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世预赛、同样的叙利亚,国足两场不胜、男篮轻松大胜

易建联本场8投7中拿下15分。

在11月29日晚进行的一场2019年男篮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比赛中,主场作战的中国男篮兵不血刃地以101比52大胜叙利亚,叙利亚也就此成为参加亚洲区第二阶段比赛的12支队伍中,第一支被淘汰出局的球队。

世界排名第29位的中国男篮轻松击败排名第87位的叙利亚,的确没有太多可骄傲的,但在之前进行的另外一个世预赛——2018年男足世界杯预选赛——的赛场之上,叙利亚男足却曾经让中国男足异常尴尬。中国男足和中国男篮,也许是中国体坛男子团体项目中最受关注的两个项目,而面对同一个叙利亚时的差异,也许多少可以折射出两项运动、尤其是职业联赛发展的差异。

男篮一节结束战斗

李楠的球队赢得一场大胜。

本场与叙利亚的比赛,是中国男篮之前的蓝队、红队合并之后的首场比赛,因此,这场比赛也可以视为是中国男篮开始备战世界杯的“揭幕战”。

易建联、郭艾伦、阿不都沙拉木、周鹏、吴前,李楠本场比赛所排出的首发阵容,也再次证明了中国男篮的确是非常“珍惜”此次世预赛的比赛。李楠的态度,也就是中国男篮的态度,本场比赛的开场阶段,几乎可以用“吴前投、阿联投,吴前投完阿联再投”来形容。

第一节比赛开场不久,中国男篮就取得19比2的领先,而在中国男篮所获得的19分中,吴前投中3个三分球、拿下9分,易建联投中5球、拿下10分。随着郭艾伦利用一个三分球“打破”吴前和易建联在得分一项上的“垄断”,中国男篮已经取得22比2的领先。

中国男篮疯狂得分的同时,防守也同样让人满意,阿不都沙拉木虽然没有得分,但他的封盖以及抢断,也同样是中国男篮很快就将分差扩大到20分的原因——专注于防守的当然并不仅仅是阿不都沙拉木,甚至可以说,中国男篮所有登场的球员,都在防守端非常积极。

首节比赛结束时,叙利亚男篮只是凭借一个高难度的压哨进球将比分改写为4比31。而这样的比分,其实已经证明了胜利已经成为中国男篮的囊中之物。

事实的确如此,虽然中国男篮在此后的比赛中一度有些松懈,但最终101比52的比分已经足以证明,当中国男篮全神贯注于比赛时,叙利亚的确根本无力给中国男篮制造任何麻烦。

国足曾两场不胜叙利亚

国足主场不敌叙利亚。

说到叙利亚,也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饱受战火摧残”,但对于中国球迷而言,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叙利亚在世预赛上两次成功阻击国足、仿佛中国足球的又一个“苦主”。

2016年10月6日,艰难“挤”进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的中国男足,在当日进行的第三轮比赛中主场迎战叙利亚。因为门将顾超在下半场的一次出击失误,叙利亚由马瓦斯轻松攻入全场唯一进球。

2017年6月13日,国足在客场再度挑战叙利亚,尽管郜林(点球)和吴曦的进球一度帮助国足取得2比1的领先,但伤停补时阶段,萨利赫的进球还是帮助叙利亚成功“偷”得1分。

两场比赛仅从叙利亚身上拿到1分的国足,尽管曾经0比0战平伊朗、1比0战胜韩国,但最终还是仅仅排名小组第五名,无缘俄罗斯世界杯。

在国足遗憾出局的另一面,则是叙利亚成功杀入与澳大利亚的附加赛,虽然最终被澳大利亚3比2淘汰出局,但叙利亚足球还是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足球和篮球的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项目,中国男篮与中国男足相比,其历史战绩也的确强了太多——国足晋级世界杯是新闻、爆炸性新闻,而男篮无缘世界杯(世锦赛),恐怕才能算是新闻。

但有一点也必须承认的是,看看中国篮球和中国足球、尤其是CBA和中超近年来的发展轨迹,男篮和男足出现这样的差距也的确是自有道理。

CBA没有“U23新政”

阿不都沙拉木防守非常积极。

再回到本场男篮大胜叙利亚的比赛。拿下2分、3次助攻的胡明轩20岁,拿下6分、5次助攻的孙铭徽22岁,拿下9分、8个篮板的胡金秋21岁,拿下3分、3次盖帽的阿不都沙拉木22岁,拿下3个篮板的沈梓捷21岁,拿下3分、1次助攻的赵岩昊21岁……可以说,在这场中国男篮轻松获胜的比赛中,诸多年轻球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轻球员能够取得这样的表现——赵睿还因伤缺阵——当然让人满意,而这些年轻球员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赛场有如此表现,唯一的功劳只能归于越来越出色的CBA联赛。

尽管CBA联赛没有“U23新政”,但没有政策的“护航”,却并不妨碍CBA赛场上不断涌现出“能打”的年轻人,而且从效果上看,通过更加残酷的竞争在CBA赛场上“打出名堂”的年轻人,反而更能经受得住考验。

国家队如此、俱乐部也同样如此,CBA近年来的进步,当然并不仅仅是“激活”了年轻球员,但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能够站稳脚跟,的确证明了CBA联赛的“健康成长”。CBA联赛的确需要外援,但CBA联赛依然是本土球员的舞台——如今排名联赛前列的球队,大多都是国内球员表现更加出色的球队。

谁又能说这不是中国男篮遥遥领先于中国男足的原因之一呢。毕竟,相比于虽然推行“U23新政”却依然找不到太多出众年轻球员的中超,CBA联赛的确是成功了太多。

尊重规律是成功的基础

CBA的进步离不开姚明的贡献。

一个“U23新政”,当然不能说明CBA就一定比中超更“健康”,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相比于中超,CBA赛场的确更加尊重、乃至遵守职业体育的发展规律。

虽然本赛季的中超联赛已经落下帷幕,但中超的“热度”依然不减,让中超如此“热”的原因,其实就是下赛季国家集训队是否参加中超的传闻。这个传闻“热”到中国足协都不得不辟谣的程度,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传闻、之所以有很多人相信这个传闻,原因恐怕只能归于之前的中超赛场,出现过太多有悖职业体育发展规律的举动。

“U23新政”也许是诸多举动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但这所折射出来的年轻球员成长缓慢的问题,却的确是客观存在。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足协的确在努力改变这样的现状,正在举行的U23联赛也是一个证明。

但之前也有媒体报道称,各俱乐部并不看好这个仓促“上马”而且仓促举行的赛事,甚至连媒体对于该项赛事都缺乏热情。这样的联赛,究竟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也因此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再说回中超和CBA的区别。CBA联赛的进步,姚明、都是一个不能不被提及的名字。作为中国体坛的一位绝对的世界级巨星,姚明和他所领导的中国篮协,的确是给CBA联赛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越来越职业——甚至连本赛季的WCBA联赛也同样让人眼前一亮——而这种活力和职业化,又恰恰是中国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最为欠缺的。

中国足坛的确从来没有出现一个像姚明这样的国际巨星,但了解职业足球、了解足球发展规律的足球人却并不会少,什么时候中国足球也开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中国足球也许才会真的进步,叙利亚、才不会成为中国足球的又一个“苦主”。

说到这里,又想起了某地发明的“足球操”,中国足球的问题,也许真的不能全部怪罪于球员,试想一下,一个练着“足球操”长大的足球人,又怎么可能踢出亚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