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右側“關注”獲取最新圈內消息
今年,國內移動轉售業務完成轉正,目前已經有23家虛擬運營商獲發正式商用牌照。對於產業而言,正式商用意味著轉售業務全面開放,在試點的基礎上勢必會加大諸多資源加持,虛擬運營商正式邁入2.0時代。但是,就在整體前景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部分虛擬運營商卻走起了巧借語音功能發展物聯網卡業務的"邪路"。
眾所周知,物聯網卡主要應用於各大垂直行業,以流量為主要計費單元。至少在現階段,物聯網卡也被稱為"行業流量卡",其主要特點便是資費靈活、使用獨立網元,安全性高,規範統一,價格穩定。理論上而言,物聯網卡只針對物聯網企業,不提供短信與語音功能,只單一提供流量。
但是,這為何又跟虛擬運營商產生關聯了呢?這還要從虛擬運營商熱火朝天大舉進軍物聯網業務開始說起。
就在2016年,國內虛擬運營商遭遇手機實名制嚴令整改,面向個人用戶的號卡業務一度停擺,每個月的增量數據相比之前至少減緩了一半有餘,各大虛擬運營商營收出現大幅下滑,由此也倒閉虛擬運營商必須進一步拓展業務。於是,虛擬運營商開始思考如何接軌國外MVNO搞得風生水起的物聯網業務。
2017年,不少業內人士將其稱之為中國物聯網業務規模商用元年。一方面,三大運營商建設NB-IoT(窄帶物聯網)如火如荼,基本實現了全國範圍覆蓋,至少在網絡基礎層面完成了部署;另一方面,我國的物聯網芯片、場景、應用等大幅井噴,一時間全國各地都在商用智慧水錶、燃氣、電力等,物聯網的觸角加速向各大垂直行業延伸。
面對如此產業發展機遇,國內的虛擬運營商豈可輕易放過。於是,我們看到在2017年國內有三分之一的虛擬運營商開始大肆進軍物聯網業務。有的企業專注物聯網平臺,有的企業則開始製作物聯網模組,還有的企業高舉物聯網流量卡大旗,甚至有的企業則將物聯網業務開到了高鐵之上,總之物聯網與虛擬運營商的牽手堪稱"恰逢其時"。
雖然前期也多少傳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但是奈何整個國內都屬於物聯網業務規模商用元年,瑕不掩瑜,讚歌還是高過了批評的聲音。
但是,發展到2018年,一些虛擬運營商下游的供應商過度消費"物聯網卡"也終於使得行業安全問題暴露無遺。細究原因,似乎這也是任何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在第二個號稱規模商用的年頭,一些虛擬運營商的客戶"偷樑換柱",將物聯網卡別做他用,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居然保留了語音功能,冒天下之大不韙。
為何物聯網卡一定要關閉語音功能呢?對此,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也諮詢了相關專家。據悉,物聯網卡目前主要面向物聯網企業,即俗稱的行業用戶。物聯網卡同樣需要實名,一般都是按照企業實名的標準去執行。
然而,如果保留了語音功能,那便跟普通個人卡毫無差異。並且,物聯網卡一旦開通語音功能,則必須要求開卡人完成個人實名制登記。
於是,似乎"回水摸魚"的機會就來了,一些虛擬運營商供應商打著物聯網卡的旗號,背地裡卻無視關閉語音功能,甚至拿著所謂的個人卡充當物聯網卡來使用。此等行徑嚴重干擾了我國信息通信安全,致使電信網絡詐騙又找到了可乘之機,其心可誅。
所以,近期工信部也組織相關各方開展了通報工作會,要求虛擬運營商企業進一步做好物聯網行業卡安全管理,切實管好物聯網行業卡,特別是明確了針對語音、短信、流量的功能限制要求,並要求在12月底前做好存量物聯網卡的核查整改,工信部將組織專項檢查督促落實。
不過,話說回來,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不管是虛擬運營商企業在管理方面出了問題,還是其下游代理商違規暗地操作,都應該及時找到根源,對症下藥,及時淨化產業環境,規範髮卡及後續管理流程。
在此,也不意味著對虛擬運營商大肆進軍物聯網業務全盤否定。物聯網業務推進當中,還是出現了諸多經典案例。例如,北緯蜂巢互聯的"復興號"項目、小米移動的物聯網流量卡業務、民生通訊的eSIM項目等。業界整體還是趨向利好,一片朝氣。
儘管如此,虛擬運營商也務必加強行業客戶渠道管理,慎重選擇合作客戶,仔細審查其物聯網資質,以免因為管理規範不嚴格造成下游供應商"陽奉陰違",並"另起爐灶",而虛擬運營商本身還被矇在鼓裡。
例如,近期移動轉售產業界流傳某地方120電話被打爆,業界非常奇怪為何給120不停撥打電話,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經過各單位不斷配合調查才發現,原來各大虛擬運營商開卡業務都需要有通話記錄,如果沒有通話就無法開卡。這樣一來,一些動了歪心思的下游供應商,便打起了免費電話的主意。因為撥打自有客服電話100XX不算有效通話,撥打其他公開的電話又心有餘悸,所以只好不停撥打呼救電話120了。
所以說,即便虛擬運營商本身看似出臺了萬全之策,但是也會出現百密一疏。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此理。這就要求我們國內的移動轉售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參與各方加強溝通,及時通報不良企業,讓違法亂紀的企業無所遁形,讓不誠信的企業無法繼續在產業生存。據悉,在即將舉辦的"2019移動轉售業務全球發展峰會"上,有關物聯網卡業務生態也將被加入討論,屆時大家可以深度交流,暢談產業健康發展。
未經允許,謝絕複製、摘抄和編寫。
通信世界全媒體已入駐各大媒體平臺,搜索關注“通信世界”獲取行業睿智觀察
《通信世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郵電出版社主辦,是中國通信產業的前瞻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