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有個千年古鎮,想當年,岳飛曾在此拴馬小憩

●●●

一顆想家的玉米

“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反剪雙手立在船頭遙望故鄉。目光如飢似渴。我聞見了故鄉原野飄來縷縷青綠的滋味。我一身唐裝在故鄉水面上迎風飄擺。烏逢船劃開水面一群浮游的麻鴨,曲曲的古溪恬靜而幽冷,綠如銅鏽的河水折射出耀目的粼粼金光。故鄉是那樣寧靜。秋陽在廣闊無邊的天空變成溫柔的深藍。兩岸熟黃的玉米在午後秋光裡打盹……”

這是著名作家朱千華經典散文

《一棵想家的玉米》中的文字。

朱千華筆下的故鄉、千年古鎮如皋搬經,

是他靈魂的家園。



她是江蘇重點鎮之一,

她號稱“如皋西大門”。

大師眼中的故土搬經,

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瑰麗鄉村。

種種神奇傳說,一直縈繞在這片傳奇之地——



搬經之名,何來?

相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歸來,途經此地突然大雨滂沱,唐僧師徒連同經書被澆得溼透。正當他們急得滿頭大汗之時,老天顯靈風和日麗。這可喜煞唐僧,他不顧疲勞翻身下馬,氣喘吁吁地對徒兒們說:“快,快搬經,把經書搬出來曬曬!”徒兒們拿的拿、接的接,翻的翻、曬的曬,少頃,兩箱經書全部曬乾,唐僧師徒喜笑顏開。“搬經”由此名傳後世……

搬經。搬經。源遠流長。

尋古探幽,搬經鎮總在不經意間帶給人們一個又一個驚喜:

靜下心,深吸一口氣,漫步在搬經古鎮上。你看,路邊一幢老屋那一扇斑駁的窗,你可知裡面藏著一個家族幾代人多少變故滄桑?你看,那掩映在蘆葦蕩裡那條清澈的小河,映著一輪彎彎的月亮,你可知承載著多少漁家來來往往奔忙的小船?你看,那站在鎮區那株樹齡數百年的銀杏,看透了萬家燈火的多少悲歡離合?

搬經—— 一方鳳凰來棲之地的聖土

搬經的鳳凰廣場,樹立著高大的火紅色現代雕塑

兩隻身姿翩躚的神鳥鳳凰交頸相偎、輾轉九天之上


傳說在春風和煦人們勞作時

兩隻金鳳凰,在雲中盤旋起舞

神鳥在湖中盡情沐浴嬉戲,從此,河水變清變甜

人們在鳳凰沐浴之地建起石橋,取名為鳳凰橋

這就是如今的搬經橋

搬經—— 一方淳樸百姓的福地

搬經人的淳樸善良,在歷史上還與岳飛頗有淵源

相傳,金兀朮帶領金兵攻取泰州時

岳飛率領3000將士出城窮追猛殺

一直追到搬經鎮東首的冷莊村

搬經百姓聽聞,紛紛端茶送水慰問將士

岳飛見搬經人如此熱情,遂在冷莊村拴馬小憩

村莊此後改名“拴馬莊”

如今,岳飛拴馬的老槐樹依然枝葉繁茂,

人們耳畔似乎猶聞當年金戈錚錚作響、鐵馬悲壯嘶鳴


在深秋時光,帶你看千年搬經


想帶你去搬經,領略如皋千年銀杏的魅力。

零零碎碎的日光自葉縫間穿透,

簌簌灑了一身的碎金 。

銀杏自無語,風華落徑深。

想帶你去搬經,

給你講鳳凰廣場的美麗傳說,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



想帶你去搬經,

去江蘇省水美鄉村——鞠橋村走一走。


想帶你去搬經,

在紹隆禪寺或太陽古寺祈願,

看一看時光的變遷在這裡留下了怎樣的痕跡。


想帶你去搬經,

去紅色遺蹟傳承時代記憶,

那是一個激情昂揚、歲月崢嶸的時代。


想帶你去搬經,

感受下傳統廟會的樂趣,

現在的都市裡,早已沒有了這樣的快樂。


想帶你去搬經,

去新農村住住我們的大別野。

現在的農村,早已不是你想象的樣子了。



傳奇搬經,

走過歷史煙雲,

如雍容卻難掩神秘的奇女子。

優美的傳說一直代代相傳、口口相頌;

故土的鄉戀一直情牽遊子、如影隨形;

發展的脈搏一直激昂躍動、鏗鏘有力。

搬經。搬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