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冲破下一个0.01秒

从9秒91到9秒90,如苏炳添所言,0.01秒看起来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努力。

2004年8月28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冠。

时隔14年之后,依然是夏天,2018年8月26日,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赛场上以9秒92冲过终点,成功登顶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冠军领奖台上,如同14年前的刘翔那样,苏炳添同样身披国旗,以同样的动作一跃而上。

这是中国飞人百米生涯第一个综合性大赛的冠军。从决赛第6道出发,起跑,加速,冲刺,苏炳添就像百米赛道上的一阵旋风,完美击败赛场上所有选手。

冲过终点后,苏炳添看了眼成绩。9秒92,与个人最佳战绩只差0.01秒,打破亚运会纪录。这是继今年两次跑到9秒91、追平亚洲纪录之后,这个神奇赛季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终于打破“无冠”魔咒,苏炳添激动了一会儿,很快又恢复平静,“对于如今的我来说,每多跑一场比赛,都是多赚一次。”

年近30岁,是田径赛场的“高龄”,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已走到最后阶段。但中国飞人不打算认老。年内四次跑进9秒92之后,从技术到心态俱佳的苏炳添,已经瞄准东京,瞄准新纪录,9秒91显然不是终点。

金牌来了,“亚洲飞人”名实相符

苏炳添在100米决赛后说:“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我在过去所有的大型运动会,包括全运会、省运会都没拿到金牌,今天我在亚运会上拿到金牌。其实运动员十几年生涯,就是差一个冠军的头衔,现在很完美了。”

赢得这场百米飞人大战的胜利后,苏炳添终于拿到职业生涯第一个综合性大赛的冠军。实际上,苏炳添早已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男子百米第一人,多次突破10秒大关,连续站上国际大赛的决赛跑道,拿过亚锦赛、东亚运动会、亚洲室内锦标赛以及钻石联赛分站的金牌。

但长期征战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却始终缺少一个“像样”的冠军,成了苏炳添的夙愿。

过去两届亚运会,苏炳添和队友两度夺得4×100米接力冠军,但总是与单人百米金牌擦肩而过。四年前,仁川亚运会,苏炳添以10秒10屈居亚军,当时的冠军是跑出9秒93新亚洲纪录的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

国内赛场,广东小伙连续两届全运会都只获得亚军。2013年不敌张培萌,2017年,正值巅峰的苏炳添是头号热门,却又输给进步神速的师弟谢震业。

苏炳添总以大气、谦逊的姿态示人,对于惜败队友这件事情,他总是显得很平静。但其实,作为实力出众的“亚洲飞人”,在国内及亚洲赛场屡屡屈居亚军,无冕之王心里不是滋味。

天津全运会,代表广东出战的苏炳添不敌谢震业。

随着年纪逐渐增大,年近29岁的苏炳添有想过带着遗憾离开赛道,“当时觉得自己的成绩已经到了瓶颈,而且在这样的年龄。”

2017年全运会后,苏炳添的退役传闻愈演愈烈。直至2018年4月,被聘任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苏炳添才主动谈起自己的身份,“去年我曾想过退役,打了退役报告,严格意义上说我已经不是运动员,我现在是暨南大学的老师,现在国家队属于借调。”

今年,广东田径队已经将苏炳添的人事关系转到暨南大学。幸运的是,学校暂时没有要求这位短跑飞人承担教学任务,而是让他继续挑战个人百米纪录。对此,苏炳添屡次在公开场合感谢母校。

2018年钻石联赛巴黎站,苏炳添9秒91平亚洲纪录摘铜。

没想到的是,正是在半退役的状态里,苏炳添迎来职业生涯的神奇赛季。

年初,他多次刷新男子60米项目亚洲纪录,并以6秒42拿到室内世锦赛亚军。随后,苏炳添在马德里站和巴黎站的100米决赛,两次跑出9秒91的个人最佳战绩,排在今年世界第四。

苏炳添不仅打破谢震业今年刚创造的9秒97全国纪录,还追平了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德保持的亚洲纪录,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

几个月后,信心大增的苏炳添出征亚运会。这趟雅加达之旅,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夺冠,“拿到金牌比跑出好成绩更重要。”

踏入雅加达朋加诺体育场,苏炳添如往常一样先摸摸赛道,地面有点软,跑起来挺舒服,尤其起跑器是他最喜欢的一款。“我从进入这个赛场就非常有感觉,”苏炳添笑称场地为自己带来好运气。

预赛,苏炳添以10秒27的成绩顺利晋级,半决赛,他再进一步跑出10秒16,排在总成绩第二位。苏炳添直言,“预赛时没有进入状态,到了半决赛才找到技术特点,决赛要拼了。”

8月26日,决赛场上,在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和日本选手山县亮太的夹击下,苏炳添毫不畏惧。起跑、抬头、加速、率先冲过终点,中国飞人流畅完成一整套动作。9秒92,确认最终成绩后,这位29岁老将双膝跪在赛道上,怒吼一声。

在谢震业因伤退出、许周政无缘决赛的情况下,苏炳添依然稳稳地帮助中国队锁定这枚金牌。

这已经是本赛季苏炳添第四个破10秒的成绩。他以刷新赛会纪录的方式,圆梦亚运男子百米冠军,“2007年到今天,才获得第一枚个人的大赛奖牌,我觉得是上天在考验我,天道酬勤。”

与此同时,2017年冬训,苏炳添得到中国队知名外教兰迪·亨廷顿的帮助。从起跑到冲刺,他全力打磨技术细节,以求在高龄时期实现突破。

出身平凡,大器晚成

苏炳添是亚洲飞人,也是热词“小镇青年”的平凡代表。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古镇,这个普通家庭对于体育和运动员没有任何概念。至少上初中之前,身材并不醒目的苏炳添从未想过与田径赛场沾边。

直至初一那年,就读于中山市古镇初级中学的苏炳添,有一次上体育课,体育老师杨永强在跳远池里边划了一条线,让同学们卖力跳过去。结果,苏炳添一下跳过了沙池。

杨老师把这位小个子拉到一旁问道,“有没有兴趣过来田径队?”苏炳添回应说,“好。”

由此,杨永强成了日后亚洲飞人的启蒙教练。每天放学后,苏炳添准时出现,跟着杨老师做一个小时的基础训练。

2004年11月,苏炳添第一次参加正规百米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15岁初出茅庐,苏炳添以11秒72获得冠军,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成绩。他很快吸引到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的关注,同年12月被体校录取,开始接受专业田径训练。

“从初中的时候就觉得,我在田径场上特别威风,”他在纪录片《逐梦者苏炳添》上笑着说,“在赛场,别人说这个人很厉害,就是有点爱出风头的感觉吧。”

虽然苏炳添享受田径赛场给他带来的认同感,但他还不怎么喜欢跑步,“很累的,有时候练多了,全身的乳酸出来,每次我就想,练来干嘛?练体育都是要有信念、有人支持、有目标,才能一直走下去。”

接受专业训练不到两年,苏炳添在100米项目已经跑到10秒59,接近运动员等级标准的“健将”水平,即10秒50。2006年,他被广东队著名短跑教练、中国田径第一个全国百米纪录创造者袁国强看中,正式进入省队。

当时,广东省田径队的训练和住宿条件艰苦,由于宿舍楼仍在翻修,苏炳添被安排住在一处地下室过渡。一段小插曲是,进入省队仅一周,16岁的苏炳添难以适应,哭着跑回古镇家中。袁国强从广州追到古镇,费了不少口舌,才把小伙子接了回来。

在省队初期,苏炳添的成绩进展并不顺利。“去了一年,越跑越慢,我当初已经跟袁教练说我不练了,我想回去,”苏炳添回忆道,“后来教练说,再坚持一会吧,后面还有个比赛,马上就可以检验自己。”

结果,一比赛,苏炳添的成绩就达到了“健将”等级,他又重拾信心继续练下去。2007年跑出10秒45,2008年跑到10秒41,在那以后,苏炳添的成绩逐年进步。

2011年是一个转折点,苏炳添开始在田径界冒头——他在百米赛场上跑出10秒16,不仅获得全国田径竞标赛男子100米的冠军,还打破周伟13年前创造的全国纪录。一年后,伦敦奥运会,苏炳添又成为中国第一位晋级奥运半决赛的短跑选手。

袁国强曾在回忆徒弟成长经历时说道,“我带了他快十年,可以说,他是我带过的最自觉的队员。十年来,在训练场地上他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就绝对是在训练,从不偷懒。”

这位小镇青年出身平凡,操着一口广式普通话,谦逊有礼,行事低调,身上没有什么离奇的故事——这是大多数人对苏炳添的评价,无惊无奇。依靠天赋和踏实训练,他从初中学校田径队走向国际赛场。

“从家到市体校,再到广州的省队,我离家越来越远。年轻的我根本不懂为什么要坚持,直到看到一些成绩,我才慢慢感觉到这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爱好,”苏炳添说道。

平凡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是2015年5月30日,这是属于苏炳添的一天——美国尤金,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他以9.99秒的成绩冲过终点线,成为第一位跑进10秒大关的亚洲本土黄种人选手。

从1998年曼谷亚运会,日本短跑名宿伊东浩司跑出10秒整以来,黄种人花费了17年,才跨过这道速度的门槛。自此,苏炳添被冠以世界田径的亚洲之光。那一晚,《新闻联播》甚至用时1分45秒高规格播报这一体育事件。

在那以后,除了2016年遭受伤病困扰,苏炳添的“破10”经历没有停止。

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苏炳添以9秒99平全国纪录,职业生涯第二次叩开10秒大关,成为史上第一个进军世锦赛决赛的亚洲人。2016年,由于右腿小血管破裂,右膝盖损伤,他全年发挥欠佳。2017年状态复苏后,苏炳添又有两次“破10”进账。

今年5月,回到福地尤金站,苏炳添以9秒90获得第四名,但因比赛风速超标而未能写进纪录。从尤金站9秒90到雅加达夺冠,中国飞人在90天内4次跑进9秒92,这是亚洲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成绩。

实际上,屡屡突破10秒大关的背后,是苏炳添对个人百米技术的一次推倒重来。

2012年伦敦奥运会,凭借起跑优势,苏炳添在100米半决赛一度冲在最前面,但是后半程却被对手一一超越。“这次比赛改变了我对短跑的看法,”苏炳添说,“我想把整个节奏重新规划一遍。”

以前,这位中国飞人有个外号叫“30米博尔特”,由于个子小、身体灵活,他在前30米的启动速度无敌。但现代短跑理论明确将100米跑程分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四个阶段,当时,苏炳添后三个阶段的技术都有些粗糙。

“2014年比赛特别多,有好几场比赛状态特别好,但是一直只能跑10秒10、10秒11,”苏炳添说道,“那时候一听到枪声,就一口气冲到底,前面能跑多快就多快,后面能顶就顶,那种节奏已经特别僵了。所以我说,不改变的话,肯定破不了10秒。”

2014年夏天,苏炳添在欧洲拉练时正式对袁国强提出改技术,其核心是改变“节奏”。

对于百米跑的节奏,袁国强曾解释,“跑动过程中对力量的分配就是节奏,真正好的节奏是用80%的力量,跑出100%的水平。”换言之,选手不能一股脑往前冲,而是在快速跑动中分配力量,使奔跑的速度层层递进。

当时,外教兰迪·亨廷顿与袁国强、苏炳添的讨论结果是,虽然他的启动很快,但是到半程被高水平选手超越后节奏打乱,以至于力量和速度下滑。为此,苏炳添要重新建立一个技术节奏,从起跑到冲刺逐渐加速,尽可能将最佳状态保持在后半程。

这次改变,最明显的一环是更换起跑时前后脚的位置。“我之前是跨栏运动员的起跑,右脚起跑,而正常百米应该是左脚起跑,”苏炳添说道,“改变起跑脚,不是为了改变起跑,而是改变节奏。”

新节奏之下,他减少原来第三步的停顿迟缓,不断磨合起跑到途中跑的自然过渡,一段段合理分配力量。

尽管毅然与过去的模式说再见,但换技术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稳定,对苏炳添来说是一种冒险。

在美国做初期换脚训练时,一开始起跑,苏炳添蹬出去后难以发力。当时,他和国外女选手一起跑,冲线时足足慢了一两米,11秒80都跑不到。那一年,他在仁川亚运会憾失金牌,半年后又在波士顿室内60米仅跑出6秒71,几乎是最差战绩。

“那时候才改过来不久,无论是节奏还是整体感觉都还不够自如,”苏炳添回忆,“运动是一种记忆,你的肌肉会形成这种记忆。调整两周后,我去参加比赛,感觉成绩好像进步了,所以我一直朝着那个方向走。”

在改技术的关键时期,苏炳添每晚睡觉前,脑子会一遍遍回放慢动作,“一步两步,跑完一次又一次,睡觉做梦时都一直在跑,第二天睡醒的时候感觉好累,昨天晚上一晚都在训练。”

为了保持起跑优势,他这几年还随身带着一把皮尺征战赛场,比赛前拿出来调整起跑器,以精确到毫米。一方面是强调细节,另一方面,苏炳添觉得这把尺子给自己带来安全感,有几次用其它方式调起跑器会心里不踏实。

直至2015年中,新技术效果开始渐入佳境。

当赛季参加的第一场百米比赛,苏炳添跑出10秒11,第二场跑了10秒06。第三场,众所周知,中国飞人在尤金跑出9秒99的惊人成绩,首次突破10秒大关,“我付出的,今天看到回报了,努力没有白费。”

截至雅加达亚运会,百米生涯已经8次“破10”,显然,这是对苏炳添坚持打磨技术的最大回馈。

瞄准9秒90,瞄准东京

2018年8月29日,这是苏炳添的29岁生日,他即将迈入而立之年。

收获百米金牌之后,苏炳添继续率领中国队出战男子4×100米接力。作为此前两届赛事的冠军成员,这一次,苏炳添的任务更重,随着张培萌淡出和谢震业伤退,他成为队内唯一的老大哥。

生日这一天,苏炳添带着徐海洋、糜弘、周政三名小将,以38秒88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二,顺利晋级决赛。但一天后的决赛上,中国队以38秒89落后于日本和东道主印尼,卫冕冠军仅获得一枚铜牌。

在此之前,从2015年北京世锦赛摘银到里约奥运会第四名,再到2017年巴哈马国际田联接力世锦赛历史性摘铜,在苏炳添、谢震业等名将的带领下,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已经成为亚洲一流队伍。

不过,与前几年不同,中国接力的阵容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年轻人的加入让这支队伍有了新鲜血液,但同时需要时间去成长。

面对决赛结果,苏炳添显得很平静,“其实这对他们是一种磨练,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前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目前对年轻一辈来说是一个磨练和过渡的时期。”在他看来,“不能以一场比赛的胜负来定英雄,现在是最好的锻炼时间。”

作为田径老将,除了在队内承担更多领导责任之外,迈入而立之年的苏炳添,不会放弃突破自己的百米纪录。目前,个人最佳战绩是9秒91。

他已经瞄准9秒90的目标,“现在好像不制定9秒90的目标,都对不起自己。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在业内看来,苏炳添的自律和勤奋,以及对短跑技术的钻研和理解,正在给自己带来无限可能。

场下,苏炳添热衷于改进技术,尤其是2014年大规模改动的成效明显,使其对技术打磨有着更多的信心。

今年巴黎站,苏炳添跑出9秒91之后,当人们都沉浸在中国飞人9天内两次取得9秒91的好成绩时,他在冲线后却第一时间反思技术和节奏的不足。

“压线那两步有提升的可能,在70、80米高速途中跑的时候,余光看到右边美国选手的速度非常强,影响到自己视线,有点着急,我在冲刺的时候提前两步压线,可能这两步四米的距离就折损了千分之几的时间,”苏炳添时刻思考着如何改进技术动作。

苏炳添还以爱惜身体著称,晚上11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作息规律,不抽烟,不喝酒。即使在外参加活动,他空余时间坚持做基本训练,以维持身体状态。同时,年近30岁的苏炳添仍严格完成训练计划,但不盲目追求高强度。

用老对手张培萌的话说,“现在苏炳添的每一步跑得很扎实,技术非常完美,也达到了一个老将该有的心态,不容易受到对手的干扰。”

以至于外教亨廷顿看好苏炳添再破纪录,“他有潜力跑到9秒80至9秒90的区间。”

除了自身因素之外,进入生涯最后阶段,苏炳添还拥有更多来自家庭的动力。

2017年,在中山老家,苏炳添与相恋12年的妻子林艳芳低调完成婚礼。他曾多次提到,这些年聚少离多,但妻子从来没有怨言,“很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我的妻子,她比别任何人都了解我在比赛中的付出。”

雅加达亚运百米决赛前,张培萌力挺老队友。“苏炳添这次基本没有对手,如果正常发挥,冠军是非他莫属的,”他笑称,“这么多年苏炳添一直很顺,是因为他老婆旺他,自己的努力加上家人的支持,让他在事业上顺心如意。”

今年7月,苏炳添与林艳芳的孩子“小天天”降生。由于训练比赛奔波,妻子怀孕期间,苏炳添未能全程陪伴,这让飞人一直有些遗憾。

有趣的是,孩子出生的时候,苏炳添正在赛后赶回国内的飞机上。航班落地的一刻,他打开手机收到多条新闻推送:“苏炳添当爸爸了!”群众们开玩笑说:苏炳添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当爸爸的人。

儿子出生后,他回家照料仅五天,又前往深圳归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亚运备战。不过,新晋爸爸的生活因此被改变,每天晚上训练完,苏炳添就打开手机看孩子的视频和照片,这成为他一天最开心的时刻。

如今在雅加达收获好成绩,苏炳添赛后提到儿子,“能够在他出生的今年拿到这块金牌,他给我带来很多运气,我想用金牌送给他当礼物,提醒他在以后的人生和成长过程中锻炼自己。”

飞人的愿望是将状态保持到东京奥运会,等儿子有认知能力的时候,去现场看一次自己的比赛,让他永远记得父亲的辉煌一刻。这给苏炳添带来很大的动力。

厚积薄发,商业价值爆表

出征雅加达之前,苏炳添的赞助商们非常平静:准备着亚运会相关的宣传,思考着两项比赛前后的安排和给他过生日的创意……

本来相对平淡的亚运会,因为孙杨的“领奖服事件”,从一开始就显得无比喧嚣。但苏炳添的赞助商们,没有这样的烦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炳添很乖巧,也很聪明。他清楚很多事情应该怎么做,清楚不要给自己找麻烦的重要性。2018年是苏炳添成绩爆发的一年,也悄然改变着他在中国体育商业价值版图里的位置。

亚运之前,腾讯体育经纪业务的赢德体育“默认”孙杨已经离开该公司旗下的新闻。接近该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双方还算是和平分手。

而这一变动的背后,就是苏炳添成为现在赢德体育真正的“一哥”。换言之,他从腾讯、赢德获得的资源将全然不同。

事实上,2018年表现出众的苏炳添在这半年时间里商业价值暴涨:数次登上微博热搜,粉丝数量破百万,同时,目前的个人赞助商包括耐克、上汽斯柯达和百年润滑油品牌雪佛龙金富力等。

对于选择苏炳添,雪佛龙金富力方面提到:很重要的一点,是他长时间保持着巅峰状态。2018年3月,苏炳添和雪佛龙金富力签约以来,连续“上头条”,让这笔签约显得非常值得。

谈到年初和雪佛龙合作之后,最近的屡次爆发,苏炳添颇为自得:“可能就是种缘分。我感觉确实跟他们合作以后自己的成绩就像润滑油一样不断的上升,特别顺利……”

事实上,业界和品牌的共识就是:选择苏炳添这样的代言人,真的省心,负面新闻跟他从不沾边。

在姚明、李娜和刘翔这一代之后,中国体育缺少现象级运动员,以至于像耐克这样只能签约运动员的品牌,甚至无从下手签人。现在,机会摆在苏炳添面前,100米“飞人大战”本身有着足够的关注度,而作为黄种人,一旦能在该项目登上奥运领奖台,其商业价值将不可估量。

在雅加达,苏炳添曾说:“我觉得亚洲人是可以跑到9秒85,这个成绩能不能由我创造,很难说。当我跑过两枪9秒91之后,我觉得黄种人其实有更多的进步空间。而我现在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

没有人能预测苏炳添的极限,从本年度四次跑进9秒92来看,这位老将已经站到了9秒90的门口。

从9秒91到9秒90,正如苏炳添自己所言,0.01秒看起来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努力。

中国飞人拿到亚运金牌的第二天,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甚至在社交平台公开祝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苏炳添,中国速度。”

冲破下一个0.01秒,这依然是苏炳添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