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看看大明朝在世界的位置


【 明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日本彩绘本, 67×143cm,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狩野文库藏。


《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
该图中的地理信息丰富,在古代没有航拍和卫星定位的情况下,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可谓是一个奇迹。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利玛窦到达广州,自制《万国图志》。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到京师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万历三十年,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绘制成图,曰《坤舆万国全图》。万历三十六年,明神宗下诏摹绘12份,传于现世。
该地图原图已佚,现存世有四种版本:1602年李之藻刻本、1603年刻本、1608年明宫廷摹绘本、日本摹绘本。
日本彩绘本编辑者是日本江户时代政治家及学者新井白石,而新井白石的采览异言以及彩色版地图,根源自明朝的李之藻1602年版单色地图,而李之藻的地图又是修改自利玛窦的1584年首版单色地图。
该图收藏者是“狩野氏图书”。即狩野直喜,明治时代的中国通,文史研究学者。故此,图上有日文译名,但内容资料上,日本编者仅在地名上有所编补,核心资料仍采自李之藻原图。
【 明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日本彩绘本, 67×143cm,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狩野文库藏。
【 明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日本彩绘本, 67×143cm,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狩野文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