹”的,这些蟹农也无法领到官方发放的防伪蟹扣。然而,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不排除阳澄湖全面拆除围网的可能性。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大家最为关注无疑是蟹的品质。“阳澄湖大闸蟹最大的背书就是好吃,好吃就是正宗的。”姚水生说,“其实塘蟹的品质已经能接近甚至达到湖蟹的水平。只要螃蟹的质量好了,消费者就不会介意到底是塘蟹还是湖蟹。”但是姚水生和李洪伟都明白,要让市场接受这个新的“阳澄湖蟹”和“太湖蟹”定义,需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