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怕是要得罪半個娛樂圈

青春偶像劇,居然敢嘲諷偶像,你見過嗎?

你肯定覺得那怎麼可能……不是自己拆臺嗎?!

不,最近有一部網劇,就敢這麼玩。

它頂著一張“偶像劇的淺薄臉”,但真的看穿它,你卻發現它是在極限挖苦如今淺薄的偶像時代。

太毒,表妹表示根本停不下來——

《惹上冷殿下》



它的外表,很像如今一些廉價的偶像劇。

服飾,撲面而來的低劣感。

貴族學校裡的富家女們,也許是為了體驗民情,衣服只穿某寶爆款。



色彩,過度飽和,明晃晃的俗氣,讓人感到一種對所謂“時尚活力”的嘲諷。



劇情也特別壞,蹭蹭蹭就開始偶像劇的套路劇情,一點不玩MV慢鏡頭。

第一集開場不到3分鐘,男女主就火速上演了初遇、摟抱、接吻……


從女主逃婚,再到跟剛認識的男主訂婚,也不過演了兩集。

沒瑪麗蘇,沒傑克蘇,不按套路出牌。

一句話,路子野。

《冷殿下》這樣的青春校園劇,如果一定要表妹形容,表妹會說是……

“沙雕”偶像劇(這可不是損)。

你看哈,首先人設“沙雕”

一般偶像劇,女主角總是從灰姑娘變成被寵溺的小公主。

這劇女主陳青青(孫藝寧 飾)不一樣。

好好的白富美不當,她偏要當死窮鬼兼大丑女

豪華大別墅、使不盡的傭人、成堆的奢侈品、外公的寵愛、帥氣多金的未婚夫……

切,全不要。

為了湊路費,她甩賣家當、逃婚離家,非要去另一個城市找尋消失多年的爸媽。


套路都是玩升級,但這劇要玩人生跳樓機。


因為跳樓之後,虛偽的現實才更清晰——

從一個丟掉錢包的“死窮鬼”開始,這劇嘲諷起一般偶像劇裡最喜歡出現的:

“貴族學校”

傳說中的學校上課是這樣的呀



校園劇套路你懂的,男女主角走哪都會相遇

第一集開頭,陳青青在街上邂逅了奪走她初吻的,男主司徒楓(郭俊辰 飾)。

他這個名字,也很搞笑,“殿下”。

公主都變灰姑娘了,憑啥他還叫殿下?

因為……殿下=愛豆。

人家可不是什麼普通學生,而是集九億少女喜愛於一身的人氣偶像。

臺上光芒萬丈,唱跳俱佳。


同學、迷妹無時無刻不圍觀,路過被堵截,上課被扒窗偷看……

(突然讓表妹想起了“王源返校轟動效應”)



好了,前面給你風光一下,下面更毒的嘲諷要來了——

這位愛豆人前偶像,人後卻是個沙雕。

為了躲粉絲,他總是要化妝出行。

妝容一擼,假髮一戴,女裝比女主陳青青還妖嬈好看。


偶像都很酷嗎?

不,這個偶像很有脾氣。

為了和另娶嬌妻的老爸賭氣,他跑去婚禮上搗亂。

當著所有賓客媒體的面,拉著不認識的女主,直接上臺訂婚(名字還是上了臺才問的)。


一個“窮鬼醜女”,一個沙雕偶像愛豆。

這樣八竿子打不著的訂婚,往往預示著愛情的開始。

以前的劇,到這裡要開始鬧彆扭,然後假模假式發現了對方的可愛,隨著時間消逝,開始甜……膩……越來越膩。

所以愛情開始了,這劇就消停了嗎?

呵呵。

以下,是同時嘲諷偶像、粉絲的時間——

當陳青青知道司徒楓是偶像後,開始“無下限利用”。

她發現偶像成績很差,人又傻,不利用他的顏值流量賺錢,實在可惜了。

(這裡又在戳經紀公司)

於是,她幫一堆迷妹跑腿,把一籮筐一籮筐的情書運到他桌上。

出租自己的同桌位,讓迷妹們排隊實現和愛豆同框的夢想。


毀偶像當然不止一招。

有口頭嘲諷:

你學習爛、力氣小、又體弱多病……智商就跟“喜馬拉雅山上的空氣一樣稀薄”。

有人身攻擊:

女主怪力附體,隨便一下就是“拗斷你手臂,踢斷你大腿”。


要說這劇還有什麼沒嘲諷的,恐怕只剩一樣:

青春。

青春是可以傻的,可以自嘲的,所以懂拍傻青春的劇才不傻。

傻,就是懵懂,就是心動,如果說這都是套路,那也是人人都會經歷的套路。

校園同桌間那點潛移默化的小悸動,《冷殿下》很懂。

互相接近,不是靠戲劇性的大動作,而是靠因為坐在一起、日對夜對而生的小變化。

比如,一個扭扭捏捏、裝作不經意隨手遞來的創可貼。


比如,課後很平常的學習互助,幫差生補數學。


漸漸習慣了這種朝夕相對,目光就會跟著她走。

看到她被人欺負,擔心她心情不好。

悸動,但不懂表達。

鋼鐵直男哄妹大法竟然是……

帶她去籃球館,舉高高投籃。

有點傻,但也有點甜。


青春期的甜,不就是時刻犯傻麼?

偶像犯傻也是轟動級別的。

看到陳青青和別的男生說話玩鬧,大吃飛醋。

喝醉之後直接闖進女生宿舍,拿著擴音器大聲質問:你跟他們都什麼關係啊?!

傻出天際。


笨拙、傻氣,雖然兩人什麼都沒坦白,但不知不覺就袒露了心跡。

一起撿到貓,陳青青說“我是爸爸,你是媽媽”。

你看,稍不留神,定情了。

貓的名字為證。

隨爸也隨媽,叫“陳小貓/司徒二狗”。


哈哈哈。

青春長這樣才有回憶。

不信回想你當年,不也是口嫌體正直,十分別扭地對Ta袒露著好感?

《冷殿下》戳痛了“流量偶像”、戳痛了無腦粉絲、也戳破了偶像的商業泡泡。

唯一不想傷害的,就是這種青春感

入坑之後,它其實不斷想讓觀眾反省一個些問題:

比如,偶像到底是什麼?流量到底是什麼?

你看,司徒楓去拍戲,被導演、場務各種刁難。

表面都說他有型夠酷,背後又議論他憑流量接戲,毫無實力。


很多偶像的背後,更是一個關於“理想”和“努力”的商業謊言。

畢竟一個人揹著整個公司的KPI,公司才不會輕易放過他。


所以,流量偶像是什麼?

這劇裡的經紀人說得透——

假裝自己是被供在神臺上的神仙。

沒有七情六慾,沒有緋聞,沒有自我,只有早就框定好的形象。

最後,表妹給你貼幾句臺詞。

因為它們雖然嘲諷得毒,卻也可能是這部“偶像劇”最想告訴年輕人的話。

一些關於偶像、粉絲、商業操作的真相:

你要惹人疼

不食人間煙火

你的粉絲一看見你

就要為你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