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表态挺“九二共识”,他从“台湾之光”一秒变“奸商”

吴宝春,台湾一位知名面包师,近来卷入岛内极为敏感的统独争议,而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他是何许人也?为何会卷入政治的漩涡中?且听导报君细细讲来。

01

曾是寒门子弟逆袭的榜样

今年以来,吴宝春的分店在上海试营运后遭部分大陆网友贴上“台独面包”标签。

对此,吴宝春12月10日发表正式声明,表示自己是生于“中国台湾”的面包师,“两岸一家亲”是坚持不变的态度,也表态支持“九二共识”,希望透过个人努力为两岸经贸尽绵薄之力。

就是这则声明,让“吴宝春”成为两岸网络世界的热词,吴宝春也进入大陆民众的视野中。

O ^ ~ ^ O

虽然之前吴宝春在大陆没几个人知道,不过在台湾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台湾之光”了。做面包也能做得出人头地,他应该是台湾第一人了。

1969年,吴宝春出生于屏东县乡下,自幼家贫,父亲很早便去世了。他初中毕业后便当起“北漂”,在台北一家面包店当学徒。

2008年,吴宝春与队友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 “乐斯福杯面包大赛”夺下银牌。两年后,他又参加世界面包大赛,最后凭借“荔枝玫瑰面包”作品获得欧法面包类冠军。

消息传来,吴宝春被岛内网友捧为“台湾之光”,是寒门子弟逆袭的榜样;他在岛内各地开的店,虽然卖的东西很贵,却是宾客盈门。客人大概会说,“哥吃的不是面包,而是面子!”

02

为啥跟“台独”扯上关系?

身为一个面包师傅,吴宝春后来怎么跟“台独”扯上关系?这要从两年前的一份媒体专访说起。

媒体当年的报道

2016年4月27日,吴宝春接受偏绿的“民报”访问时表示,过去六年获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邀请,希望他赴海外开店,其中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等市场,不过他本人一直不为所动,并直言:“中国市场虽然有13亿,但全世界有70多亿,我不会把眼光只看在中国。”“民报”的专访发表后,经一番炒作,结果被解读成“饿死也不会来大陆”。

此外,还有大陆网友发现,过去吴宝春官网上对于“梅引茶香”面包的注解,本来写着“代表参加2016世界面包大赛,台湾国家特色面包”,据此质疑他支持“台独”。

.

今年,吴宝春决定前进大陆,并且首站就选在了上海。对此,大陆网友一片冷嘲热讽,并号召抵制“台独面包”,“让他在大陆赚不到一分钱”。 大众点评也下线了吴宝春的商铺。

03

挺“九二共识”被绿营围剿

看到大陆网友群情激奋,吴宝春也赶紧出来灭火。前天他在声明中强调,自己从未发布“饿死也不会来大陆”的言论,并表态支持“九二共识”。官网上那个“台湾国家特色面包”的注解,也已改为“2016年世界面包大赛得奖作品”。

.

吴宝春的声明,并没有完全打消大陆网友的疑虑,有人指责吴宝春想要赚大陆的钱才改口称“两岸一家亲”。

更汹涌的批评是来自海峡另一端,绿营政客、名嘴、网友轮番上阵攻击。在脸书上,一些台湾人怒不可遏,称自己再也不会去吃吴宝春的“九二共识面包”,还有人表示,吴宝春应该“滚出台湾,去中国赚钱好了!”

.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也忘借此事刷“存在感”,她昨天表示,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并把矛头指向大陆,并称“中国用政治扭曲经济和贸易的活动。”

.

蔡当局前高官詹顺贵则在脸书上,以“吴宝春对员工薪资的苛刻”为题发文,爆料吴宝春一颗面包要价三四百元(新台币,下同),但招聘台北店的面包师傅,起薪却只给22K,他提出疑问“这样的人,这样苛刻员工的企业,配得上‘台湾之光’的称号吗?”

吴宝春曾是绿营口中念兹在兹的“台湾之光”,如今却成为奸商一枚。

04

国台办:欢迎台胞来大陆发展

对于台当局将面包问题上纲上线,台湾作家韦安在脸书上发文指出,此事不过是由大陆网友发起的,结果在台湾上至蔡英文下到县市长都跟着跳进去,这样下去,怎么拼经济?

.

准高雄市长韩国瑜昨天则现身力挺吴宝春,说他是一个单纯的生意人,过多政治解读、政治问题都超过他理解的世界,希望台湾人民都能当他后盾,意识形态的表述没必要再三强调。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今天表示,吴师傅的声明表达的是正确的认知和正常的感情,而绿营政客和“台独”势力对他的疯狂围攻才是政治扭曲,才是政治迫害。我们欢迎广大台湾同胞来大陆发展,欢迎两岸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的政策和态度始终没有改变。这个表态,无疑让吴宝春吃了一颗定心丸。

.

正如马晓光所言,事情并非由大陆网友所挑起,根本原因还是民进党当局推行的“去中国化”,扭曲台湾民众价值观,导致两岸关系恶化,从而引发大陆网友的一些情绪。始作俑者是民进党当局。解铃还需系铃人,民进党应改变扭转错误的、对抗的两岸政策。

海峡导报对外交流中心出品文字:薛洋 编辑:薛洋

征稿 启事

如果你 有好文

好图 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