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從「葉子的國」到「藍秋綻放」,媒體人的異樣狂歡

一貫善用恢弘大手筆的陳凱歌,這次選擇向商業靠攏,難得的一部接地氣現實主義作品,甚至會看不出來這是陳凱歌的作品,倒像是馮小剛的韻味。第五代導演在主題表現上往往比較沉重,這和他們的生活的歷史背景分不開,他們崇尚的造反有理,一身的血氣,在封建道德,家族制度,傳統文化中實現一個自由人的突破,他們厭惡對權力的臣服,於自我的喪失,用電影意識表現在刻意的造型奇觀和對電影色彩充滿生命力的運用上,在藝術上追求現實,但也不乏浪漫。當他們進入中年老年時代,又追求普通人平凡的愛情,有了妥協的趨勢。陳凱歌早幾年已經向溫情的主題轉移,電影《搜索》和“葉藍秋不讓座”事件產生聯繫的人,無一倖免全部捲入危機當中。最後以葉藍秋的死收尾,每個人的人生在這次事件中都發生了改變。葉藍秋這隻從南美洲亞馬遜飛來的蝴蝶,匆匆的飛來,又匆匆的飛走。留下的是和這次事件相關的被改變人生軌跡的人們。那麼到底誰是殺死葉藍秋的兇手呢。

電影《搜索》中豐富的鏡頭語言讓本片充滿都市風格,葉藍秋是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有關她的個人鏡頭充溢著窺視感,彷彿窺視她的不僅是影片中的人還有觀眾們,代入感十分強烈。影片開頭蓬頭關閉,一個仰拍鏡頭,葉藍秋看體重秤,窺視感十足。浴室氤氳著霧氣的玻璃葉藍秋擦著身體乳,也讓觀眾過了把窺視癮。公交車上的主觀鏡頭,中年婦女喊葉藍秋讓座,廣角鏡頭使人群形成一個曲面,站在葉藍秋的對立面,墨鏡也由一個裝飾品變成隔離自我與他我的屏障。葉藍秋剛搬到賓館的晚上,打開筆記本看自己的新聞事件時,導演運用了遠距離仰拍十足的窺視感又一次充溢了屏幕。聲畫對立,強烈的逆光,葉藍秋絕望的眼神,景深畫面泡麵作為前景遮擋住葉藍秋,表現出人物被壓抑的心理,無不突出網絡暴力對人的傷害。

《搜索》中沈流舒這個角色代表了權利,財富,可面對網絡暴力他也有招架不住,因此失去了一段婚姻。“我看上的女人還用偷嗎”面對莫小渝的質疑,他不做解釋反而更加強勢;“你的錯誤我買單”“我的錢不是你想花就能花的”莫小渝讓公司蒙受損失時,他果斷停掉她所有的卡;“我說哪天就是哪天”為了公司利益,他人前做戲,人後又是這樣一副冷漠的面孔。拍攝沈流舒是多用仰拍,以突出個人的財富全力,可面對網絡暴力夜難免於幸。唐小華作為沈流舒的二秘,一直嫉妒葉藍秋,拍攝她時多采用廣角鏡頭以曲化人物面部表情,突出其可鄙的形態。陳若兮,楊佳琪作為媒體人報到出此事件,自然而然的和葉藍秋站在對立面。兩個人也因此事件一個失去了工作,一個獲得了升職。陳若兮在片中開頭工作時,闡釋什麼是真實,制止同事發佈葉藍秋是小三的新聞,教育其謠言不是新聞,專業性十足,可當得知自己男朋友和葉藍秋有染時,陳若兮利用公職“透露爆料”葉藍秋是小三的新聞,瀆職為了私仇,將一把銳利的刀劍直指一個無辜的女孩,是媒體人中的失敗。

以新聞事件為主的線索,今日事件請專家來點評,專家一樓一個子曰,為了節目效果才要求起衝突,班主任大談教育,可見大眾面對的這個新聞事件早也變了味。大眾面對採訪批判的多支持的少,身為一個匆匆忙忙的都市人,可誰有真正瞭解過葉藍秋背後的事件。楊佳琪秉持當事者清的觀點,讓葉藍秋自己作出解釋,也許正是也樣一種新聞精神,最後她才成了此事件的受益者。

感情的為輔的副線裡,楊守成和在絕望中的葉藍秋相遇,他們都有自己的苦衷。從開始時兩人處在戒備的狀態裡,構圖以對角線式展開,葉藍秋和楊守成在家門口,楊守成在門外,門框的鑲嵌作用使楊守成和葉藍秋產生距離,之後的玻璃、鏡子也起到這樣的作用。

影片中鏡子這個道具的使用增加了窺視感,無論是葉藍秋照鏡子戴墨鏡,楊守成和陳若兮晚上在梳妝檯上的交談,還是沈流舒和莫小渝的談話,都讓畫面不至死板構成統一的板塊。開頭搜索條的運用,直擊標題。

如果說拍攝的過程是藝術的創造,那麼畫面剪輯與聲音剪輯的過程擇時藝術的再創在。畫面與聲音的藝術再創造,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本片表現蒙太奇運用的十分增彩,沈流舒和莫小渝因為葉藍秋爭吵時,沈流舒誇葉藍秋道德高,貶低莫小渝,而這時外面的電視正在播葉藍秋不讓座事件,形成了反差,製造了娛樂效果。影片剪輯風格快速,是都市風的基礎,和醫生談話短短不到一分鐘,共用了14個鏡頭,多主線多人物也是促使本片剪輯快速的原因。而儘管是這樣,葉藍秋的畫面在整部電影中頗為唯美,節奏點緩慢,舒緩了觀眾的緊張情緒。

網絡暴力是本片最大的一個關注點,最後葉藍秋的死,也使本片上升到一個沉重的現實主義題材上。但片中音樂背景以靈動的模擬鍵盤聲為配樂,使觀眾不至於以一種太過沉重的心情觀看本片,形成其小品體裁。

繁忙的都市,匆匆而過的人們,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去了解事情的全貌,這時媒體人的身份就很重要了。試想,如果楊佳琪把葉藍秋道歉視頻早早的放在網上,大眾瞭解了一個癌症患者的無助,鼓勵她,關心她,那還會導致葉藍秋聲名狼藉,墜樓而亡嗎?如果沈流舒不是假仁假義,真的像他自己口中說的那樣坦誠,那葉藍秋會隱瞞病情,獨自治病嗎?如果楊受誠當時再多一點點勇氣,把愛說出口,那這份愛還用留在遺書上嗎?

從葉藍秋微博暱稱“葉子的國”到楊守誠為葉藍秋開通的微博“藍秋綻放”,不過短短七天。害死他的不是可怕的癌症,而是大街小巷的流言。媒體人在這場異樣的狂歡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請名人做節目,做專題,做街訪,跟蹤事態發展,拒絕發佈葉藍秋道歉視頻,踩在一個無辜百姓的身上,進行經濟的交換,這不只是媒體人的失敗,而是整個社會失敗。

我想陳凱歌選擇這樣的一個主題,他自身深有感觸,前幾年在他身上發生,媒體人無限擴大的他在鏡頭前說的一句話,“我想人不能這麼無恥”給他帶來了不小的精神傷害。媒體是給普通大眾帶來陽光的,而不是為普通大眾製造輿論恐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