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鞋業巨頭陷困境:曾一天賣出50萬雙鞋,今靠代理國外品牌苦撐

達芙妮、百麗、紅蜻蜓、貴人鳥、富貴鳥……他們都曾封號“鞋王”,但如今,卻一個個陷身囹圄,困難重重。

百麗CEO盛百椒曾放出豪言:“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麗!”而”大眾鞋王“達芙妮:女鞋中每5雙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商場即戰場,“鞋王”們曾打下的江山,已經在改朝換代。面對”鞋王“們集體坍塌,讓人不禁產生一問:為什麼年輕人不買了?從中總結了幾個原因:

1、鞋子太醜了!這是新一代年輕人的評價,不得不說,如今互聯網時代,產品豐富多樣,款式可選性太多了,傳統鞋業巨頭的創新能力嚴重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速度,款式落後,傳統古板。

2、個性化需求強了!以前皮鞋是一種正式場合的需求,但是現在的職場、社交都沒有硬性要求,年輕人很少專門去買皮鞋,更多會選擇一些更時尚、更舒適、更個性的鞋類產品。

3、實體零售受電商衝擊!

做實體生意的罵馬雲的不少,電商對實體零售確實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今年天貓雙11據說要賣2000億,加上京東等其他電商平臺,年底這幾個月,傳統零售品牌的日子應該不好過。對於鞋類來說,之前的發展都是靠線下渠道,如今,年輕人都去網上買了,自然競爭更加激烈。

當然,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情況,發展的不好,除了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渠道的變革等外界因素,內部的管理、創新也非常重要。不過,現實是受大環境影響太大了,未來幾年,生意會越來越難做。

今天要說的這個品牌,是國內最大的製鞋企業之一,開辦了中國皮鞋行業的第一家連鎖專賣店,是中國最早的皮鞋品牌之一。它就是來自溫州的”鞋王“奧康。

奧康的日子如今也很不好過,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10月31日,奧康發佈了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營收21.81億元,下降4.03%;利潤1.722億元,下滑10.25%。

自2012年上市以來,6次年報中就有4次營收淨利雙下滑。下滑最嚴重的發生在2013年,營收和歸屬淨利潤分別下滑19.07%和46.57%。

可以說,奧康這幾年發展的並不順利,和大多數鞋企差不多,需要對企業和品牌動大刀子才行。奧康的發展史,代表了中國大多數鞋類品牌的成長史。第一階段: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物質需求開始增加,各大品牌開始建立根基,處於市場培育期;第二階段:2000-2010年,這10年間,實體零售呈現爆發性的增長,各種專賣店、加盟店擴展到三四五線城市,年輕人到縣城專賣店買鞋成為了一種時尚。各大品牌順勢崛起;第三階段:2010年後,電商迎來爆發,實體零售受衝擊,各大品牌業績開始下滑,關店加速,股價下跌,面臨艱難的轉型時刻。

30年老品牌,崛起於那個激流勇進的年代

溫州,這個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誕生了太多知名的品牌,也造就了很多傳奇的創業故事。溫州人被稱為”東方猶太人“,是一個人人都想做老闆的地方,也養育了一批走南闖北,敢打敢拼的生意人。

1983年,改革開放還沒多久,中國大多數地方都還比較落後,會外出工作的非常少,而年僅17歲的王振滔就來到了湖北武漢做木工。兩年後和老鄉錢金波合夥開了一個鞋店。後來因賣假冒鞋,價值20萬的貨被當地工商給查抄沒收了。

兩人沒辦法,只能回到家鄉溫州。這時王振滔想自己做鞋,和錢金波一拍即合,於1988年成立了永康奧林鞋廠。3萬元的啟動資金來自王振滔老闆林麗琴的私房錢。隨後,工廠進行股份制改造,並更名為”奧康鞋業“。到1994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00萬元,這就是奧康鞋業的創業發家史。

應該來說,在奧康的歷史上,有3個歷史關鍵時刻,決定了奧康的發展道路。

第一個是合夥人分家。1994年,王振滔和錢金波兩個合夥人因為經營理念的不合,協議分家。王振滔繼續經營奧康品牌,錢金波則帶著現金離開。隨後,錢金波創辦了另外一個知名品牌—紅蜻蜓。其實,兩人還是親戚,王振滔娶了錢金波的外甥女。分家後,一人獨掌奧康的王振滔有了更多話語權,發展的步伐也更快了。

第二個是燒劣質貨。1999年,王振滔在杭州武林廣場,將5000多雙溫州鞋扔進熊熊大火,一舉燒掉了溫州鞋的“劣質”印記。杭州的“一把火”,讓奧康皮鞋火遍了全中國,這有點模仿”張瑞敏砸冰箱“事件。

第三個是去家族化。2001年,王振滔在酒店宴請所有奧康工作的親戚,他講起了一件件因為親戚遷就而損害公司利益的事。並說:以後只要跟鞋有關係的東西,我們這個公司的親戚就不要介入。除了鞋,做其他的,我可以幫助。”至此,將所有的親戚趕出了奧康,實現了去家族化管理。

三個動作,一個掌權,一個樹形象,一個規範管理,讓奧康實現了真正的現代化企業管理。自2001年以來,奧康集團的銷售額每年遞增30%左右,企業規模越來越大。2012年,“奧康國際” 在上交所A股主板掛牌上市。

另外,奧康進入電商也算比較早,在2016年雙十一還賣了1.69億元,一天賣出了50萬雙鞋,但利潤就沒多少。

轉型:優化店鋪、請代言人、渠道

“全品類、多領域、時尚運動化是奧康未來的發展方向”,王振滔說,奧康想做的是一個“鞋業生態系統”。

面對一系列困難,奧康也不是沒動作,而是進行了多方嘗試。首先在2014年簽約紅極一時的韓國明星金秀賢作代言,希望給品牌注入運動休閒時尚的元素。其次,優化淘汰一些店鋪,相比高峰時的5000多家,奧康在這幾年裡陸續關掉近2000多家門店,截止去年年中僅剩下3018家。但奧康的說法是3000多家的收入比5000多還高。最後,拿下國際知名運動品牌斯凱奇的代理權,並全球規模最大的運動零售超市之一的Intersport合作,代理銷售其售賣的品牌。

另外就是擴張線上渠道,目前線上渠道銷售額佔總營收的大概15%,不過毛利率卻從此前的42.09%驟降至34.53%。

不過,這麼多措施,並沒有把奧康帶出困境,問題依舊還沒得到解決。

靠斯凱奇苦撐

2015年,奧康獲得美國時尚運動品牌斯凱奇的代理權,猶如獲至寶。在這次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財報中,雖然營收和利潤雙雙下降,但是代理品牌斯凱奇表現強勁,營收同比上漲74.83%,其他品牌的營收同比下滑39.73%。雖然斯凱奇營收大漲,但是卻也未能拉動奧康整體集團這駕“馬車”。

據瞭解,當時代理時,奧康承諾在5年內開設1000家店。不過到目前位置,斯凱奇的店只開了145家。不過,基於增長業績很好,至少奧康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如果按照斯凱奇的發展速度,未來還是值得的期待的。

過去幾年,奧康顯然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調整內部組織結構和完善渠道之上。王振滔並不希望奧康轉得太快,“變太快會死,但如果不變,去年、前年奧康就衰落了。”過去的2017年,被王振滔看作轉型後發力的一年。

希望奧康能夠找到新的市場,再次煥發青春,畢竟做一個30年曆史的品牌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