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为什么没有选上秀女呢?

以史为借


在回答悟空问答的时候,我喜欢反推。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在回答这此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红楼梦》是一部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小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然而再来说这个问题。

如果宝钗待选选上了,然后进宫了,那情况会怎样呢?宝玉和黛玉的情感之中就不会出现搅局者。那么接下来,贾宝玉和林黛玉一如既往地在他们青梅竹马的基础上,写写诗,弹弹琴,绘绘画,聊聊天,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等待他们长大的一天,然后水到渠成,由家长作主,请个人作媒,然后成婚,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如果是那样,《红楼梦》还叫《红楼梦》吗?可以改名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宝钗怎么落选的,又为什么落选,书中没有交待,大家都可以去随便猜测。这样的猜测是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我们不得而知,你也永远得不出一个结论来。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多次想过,或许就是作者为宝钗进京安排的一个借口或者说理由。她在金陵自己家过得挺好的,为什么要进京?进京了为什么有自家的房子不住?为什么要一直呆在家?不就是给故事创造可能性吧。至于后来宝钗搬出大观园,也是告诉我们这戏该散场了,该有个结局了。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薛宝钗选秀是薛家来京的原因之一,到了京城,住进了贾府,似乎选秀的事情就过去了,翻过了这一页再也没人提及。

一些人认为,这是曹公为宝钗宝玉相聚找的一点理由,我觉得这个太牵强了,既然有选秀,日后又再未提及,应该是没有选上的。



没有选上的原因之一,应该在薛蟠身上。在应天府,薛蟠为娶香菱打死了乡绅冯渊。然而他遇到的是葫芦僧贾雨村,这件人命官司不了了之。贾雨村用了个很聪明的方法,谎称薛蟠被冯渊鬼魂索命暴毙,这样,薛蟠连官司都不用吃,依旧可以游戏人间,但是从此他在法律上已经死了,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黑户。

这让宝钗在选秀之路上天然多了一层屏障,亲兄弟犯人命官司,且被冤魂索命,宝钗尽管不是选妃,是选公主伴读之类的随侍,但是皇家规矩森严,怎么让找这样出身的女子进入皇宫呢?

其次,我想,宝钗并不认为皇宫是好的归宿,应该对入选心灰意懒。元妃省亲的时候,让众姐妹写诗,之后元妃夸奖宝钗黛玉二人诗作与众不同,脂砚斋在这里有批语“余谓宝林二作未见长,何也?在宝卿有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为皇家作诗歌功颂德,在宝钗看来,是不屑于这样做的。她的元宵灯谜中也透露了自己的想法“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皇家生活是这般清冷焦灼,又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

就这样,薛宝钗没有选上秀女,金玉良缘的传说在贾府就这样传开了。


光明大先生



宝钗一家上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宝钗选秀和清算户部账目,对于户部事务薛家早早就做好了,但是对于宝钗选秀这件事却一直没有提起,而且薛家也一直住在贾府。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便是宝钗落选了,因为落选不是件光彩的事,所以便没有再提起。

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若是单从相貌和人品上来说宝钗必定入选。宝钗直接进京待选,应该是对于选秀势在必得。但是在第三十回中,宝玉笑宝钗像杨妃,宝钗的无缘无故的生气,便可以知道宝钗此时是绝对的落选了。

薛宝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至于她为什么会落选,这其中就有好几个不得不说的原因了。

第一,宝钗的病可能是她选秀中最失利的地方

初见宝钗就觉得她是一个健康美貌、性情沉稳的女孩子,但是在后来才知道宝钗同黛玉一般也有一种从很小就有的弱症。

宝钗笑道:“那里的话。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宝钗听了便笑道:“……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宝钗这病恐怕不像她说的那般简单,应该也不是什么小病。

首先,宝钗生病的时候都不能出屋子,动静闹的大家都知晓了,小病不至于如此。要是病症只是咳嗽,随身带上一丸药就好了,怎么会连门都不能出。

其次,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热毒,说明宝钗这病从是小就有,而且一般寻常药还治不好,说明这病症严重难治。

最后,现在宝钗每每犯病了还需要吃药,那说明这病是一直没有治愈,恐怕一辈子都是治不好的了。

就此看来宝钗并没有看起来那样健康,皇家此次选秀虽然降低了规格,只要豪门望族姑娘都可以来参加,但其终究还是要选一个健康的姑娘的。宝钗这病在体检的时候绝对会成为她致命的问题,所以宝钗落选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宝钗选秀只是权宜之计,若是不中还可与贾府联姻

黛玉才贾府没有多久,薛家也就相继上京来了,莫名觉得他们就是追着黛玉而来的,其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宝玉的姻缘。

此时的薛家随着宝钗父亲的去世已经败落,宝钗虽然参加选秀,但是不中的机率甚大,因此薛姨妈自会为宝钗做好双重准备,选秀能成功自然最好,若是选秀失败,还可与贾府联姻。这个计划上京前恐怕薛姨妈就和王夫人商量好了。

薛姨妈可能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若是同贾府联姻,不仅亲上加亲可以帮衬薛家,而且还可以常常见到宝钗,这恐怕就是薛姨妈最希望的了。

选秀成功一般会留牌子、赐香囊,落选一般会撂牌子、赐花。第五回当中,薛姨妈送给黛玉、三春和王熙凤的宫花恐怕就是在暗示宝钗落选。

薛姨妈的计划和想法不可能不告诉宝钗,因此宝钗对宝玉上了心,特别是在选秀可能已经失败的前提下。

“金玉良缘”第一次出现在贾府便是宝钗和莺儿一起唱的一出好戏之中。

宝玉趁空来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要看宝玉的玉,站在一旁的莺儿边说宝钗项圈上的字和宝玉的玉上的字是一对,宝玉一看果然。后来莺儿又说宝钗的项圈必须錾在金器上,虽然后面的话被宝钗压回去了,但这些话足以让“金玉良缘”甚嚣尘上。

宝玉和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大家都觉得他们会在一起,但是“金玉良缘”这个故事的杀伤力却不可小觑,宝黛为这不知吵了多少次架,若不是贾母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不知道宝玉和黛玉还要为这个流言苦恼多久。

宝钗有意的散播让她也成为“宝二奶奶”的候选人,这个时候她还是待选秀女,如果不是选秀无望,她也不会这样行动的。

选秀和同贾府联姻都是宝钗计划中的一部分,因为选秀成功的机会不大,薛家和宝钗更加倾向于同贾府联姻,因此对选秀便可能不那么上心就导致了败局。


第三,宫中选秀讲究才德,宝钗性情中的冷漠让贾政看出她并非永远福寿之辈

以清宫选秀为例,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由各旗都统(地方办理选秀的官员等)先挑选后呈报户部;第二轮太监挑选和考评;第三轮,皇上、皇后和太后的殿选。

第二轮的选秀就较为严苛了,不仅观察秀女相貌,而且还好考评才学品德和气度。按理来说宝钗应该都不成问题,但是她内心深处的冷漠和理智可以让人看出她不是有福之人。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宝钗做的灯谜是“更香”,这是她全凭心意和喜好做出来的,也反了宝钗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贾政可以觉察到不详,那么宫中历来参与选秀节的太监和文官们又如何会感受不到,在内心深处的有些情绪是掩藏不住的。秀女都是要选有大富大贵之相的,宝钗落选似乎命中注定。

第四,元春看重宝钗,想要将她嫁给宝玉

元春是贾府在宫中最大的依靠,也是宝钗进宫的最大的指望。元春在省亲时已见过宝钗,宝钗的聪慧在她心中大有印象。

宝钗进宫可能成为她的助手,也可能是阻碍,但是宝钗若是嫁与宝玉,只会对宝玉有益。所以综合各方考虑,元春还是更希望宝钗做自己的弟媳,而非宫中姐妹。

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端午节贾元春给宝钗、黛玉和宝玉的赏赐里也表明了她的态度,她将宝钗和宝玉的礼物分做一样,即表明她想要宝钗和宝玉在一起。

因此在宝钗选秀,元春很可能没有帮助宝钗,而且略有偏颇,所以宝钗落选了。


少读红楼


宝钗到贾府来的目的就是选秀女的,加上有元春后来成为皇妃巩固了贾府的地位这个先例,宝钗被选上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但至于宝钗为什么要去选秀女,入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这就要从宝钗的家庭环境说起了。宝钗幼年失去了父亲,与母亲哥哥相依为命,但自己的哥哥偏偏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家中的重担基本是由她一人挑起来的。书中写到邢岫烟为了开支把大衣当了,后来宝钗发觉把当票拿了回来,可巧被黛玉湘云看到了,她们竟然都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可见家中的生意一直是宝钗在打点,而家中的生意还在不断减小,这也难怪宝钗想要通过选秀女来改变家族的命运了。



那宝钗选秀女是因为宝钗家中没关系,宝钗没能力吗?不是的,我们可以看出,在书的前面就写了周瑞家的给姑娘们送宫花,而薛姨妈还说了是宝钗不爱带这些才让送与姑娘们玩的。可见宝钗的选秀之路还是再进行的也进行的挺顺利的,不然也不会向外面送宫花这样宣扬了。况且薛王两家的势力加上宝钗又是聪明伶俐的大家闺秀,被选上那是十拿十稳的事。


可是事实确实宝钗落选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红楼梦梦中送宫花是第八回而到了第三十回有个薛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那是宝钗唯一一次大发脾气没有忍住自己。事情是宝玉开了个玩笑说宝钗像杨妃,而薛宝钗却生气说了句‘我倒是像杨妃,只是没有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杨国忠的!’还借机对丫鬟发了一通火。可见宝钗是真的生气了,生气的原因就是哥哥的烂泥扶不上墙导致自己选秀落选了,想想宝钗曾经的凭借好风力,送我上青云,就知道宝钗是一个有抱负的人,现在一切都被自己的哥哥搞砸了。至于到底是因为什么事,估计也就是薛蟠仗势凌人,到处惹事生非又犯了什么事。因为这件事,宝钗没选上秀女,才有了后面的什么金玉良缘之类的事。


潇湘妃子琴芜樱


这个问题思考许久了,不妨从文本中描述的情况作如下回答:

一,从薛妈叫住周瑞家的散宫花情况来看,气氛很和谐,并没有待选失败的尴尬。因为薛家进京的目的是高调送宝钗待选,对宝钗备选成功抱有极大的胜算,那么为什么却又不动声色地把宫花散了呢?难道待选失败还要如此昭告天下吗?而且薛王两姊妹一直在以聊家常的情况聊天,聊的什么?不言而喻。宝钗和莺儿也穿着家居的衣服描花样子,这两幅图景,给我们展现了什么信息?读者是不是感觉很安静祥和?根本没有什么待选失败的强大落差。

所以,本人推测,人家不是待选失败,极大的可能是主动放弃!

为什么积极备选又如此放弃呢?

第二,那就得看看元妃省亲了。元妃新进凤藻宫,对贾府众亲朋来说是一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事、喜事,入宫多年的女史终于出人头地了,可谓人生至极,可是元妃本人的表现呢?高兴吗?荣耀吗?我们看不到一点,反而处处满脸泪痕,时时无限幽怨,并且毫不讳言说宫廷,是个见不得人的去处!比不得寻常儿女骨肉团圆,元妃在宫廷里的艰难辛苦,寂寞孤独一语托出。读者会说,这是宝钗待选失败后的事,不能作为依据。笔者却以为,薛家进京执意进入贾府,目的就是要通过元春探听宫廷生活情况,那么,天天和王夫人在一起的薛姨妈进入贾府一两个月后,探听到情况了吗?有这么好的亲戚,有探听不到的理由吗?探听的结果如何?元春会怎么答复这个问题?答案都在省亲里!所以,元春应该是从骨肉亲情的角度早已告诉母亲和薛妈,宫廷是个见不得人的去处,断断不可进入。

薛,王二位夫人还会把宝丫头送入火坑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以人家根本不是待选失败,而是主动放弃了!至于和宝玉的婚事,通过备选的来回信息,元春已经全面了解了宝钗的情况,这样德才兼备的姑娘,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当然要给她最好的兄弟了!当元春还不知道林黛玉的时候已经对薛宝钗的各项资料有了全面的了解,所以,省亲的时候又亲眼看到了宝钗的行为做事,才有了后来的赠礼相同。

综上所述,宝钗待选不是失败,而是主动放弃。


痴红初语


纠正下问题,宝钗参加的是公主陪侍,不是选秀。

直奔主题吧,就不掉书袋了。

首先我们得先确定,宝钗到底有没有去参加采选,毕竟薛姨妈一家自来了贾府以后就没有要走的意思,期间不断有“金玉良缘”的论调出现,宝钗初见到通灵宝玉便道:“成日家听说你这玉……”可见未来京时,薛家已多次提及宝玉。当然,若说宝钗初期看上怕读文章、不思进取的宝玉是没有的,但架不住王夫人两姐妹想联姻的热情啊。所以,进京采选会不会只是个接近贾府的借口?



当然,可能还有遇到像王昭君一样的情况,薛家打点不到位,宝钗连入围都没有。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没参加采选,为何还有12只宫花送与其他姑娘呢?其实薛家身为皇商,负责皇宫物品买办,像一些多余的物件做点手脚自己就可以消化了,就像贾琏请鸳鸯姑娘和的进上的茶叶一样。

而如果参加了,却没选上,那原因多了。

首先,那时社会等级为士农工商,薛家虽为皇商,但终究还是商人,处于社会最低阶级,社会地位对皇家采选人才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宝姑娘有个不靠谱哥哥,端午节宝玉打趣宝姑娘为杨贵妃,宝钗首次发怒回怼:

“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除了薛蟠,谁是宝钗兄弟?而薛蟠在进京时便闹出了命案,虽被贾雨村压了下去,但薛蟠却不知道收敛低调,反而结交各种名伶公子,天子脚下啊,当皇上没个耳目了吗?



再次,也许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宝钗的才华在大观园数一数二,但皇家采选面对的是全国符合条件的姑娘,好比一个当地状元进了全国最高学府完全被其他人碾压的道理。

当然,还有人说元春厌倦宫中斗争,称其为见不得人的去处,故授意宝钗主动放弃,但这可能性几乎为零,要知道宝钗的名句是什么?“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微影悼红


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通达了悟,颇通人情世故,人缘较好。凭借薛家的地位,宝钗没有资格,备选妃嫔,或者指婚宗室贵胄。宝钗只能备选才人、赞善之职。

清朝秀女分八旗秀女和包衣秀女。

八旗秀女,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

包衣三旗秀女,选秀范围则来源于官职比较普通家庭的女子,中选女子并不作为嫔妃之备,而是留在宫中作为宫女和侍女。其中也有一些人,被升为妃嫔,但是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

宝钗,出身于四大家族的薛家,先祖是紫薇舍人。薛家是皇商,家资巨富。到了薛蟠这一代,【赖祖父之旧情分,在户部挂名行商,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薛家只是名家,不是仕宦之家。按照宝钗的家世,资格不够,不能备选八旗秀女。只能备选包衣秀女,也就是书中说的【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清皇室公开的两条选秀的标准,一是品行,二是门第。在门第上,宝钗没有优势。在品行上,宝钗的个人品行丝毫没问题,可是宝钗有一个混账哥哥,薛蟠在上京之前,就打死冯渊,抢走香菱。虽然贾雨村,看在四大家族的面子上给遮掩过去了,但是纸包不住火。这件事还是暴露了,内务府看在王子腾和贾政的面子上没有追究,只是悄悄让宝钗落选作罢。

除此之外,薛蟠到了贾府后,终日与贾珍等纨绔子弟,斗鸡走狗,比过去更坏十倍。名声不佳,影响了妹妹顺利入选进宫。

其实薛家在宝钗备选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他们制造了一个金玉良缘的神话,“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见第28回)。宝钗的金锁,只能配玉。皇帝的玉玺,是玉,所以宝钗的金锁和皇帝的玉玺配对,就能”芳龄永继.",也就是皇帝的江山,万古长青。

可是宝钗根本没有进宫,这些精心准备的金玉良缘神话,在皇上这里,失去了作用。只能用在贾宝玉身上。

宝钗备选失败,虽然表面,不见端倪,但是她还是埋怨哥哥薛蟠的。当宝玉说宝钗像杨贵妃时,宝钗大怒:“我倒像是杨贵妃,只是没有一个好兄弟可以做杨国忠”。显然宝钗为没有一个像杨国忠一样,深得皇帝崇信的大臣哥哥,懊恼不已。

宝钗虽然没有宠臣哥哥,但是有一个如日中天的舅舅王子腾。不幸的是,宝钗进京时,王子腾,去外地任职,远水解不了近渴,没有借上力。

宝钗备选时,元春虽然在宫里,但是那时,元春只是一个小小的女史,人微言轻,无法让表妹进宫和自己结成联盟。当元春封妃时,已经于事无补,宝钗入选失败早已成为定局。

如果宝钗进宫,凭借她是容貌、才气和心机手段,就是第二个贾元春,可惜这只是假设。

宝钗入宫备选失败,不是个人原因,是家庭的原因,和家族同盟军不得力造成的。


润杨的红楼笔记


薛宝钗为什么没有选上秀女?

文\\萧梦

首先,宫里选秀女若是只看个人的综合素质,那以宝钗的才情和容貌不会落选,相反当个贵妃都不是问题,可那个时候选秀女更看重的是出身。

薛家虽然是书中的四大家族,但在皇帝的眼里,薛家不过是身份地位很低的商人,商也是那个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一等。放现在那肯定是优势,又有钱,又有貌,又有好亲戚帮衬着,进宫不是问题。

可那个时候,选秀女的第一关,应该是在旗籍才有资格,不管是汉军旗还是其他旗籍都可以,薛家估计与贾家还不一样,虽然同为汉军旗,因为薛家的商人身份,拉低了薛宝钗参选的条件。

其次,薛宝钗落选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那不争气又四处惹事的哥哥薛蟠。87版改编的时候,把薛蟠打死仇都尉的公子这件事与薛宝钗的入宫待选联系在一起,因为薛蟠打死了仇都尉的公子,而这个仇都尉又是忠顺王爷身边的人,薛蟠被判刑不说,也连累薛家被革去了挂在户部的名,等于是薛宝钗没有资格参选秀女,更不要说入宫当贵妃了。

然后,书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宝钗的落选,只是借端午节元妃的赐礼,暗隐了这一点。端午节原本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也是古代人比较重视的节日,身为贵妃的元春自然从宫里得到了宝钗落选的消息,才敢公然给宝玉和宝钗赐一样的礼物,暗隐赐婚的意思。

87版改编这一点的时候,更是把薛蟠打死仇都尉的公子这个细节给联系在一起,就说明薛宝钗入宫选秀失败的原因绝对不是她个人的综合素质原因,而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红学爱好者萧梦


我觉得这本身其实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薛宝钗是薛家的嫡女,薛家虽然不是什么钟鼎之家书香门第,起码也是巨富家族。但是这只是表象,深层的原因却并非如此,其实这个和薛宝钗的父亲对薛宝钗的培养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以薛宝钗的圆滑世故,选秀中如果她志在必得,难道还有谁能挡得住她吗?那么为啥落选呢?只有一个原因,她自己放弃了,反其道而行之。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呢?

一、为家族。我们知道,薛家剩下的只有宝钗的妈妈和她那个不成器的哥哥,自己入深宫后,以哥哥的德行,一定是更加张狂,这样,势必加速家族衰败的速度。要看住哥哥守住家产,就不能进宫。这可能是薛宝钗对父亲的承诺吧!

二、为自己。虽然说以她的世故圆滑,进宫后得宠虽然有难度,但也非难事,不过就是使几个银子的事儿,这对她就不是事儿。但是,心机深沉的薛宝钗根本看不上给皇帝当个小老婆这种事情,皇宫里有的她家会没有?皇宫对她没吸引力。

所以,入京选秀不过是个借口,人家真正的目标其实就是贾家的宝玉,当贾家实际继承人的儿媳妇。这样,薛家和贾家都能兼顾。而且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舞台。千算万算没算到贾府竟然也会如此之快的就败落了!


轮回的刻度


可能1:薛宝钗的母亲一家本来就是想在贾府为宝钗找个男人嫁了。

可能2:贾府有个元春已经在皇宫了,所以不会真心的帮助薛宝钗的。

可能3:薛宝钗的哥哥的案子连累了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