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噱頭還是妥協?Honor 榮耀 magic 2 智能手機 初體驗

2018年,手機市場的競爭比想象中的更慘烈一些,單純硬件堆疊已經很難滿足愈發挑剔的消費者,不少廠商開始圍繞“消除”後置指紋、前置攝像頭和下巴做文章。或憑藉自身強大研發能力,或攜一眾供應鏈廠商激進前行,手機廠商在“創造”賣點方面絞盡腦汁。 “滑蓋”全面屏莫名成了2018年下半年呼聲漸高的設計理念,榮耀、小米、聯想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一設計,這哥們三各自心懷鬼胎,有想重振雄風,有想開宗立派,也有想蹭吃蹭喝……那麼,這究竟是手機設計窮途末路的大倒退,還是應運而生的新潮流?來看一下magic2的體驗測評吧。

先說下購買經歷吧。講道理,作為傳統的“花黑”,華為及榮耀一直給我老舊的印象,但因為心水已久的MIX3不盡如人意,後背指紋開孔及3200毫安電池是難以邁過去的坎,咬了咬牙入了榮耀magic2。樓主買的是漸變黑6+128g版本(乞丐版),因為總感覺其他顏色是“妖豔賤貨”色,11月1日凌晨在華為商城沒搶到,跑去了京東碰運氣,交了100塊定金;11月6日凌晨0點開始立馬付了定金,相當於過了兩次“雙十一”。結果11月6日白天物流信息一直顯示“採購中”,採納微博小夥伴建議,開始了跟客服小哥鬥智鬥勇,晚上11點發貨,11月7日下午到手,買個東西真是心累。

其實,看完這張圖下面不用看啦

一、開箱及外觀

由於收到貨後還在上班,就順手在單位裡開了箱,一個普普通通毫無質感的藍色盒子,盒子裡是平淡無奇的老樣子。

全家福

依舊是手機、保修卡、保護殼、取卡針、大個頭充電器、數據線、type-c轉接頭。

初次拿到手機還是稍微不習慣,這個手機還是太厚太大太沉了,不過因為已經在體驗店摸過MIX3,表示這點能夠接受,習慣了以後非常貼合手掌。官方數據為157.32mm(長)× 75.13mm(寬)× 8.3 mm(厚),約206g。

Magic2正面是一塊6.39英寸的魔法全面屏,三星1080P AMOLED屏幕,像素密度403 PPI,與小米MIX3屏幕參數基本一致。對於這塊屏幕實際觀感呢,大家就不要做太多期待啦,3000多塊錢的手機肯定不會配上三星頂級屏幕,該有的分辨率、通透度、低頻閃問題都會有;當然吐槽大果粒的“顯微鏡眼”也請繞道,這塊屏幕實際使用是沒有問題的,國產旗艦頂級水準。今年從愛瘋X、小米青春版8、魅族15使用過來,沒有感覺到明顯的差距。

屏幕的頂部和兩側邊框沒有想象中的窄,下巴也沒有跟愛瘋X系列一樣花大價錢採用COP封裝工藝,但是已經非常窄了,達到了目前主流國產旗艦的水平。左右邊框窄至1.8mm,上邊框窄至2.9mm,下邊框3.95mm,官方宣稱屏佔比高達91.5%,與小米MIX3和聯想Z5 pro官方數據有差距,當然官方數據你懂得,具體還得等愛否科技的評測數據出來。

據官方宣稱,Magic2背殼採用了光學納米級鍍膜技術,採用漸變色系,目前有漸變黑、漸變紅、漸變藍三種顏色,我購買的是漸變黑色,下面比上面顏色深一些,主要因為考慮到這種普通顏色的肯定會比較好搶購,另外感覺黑色比較沉穩,反正我都會帶套使用。後面三個攝像頭的佈局採用了P20系列的設計風格,依次一排金色的字分別為AI VISION、HONOR,沒有後置指紋很有一體感。

頂部照:頂部依次是降噪麥克和光傳感器,不少小夥伴應該會以為是紅外吧。

底部照:依次是揚聲器、type C接口、麥克,因為充電口是在滑動的屏幕底部的,會帶來一個問題,插拔數據線的時候是會帶動屏幕滑動的,非常難受。

側面照:音量調節鍵、電源鍵都集中在右側,順便看一下縫隙大小

蝶式五軌滑屏示意圖

官方宣稱,Magic2採用了蝶式五軌滑屏,滑屏的阻尼較MIX3小,手感沒有那麼清脆,也沒有那麼多音效,但總體是比較舒適的。得益於五軌滑屏設計,Magic2的屏幕不會左右晃動,非常穩定,小米之家MIX3店裡的體驗機會有輕微的左右晃動。與MIX3只是屏幕滑動不同,Magic2是滑動背殼,相當於背殼挖了一塊出來,包裹著屏幕連帶手機主要部分,因此能夠放開屏下指紋模塊。

二、拍照

P20系列以其強大的拍照能力,為華為在影像方面積累了赫赫威名,至今仍雄霸DXO榜單,以至於順帶著對於華為乃至榮耀其他手機都先入為主的冠以拍照優秀的印象。Magic2更是標榜全球首款6攝手機,前後各3顆攝像頭,那實際拍照體驗和拍照效果如何呢?

相機可選項非常多

從參數上來看,後置3攝分別為2400萬像素(f/1.8光圈)的黑白攝像頭、1600萬像素(f/1.8光圈)彩色攝像頭、1600萬像素(f/2.2光圈,支持固定焦距)超廣角攝像頭,沒有光學防抖,只有AIS智慧防抖,支持手持超級夜景模式。彩色和黑白攝像頭分別為為IMX 498和IMX 550,跟榮耀V10和Note10一個級別,說實話,這種毫無進步的配置感覺心裡有點彆扭。

在實際拍照體驗上,還是很不錯的,AI會智能識別各種場景,進行調整,無論是對焦還是成像速度非常快,得益於優秀的算法,夜景也中規中矩。不過受限於攝像頭硬件素質,暗光拍照就不要想了,噪點非常多。話不多說,看樣張吧。

陰天1

室外綠色

室外建築物

馬桶

建築

落葉

超級夜景模式

超級夜景模式

超級夜景模式

超級夜景模式

正常拍照

廣角效果

Magic2配備了一顆117°的超大廣角,增加了可玩性,實際上也確實令人驚喜,在某些特定場景能拍出相當震撼的畫面。

前置攝像頭隱藏在滑蓋屏幕下方,依次是1600萬像素(f/2.0光圈)+ 200萬像素(f/2.4光圈)+ 200萬像素(f/2.4光圈),支持固定焦距。實測美顏效果也是槓槓的,我這個鬍子拉碴的大叔都能搞成小鮮肉。

三、性能、系統

Magic2採用了華為最新的海思麒麟980處理器,7nm製成工藝,CPU方面採用A76+A55架構,GPU 方面採用Mail G76 MP10核心,拋開各類噁心的“首發”等宣傳語,我們來實際體驗一下這款處理器的真實性能,看是否真的已經在使用體驗上追上了旗艦手機的步伐。

Magic UI 2.0

樓主是手機重度用戶,各類購物APP、社交軟件、資訊軟件都會來回切換,不停使用,由於工作關係頻繁使用微信和郵箱與客戶溝通、交流,就我而言,日常使用不存在卡頓情況,與之前用過的愛瘋X水平相當。至於很多數碼博主熱衷於新手機測試各個應用啟動速度,實在木有必要,因為過渡動畫、APP版本狀態等都會產生影響。不過最想吐槽的是殺後臺情況比較嚴重,兩三個就會殺一波。

放一張安兔兔跑分圖,從得分上看已經是旗艦性能了,大家就不要糾結於一分半分的了。(未開啟性能模式)

鑑於安兔兔已經被個別優化,放一張Geekbench 4.3.1跑分圖,分別為處理器、運算跑分,電池跑分時間較久,就不跑了。

在右上角可以呼喚出語音助手

系統方面,趙老大在發佈會上大書特書的Magic UI 2.0和新生智慧生命體YOYO,個人感覺確實誇大了些。我現在拿到手的最新系統仍然是EMUI 9.0,裡面也內置了YOYO,但據論壇上已經分批接受到推送的小夥伴講,Magic UI 2.0不成熟,就是喚醒YOYO這個操作,早在MIUI小愛同學已經支持,不是什麼新鮮事。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你好,YOYO”進行喚醒,在靈敏度、智慧程度和功能支持上,與其無大區別。

初次打開EMUI的時候,讓我著實驚呆了一下,“臥槽,這麼醜啊”,好在華為系統內置了幾款不錯的主題,換上滿意多了。由於是第一次使用華為手機,對於這個系統不是很瞭解,使用下來有幾點比較深的感悟。

一是這是一款大而全的系統,就其功能完備程度已經與MIUI相媲美,全面屏手勢也是類似愛瘋X的操作邏輯;

二是這是一款商務風極重的系統,無論從系統設計圖表配色還是系統功能提示方面,都有濃濃的商務風格;

三是這是一款能夠及時維護到的系統,這點非常重要,系統bug、流暢度調整、手機適配、底層升級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維護,比如今年入手的同是660的小米8青春版和魅族15,在使用體驗上甚至說天壤之別。

由於系統版本問題,無法體驗到發佈會上的自定義各種滑屏交互功能,目前只能在開啟攝像頭的情況下滑屏開啟前置和後置,具體的系統體驗還要等到更新到Magic UI 2.0上再說。

樓主對於性能的唯一要求就是日常使用流暢,能玩王者就行,所以這個性能對我綽綽有餘。說實話這種大屏幕邊框窄的設計看電影、玩遊戲都頗具衝擊力。

四、續航和充電

能在滑蓋機身上配備3500毫安大電池,Magic2這次還是很給力的,實測續航也是不虛。作為手機重度用戶,從早晨6:30起床開始,上班路上聽喜馬拉雅小說刷微博微信、上班時刷各類資訊、微信,接打各類電話等,到了中午仍有50%的電量,中度用戶使用一天綽綽有餘。設置電池選項中有性能模式、省電模式、超級省電等,特殊場景非常有用。

Magic Charge 40W超級快充是Magic 2的一大亮點,Mate 20系列的主打賣點能夠下放到榮耀身上,還是非常給力的。華為號稱該技術經過德國萊茵TUV安全認證,具備三重身份識別,十五層安全防護,15分鐘充電50%,30分鐘充電85%。日常使用官方數據所言非虛,這種充電速度著實恐怖,聊個天的功夫電量就滿了,充電時動畫也非常的漂亮。華為在三星嘲笑綠屏門時也拿NOTE7爆炸事件懟了回去,可見其對快衝技術和安全的自信。不過這個充電頭有點過於龐大,適合放在辦公室或者家裡使用。

五、通信、外放及各類傳感器

作為一部商務機,作為一個傳統老牌通信大拿,雙卡雙待雙4G功能是必備的,同時支持兩張電信卡也讓小夥伴們歡呼雀躍不已。官方宣稱支持AI 電梯模式、AI高鐵模式,實測該沒有信號的還是沒有,該信號差的還是信號差,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只能在實際體驗中慢慢感知。對於個人來講,最實際的莫過於雙卡雙VoLTE功能,在玩遊戲的時候不至於一個電話或短信就讓網絡崩潰。

shuag雙卡通話數據併發技術

對於喜歡看片的小夥伴,Magic2配備了160M超寬頻帶Wi-Fi,下載速度最高達1.7G,大屏幕看片、下載速度又快,真是宅男們的心頭好。

看片的另一個重要需求就是外放,這可能會令很多小夥伴很失望,Magic2是單揚聲器,發聲單元在機身底部。

作為NFC重度用戶,華為配有全功能NFC,支持部分門禁卡複製、支持部分城市的公交卡功能,樓主所在青島琴島通交通卡已經支持了,小區門禁也可以使用,配上指紋鎖,出門完全不用帶各類卡和鑰匙了。另外有小夥伴一直強調公交刷二維碼也行,實際體驗真的更進一步,二維碼要打開APP、調出二維碼,比直接刷手機多了好幾步,這差距還是有的。

Magic2強調的另一重要功能是配備了AI雙頻GPS智慧導航,具有泰爾五星定位能力,這個不是很懂,由於青島海闊天藍,實際體驗下來跟千元機沒啥區別。

另外,同聲傳譯、健康營養師和美容師功能,這種花裡呼哨的功能,建議大家看看就好。

六、屏幕指紋、人臉識別是否好用

由於購買的乞丐版,無法體驗到3D結構光安全支付,僅從自身的解鎖、支付習慣來講一下對於屏幕指紋識別、滑蓋屏幕的使用體驗。Magic2配備了32.48mm超大感光面積的屏幕指紋,不用時是隱藏的,只有在手機晃動和屏幕感觸下才會顯示出指紋識別提示,指紋動畫類似水波紋效果,中規中矩。

一是屏幕指紋識別體驗真的一般,能否成功看姿勢,成功率賊低,手指稍微磨損的地方就不能錄入和識別;識別速度回到了愛瘋5的年代,大家不要迷信某些手機廠商關於識別速度的吹噓,都是供應商的技術吹什麼牛比,刪去過渡動畫就算快了嗎?這個識別速度和識別率是行業共性問題,不能說榮耀一家技術問題,體驗確實差一些,只能期待明年三星和高通能否放半屏指紋識別和超聲波指紋識別的大招了。

二是強光下是能看到指紋模塊的,這個是多款旗艦機通病,糾結得小夥伴要注意啦。

二是人臉識別真的不方便,雖說現在人臉識別已經很成熟了,安全性差一些,但是速度還是很快的。但實際在滑蓋屏幕上體驗更差,你要多一個下滑步驟解鎖,同時榮耀的疏油層抹的很好,手幹手滑的時候根本劃不開,這個體驗已經差人一步了。

七、幾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1、縫隙

樓主這臺幾乎沒有明顯的縫隙,做工還是非常紮實的,不過小米之家MIX3存在縫隙,但論壇上小夥伴也有反應說Magic2也有縫隙,建議大家平常心看待這個事情,畢竟滑蓋手機不可能完全無縫,也要照顧到前置攝像頭不被磨損。

2、進灰

個人覺得機械結構勢必會帶來進灰問題,類似Vivo NEX那種設計是目前最好的模式,動的地方越少越好。樓主買之前已經做好了進灰的準備,目前來講防塵能力還是不錯的,只要口袋裡不要太多棉絮類的灰塵就行了。另外如果工作場所灰塵比較多的,也不建議買。

3、滑蓋體驗

Magic2這個滑蓋沒有小米那種乾脆,有點略軟塌塌的感覺,但好處是機械聲音小,不會影響到他人。另外由於玻璃機身和屏幕都比較順滑,天氣乾燥的時候滑蓋很困難,擔心把手機捏扁了。

4、是否值得買

值!無劉海全面屏帶來的視覺衝擊和體驗絕對要高於劉海屏、水滴屏等,後續更新系統後滑蓋也將加入更多交互以改善體驗,但沒必要跟MIX3進行互踩,兩者價差500,Magic2有的MIX3沒有,MIX3有的Magic2沒有,兩者在設計和體驗方面也是各佔一半。朋友已經入手MIX3,等到手把玩後做個對比體驗。

總結,理直氣壯地講,滑蓋全面屏設計是妥協、也是廠商強造賣點,但不能說是設計的倒退,它給我們帶來了另一種設計形態,讓我們看到在蘋果和三星之外,在技術天花板的頂端,還有第三種、第四種設計理念的不斷湧現,讓我們的眼睛和審美從劉海屏、上下等寬、左右對稱的設計中得到短暫的解放,讓我們在趨向全面屏的設計道路上能看到競爭者的吶喊和追隨者的希望。

由於第一次用華為手機,到手不到一週,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