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时间陈化的滋味


彻底干燥的千两茶茶叶紧合为一体,顺着纹理撬开茶叶,“蝴蝶纹”“菊花纹”隐约可见。摄影:杨昶


湖南益阳茶叶市场前的石牌上刻着明清茶叶运销路线的地图。明代中后期开始,以安化茶为代表的“湖茶”因为质优价低而逐渐成为边销茶的重要来源。摄影:杨昶
山东姑娘单雨虹和她的韩国丈夫在湖南益阳茶叶市场办了个很大的黑茶博物馆,博物馆里边有茶砖长城、千两茶大炮,甚至火箭,连装饰墙都是用茶砖砌成。摄影:杨昶
曾任安化茶叶协会首任会长伍湘安老先生自建的黑茶文化博物馆内,收藏有安化不同时期各个茶场多种机制砖茶的铝铸商标模具,由此可以大体看到数年来安化茶砖形态与商标的演变。摄影:杨昶
安化江南镇德和兆记茶行遗址里,篾女工用竹篾编成十两、百两、千两茶用的篾篓,这些篾篓将装满茶叶,象百年前一样通过水陆交通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摄影:杨昶
湖南安化洞市方溪村的山坳里,一处抛荒三十多年的茶园,成片的“安化群体种”茶树多年未经修剪,高矮参次,茶农咀嚼鲜叶说花果香浓一定能做出好茶。摄影:杨昶
安化一个茶厂工人将蒸软毛茶灌入篾篓,“杠师傅”用大杠来回紧压后,“脚老爷”踩踹多次后用小杠绞捆篾丝,反复多次直至茶柱圆、直、紧,最后缩紧篾筒口完成百两茶制作。摄影:杨昶
芙蓉山茶入贡,明清史籍中确有记载。从海拔七八百米到一千多米的高山茶,公认特别清甜和清香。芙蓉山茶场来自贵州的采茶大姐们,从早上6点到中午12点采茶青不过一斤多。摄影:杨昶
安化茶出名产区有“两山二溪六洞”,茶叶交易市场则主要在资江沿岸的城镇,地处山中的洞市镇过去也是比较大的茶叶市场,现在只有一些小店铺兼卖茶叶。摄影:杨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