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家正步入老龄社会,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每年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而平均每天就约有1370名老人走失。每个家庭都会有老人,年轻时,他们养育子女,待子女成人后,他们大多数却“独自老去”,得不到重视、关怀的老人很有可能有走失的风险。下面这位走失老人的故事,或许能让更多人重视走失老人的问题。
10月20日傍晚,一名90岁高龄老人独自乘车来到十几公里外的商场购物,却因记忆衰退,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幸而被热心市民发现报了警,并在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北站派出所的帮助下重新回归家庭。
17时30分许,静安分局北站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名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接报后,民警迅速抵达现场发现,眼前这位迷路的老先生骀背鹤发,行动缓慢,看上去已有8、90十岁的样子,且神情茫然,齿落舌钝,几番询问,也没问出什么来,而老人也不愿跟民警回派出所。
眼看天色渐暗,老人的体力已成问题,情急之下,民警一面平抚老人情绪,一面号召周遭群众一同帮忙。事发地点位于市中心一商场门口,附近人流如织,渐渐的,来往路人聚拢了过来。一些上了年纪的热心市民帮着民警尝试着用不同的方言和老人沟通。乡音入耳,老人很快有了反应,模模糊糊的说出了“上钢新村”和自己的姓名,神色也逐渐放松了下来,民警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后,将老人搀扶上了警车,而此时,派出所已经为老人准备了水以及一些干粮,帮助其渡过难关。
很快,后台警务系统查询到了疑似这名老人的信息,并在与指挥中心的对接中发现,几小时前,"上钢十村”附近恰好有一起吴姓老人走失的警情,所有线索一拍即合,民警随即与报警人取得了联系。原来,吴老已外出近5小时,家属们十分焦急,已经发动亲朋好友在四处寻找,得知老人此时正在派出所,家属们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18时30分许,吴老的家属赶到派出所。民警在对其进行情况登记时得知,吴老平日里精神矍铄,常独自外出,尤其喜欢来这家商场购物,因此子女们也为其准备了联系卡常挂于胸前,但吴老却不愿意,这次老人独自乘车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也未随身携带联系卡,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幸而警民携手救助,让结局得以圆满。
同一天,静安分局宝山路派出所和芷江西路派出所分别救助两位老人,86岁的郑老伯和78岁的裘阿婆。这两位老人是夫妻关系,当天一起出门后不慎在闹市区走散了。
17时30分,静安分局芷江西路派出所接到一通老人走失的报警电话,民警立即驱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在宝通路一小区保安室内见到了迷路的郑老伯。据小区保安反映,老人20多分钟前就在小区门口徘徊,好像是在找什么人,他曾上前施助,却发现老人神志不清,难以交流,无奈之下只好报警求助。随后民警将老人带回派出所暂时安顿,并立即展开联系和查找工作。
几乎在同一时间,静安分局宝山路派所的巡逻民警正带着求助人裘阿婆赶往派出所。当事民警告诉记者,阿婆是他们在巡逻途中发现的,发现时其正瘫坐在芷江中路路口一花坛边,民警准备将其送医救治,老人则表示自己身体无碍,只是希望民警能帮忙找寻和她走散的老伴。
原来,当天下午裘阿婆和老伴出门买东西,在经过芷江西路上一个车站时被上下车的人流冲散了。裘阿婆的老伴患疾病已基本丧失了自理能力,而裘阿婆自己则因腿脚不便利,常年是由老伴搀扶着一起出门的,老两口当天出门时都没有带手机,阿婆只得徒步寻找老伴,但没多久,两条腿便已经使不上力。
宝山路派出所的民警准备开展查询时,刚好就收到芷江西路派出所发来的人员走失消息,所有信息一拍即合,得知走散多时的老伴安然无恙,此时正在另一家派出所休息,裘阿婆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很快恢复了精神。18时30分许,两名老人在宝山路派出所内重新团聚,并随后由民警送回了家。
警方提醒
如何预防老人走失?
1、利用通讯设备——手机、GPS定位器绑定老人。
最好给老人配备通讯设备,这样即使老人走丢也可立即用电话联系。若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则最好在其衣服内里别上一个GPS定位器。
给老人做一张联系卡,写上家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让老人随身携带是必须的。这样一来,如果有好心人看到了,就可以与家人联系了。
3、最好请专人看护,或求助于社区老人中心。
不论是出于怕老人走丢的担心还是处于照顾好老人的目的,家中有老人的都最好还是请专人看护,或者是可以求助于社区老人中心,现在一般社区除了有看管幼儿的服务,也会有建立老人中心、帮助照顾老人的服务。
4、如果老人不慎走失,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
要记得一点:一旦家里有老人走失,就应立即拨打110报警,求助于警方。
5、对老人的关心最重要。
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上了年纪后记忆功能逐渐衰退,经常发生老年人走失的时间,如何防范家中老人出门走丢,关键是要经常关注老人,尤其是作为儿女,要经常关心老人的日常习惯、经常去的场所,多抽出时间陪陪老人,给家里的老人打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