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伸向天国
要是给历史上的诗人们颁发个劳模奖,估计诗仙李太白也得靠边站,够资格站上领奖台的,非兼职诗人爱新觉罗·弘历莫属。弘历同学的真正职业是皇帝,别看只是个客串的诗人,但是写起诗来相当勤奋,那是走到哪写到哪,留下来的诗有43000多首。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可以这么说,乾隆皇帝一个人单挑了整个唐朝的诗人,而且还是全部KO。《全唐诗》中收录的唐朝诗歌,也才41000首左右。当然,《全唐诗》不能代表唐朝所有诗人的诗歌,但是却能代表唐朝最入流的诗歌。
只可惜,乾隆虽然勤奋,奈何基因不够,从祖上十八代就开始骑马喝酒吃肉,这样的先天基因加上后天勤奋,终究也没能让他写出什么好的诗歌。四万多首诗,这么大的基数,加上皇帝这么个自带的吸粉头衔,虽然这些诗基本都刊行过,却没有流传开来。只有一首《飞雪》还有点知名度,就是那句前面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到后面来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的诗。
既然说皇帝作诗,咱再来说说另外一个写诗的皇帝,刘邦。
人比人,气死人。皇帝比皇帝,也得气死皇帝。
刘邦这个小混混,虽然是汉人,要说文才绝对是比不上乾隆这个满人的。不过他兴致来了也会写诗,据说这一生只写过两首,其中一首就是我们在小学时学过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只有三句,连四句都没凑够。就是这三句,也完胜了乾隆的四万多首。
不知道如果这俩人穿越到现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刘邦该有多得瑟,乾隆同学那颗小心脏会不会很受伤呢?
我是凡尘往事 ,喜欢我的回答请点一下关注,每天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凡尘往事
清朝诸皇帝中,高宗乾隆皇帝弘历应该是最具文艺范儿的。不仅爱写诗,还喜欢书画和收藏(尤其喜欢在名家书画下面给自己题跋落款),他在位的六十年,因为有父、祖康雍盛世的荣光,得以天下承平百姓安乐。所以他闲暇有大把时间钻研艺术。乾隆皇帝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他一生做诗四万多首,超过了《全唐诗》2000多位诗人所写诗的总和,如此高产,按理说他的诗应该是很不错的吧。但恰恰相反,乾隆皇帝写下了四万多首诗,口耳相传耳熟能详的大作却很少,大多要么是打油诗要么就是艳体诗。
有一次乾隆冬日里和大臣们同游西湖,天空中雪花片片飘落分外应景,诗兴大发的乾隆马上灵光一闪,张口就做起诗来,开头是这样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
念到这儿他突然停住了,众大臣面面相觑气氛略显尴尬。谁都以为皇上能完整的做完这首诗,可是就是这最后一句乾隆居然磕住了,还好此时大学士沈德潜急忙上前接上画龙点睛的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解救了困在尴尬气氛中的乾隆皇帝。不过平心而论,乾隆自己起的前三句还抵不上人家沈德潜接的最后一句呢。
乾隆喜欢读书,读完书还爱做诗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他读《史记项羽本纪》后所做的一首“读项羽纪”的诗:
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 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 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虞兮。 故乡三户终何在?千载乌江不洗悲。
这首诗写的算不得有多好,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胜在通俗易懂,也写出了项羽乌江自刎那悲壮的意境。
乾隆很喜欢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他自己也写了一首《读杜甫集》送给诗圣杜甫向他致敬:
茂学本工文,清辞每出群。 虽称有奇节,未觉副高闻。 锦字常悬壁,朱楼喜梦云。 所输老杜者,一饭不忘君。
开头写的倒规规矩矩,结尾就完全是敷衍之笔了。而且诗中还给人感觉对杜甫颇为不服气和调侃杜甫的意思。也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是“完美”的,杜甫在他眼里可能并不配做诗圣吧。
虽然打油诗、艳体诗这种没什么内涵的诗写了一大堆,但乾隆也有一首诗曾选入当代小学课本。那就是上文讲到的乾隆起头,沈德潜接上的《飞雪》,与其说这是一首诗,倒不如说这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来的更恰当。说句实话,乾隆皇帝在写诗这一点上倒真的很接地气哦。
仅管乾隆在诗词创作上面功力有限,但作为狂热的文艺爱好者,他还有特殊的嗜好,那就是喜欢在名家书画作品上面题跋盖印,作为收藏大家,乾隆对传世名人字画是毫不吝啬的留下自己的题跋和印章。包括“书圣”王羲之的传世瑰宝《快雪时晴帖》,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都统统留下了自己的墨宝和御章,硬是把好好一副古画古字整的面目全非。这样的特殊嗜好,中国应该找不出第二个像乾隆这样的皇帝了吧。
大国布衣
乾隆在位60年,执政63年,享年89岁。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还是个少有的高产”诗人“。据载:乾隆执政63年又4个月,作诗4万首,要达4万首高产,平均每天要作诗1~2首。从故至今都无人能撼动他这个记录。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何乾隆一生作诗4万首,只有一首选入小学语 文课本呢?
先来欣赏下这首被入选课本的《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首诗有了最后一句点缀看起来韵味十足。
据说当时大雪纷飞,乾隆带着浩浩荡荡大臣队伍在御花园漫歩,赏灿烂绽放蜡梅,乾隆即景创作:“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
看起来乾隆控制不住的诗兴大发,没有收尾的势头。一旁围观的大臣被惊呆了,个位数都用完了,乾隆咋个收尾?
那可是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的事。随即其中一个大臣报告:想一起助助兴是否可以?骑虎难下的乾隆当即批准。于是“飞入芦花都不见”名句由此产生,这首诗也被选入语文课本。至于当时是哪个大臣加上去的已无处可寻,但这首诗的终极作者是乾隆。
不过通过这首诗,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对乾隆作诗水平有了相当大的了解。著名作家钱忠书曾评价乾隆的诗:“又酸又腐,读起来令人作呕。”
但乾隆却认为自己是个文艺青年,而且是个了不起的大诗人,不但兢兢业业工作60多年,在职期间,硬是在纪晓岚,刘墉以及和珅等众多御用大臣助力下,你一言我一语帮乾隆凑出四万多首诗。
也不知乾隆当时是为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还是为了其它什么,产量是提上去了,但质量好象都不太过关,在名作家眼里看来只能算是打油诗。
就像有的网友笑称乾隆帝作诗就像我们现在发朋友圈,想起什么看到什么就来一首诗!
由此可见:乾隆作为皇帝盛极一时,虽他的诗备受关注,只是高产并不高质。不过乾隆留下的佳句甚少,但作为中华古迹这方面来看,乾隆也着实作不少贡献。
对此观点不知各位又有何不同见解呢?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文:南腔北调
对此问题你还有什么见解?欢迎留言、点赞、转发,更多教育问题,请关注有书教育!
有书教育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和诗词好不好没有太大联系,首先小学语文课本有局限性,首先要面对的是小学生。要考虑小学生的综合接受能力还有诗词是否有超出小学生范畴的内容。比如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么好的词是不可能入选小学课本的,因为大多数小学生肯定是无法理解的。但是鹅鹅鹅这种简单易懂的虽然写得不算很好,但是也是小学课本的首选之一。所以诗词的多少好坏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没有直接关系,最大的关系还是其中的字是否生僻,是否能让小学生理解和接受,诗词的内容是否符合小学生学习。
袁之燚
乾隆写了四万首诗没一首好的?还是有的。
乾隆帝是所有帝王中活的最长的,活到了89岁,也是所有诗人中产量最丰富的一位,据统计一共写了四万一千八百首,如果算在位六十年间所写的话,平均每天要写两首诗。这样的勤奋足以让当今诗人汗颜,但也有人说,乾隆写了四万首诗,没一首好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乾隆都写些什么诗?
乾隆作为最多产的一位诗人,日常写诗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包揽万千。
比如,他十分关心农事。乾隆诗集中有很多记述各地收成和娠灾救荒的诗篇,每年各省申报夏收、秋收的成数,他几乎都要写诗。
乾隆的诗学观
乾隆十分崇拜杜甫诗中的现实主义精神,甚至在《题郭知达集九家注杜诗》中写:“平生结习最于诗,老杜真堪作我师。”当然,论及文学成就和天分,乾隆可谓和杜甫差了十万八千里。
大臣们对皇帝所写的诗,自然是一片溢美之词,例如说“金声玉振,函盖古今”“神龙行空,瞬息万里“,乾隆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只评价自己的诗是“拙速”,写的特别快,张口就来。乾隆三十六年,他乘船去昆明湖,不到一个小时就写了八首诗,速度惊人。
第一,乾隆特别讨厌宫体诗、香艳诗。
虽然乾隆与香妃的故事,“六下江南”的艳史在历史上十分出名,但乾隆的诗学观却是崇尚“清真雅正”的诗风,他十分反对轻浮奢靡的诗风,“不屑为风云月露之词”,甚至在他的诗中,从未出现过"酒"字。
第二,乾隆认为文以载道,诗中一定要蕴含道理。
作为帝王,他希望在诗中展现自己的"勤政爱民”“关心民生",不免总是充斥了道德说教。每年的元旦、上元、冬至、除夕,他都要按例写诗,这样的诗没什么特点,也不值一读。
乾隆将“诗以言志,言为心声”作为写诗的宗旨,对后人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乾隆有没有好诗作?
乾隆有一首悼亡诗,是写给富察皇后的。
《御制诗二集》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只有叮咛思圣母,更教顾复惜诸儿。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似昔慧贤曾入梦,尚余慰者到今谁?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经常梦见她美丽的身影,便把所梦写成了诗。毕竟是日夜相伴的人,这首诗的真情实感也十分让人动容。
这首挽诗也是乾隆写给富察皇后的。
其实,历代统治者中,诗写的好的确实很多。刘邦只写过《大风歌》却名传千古: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乾隆少了几分诗才,却可以称的上是一个好皇帝。
一往文学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历代帝王评价,讲究文治武功,会写诗无疑文化达人,多了几分风雅。
写得最少的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到了下邳,憋出两句《大风歌》留传千古。可惜没有再写什么《小风歌》,或者说《清风歌》,否则可以戴上诗人的桂冠了。
真正称得上诗人的,除了后主李煜,不是帝王胜似帝王的曹操,应当高居前三甲,论气势拔得头筹也不过分。
即便比起专业诗人陆放翁,清高祖弘历,一生作诗九千余首,"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多,才是真正高产的诗歌爱好者。
不过有好事者估算,以六十年在位时间从事创作,要日均两首,比起谪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天诗兴大发,真乃奇才矣!也有人猜测,文思枯竭之日,皇帝洗稿或抄袭廷上文人之作,多假冒伪劣之作,信不得的。
只是纵观乾隆超产大作,水平出奇地稳定,并无惊世之作流传于世,遗憾之余却证明并无代笔,真爱无敌啊。
话说乾隆日日写诗两首,节气要应,美景要赞,好画好古董也要题几句,大人物看过欣赏过了,不发表点意见感想怎么行呢?朋友圈发文一般,日志诗不少了,写就写吧,偏要题于物上,空白写完了,续纸再写,画蛇添足,意尤未尽。
一旁臣下见了热烈鼓掌,"写得太好了,皇上真是天下第一诗人啊!"这话没错,虽无精品,备不住产量大啊,写得多拿冠军也是破纪录了啦!
乾隆的题元素画诗写得很通俗:"元素自耘生,画家不著名。相当爱高逸,所以慕渊明"。
乾隆情真意切悼皇后富察诗,也还不错,总之少风花雪月的"老干体",干净端正,积极向上正能量,没有酒诗,鲜见风月,文学性差点又算什么啊?!
而入选小学课本的《飞雪》,也浅白易懂,"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该诗编成儿歌唱,也蛮不错的,总算了了皇帝传诗于世的夙愿了。
元元的天下
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因为这首诗不拗口,它不像首诗,而更像首儿歌,读起来有种朗朗上口的感觉。使人们更加好记。还有把它编进课本的人也许认为它是藏拙诗吧!因为这首诗前面稀松平常,感觉跟打油诗一样。而后一句的更像一个转折,使之整体提高,变成精妙之作。或者认为它里面包含数字,而且是叠加而上的。这样会让孩子对数字了解能起到一定作用吧!总之把它编进课文里的人自然有他们的想法,就像书画大师随便一提笔,画的明明是一片很随意的云。而接着会有人附和这幅画简直鬼斧神工,神来之笔。而在这些附和的人却把画看成是一座山,一条河,乃至一个宇宙。而且还会对此说的头头是道。拿电影大话西游来说,周星驰在参加某大学讲座时,坐下的大学生对其影片说出包含的意义已经超出周星驰自己对影片的认知。其实没必要纠结这些,课本内容一直在变,而考试题目也会随着课本而变,至于为什么有的知识能被写进课本,大部分大家还是能够了解的就想1+1=2一样,至于其他理解不了的,估计真的是只有编写教材的人自己能懂吧!
如果lcan
乾隆帝喜爱作诗,一生创作了四万多首,但他只是个业余诗人。
以他一人之力,其作诗数量竟与流传下来的全唐诗相比拟,
其数量之多,创作之勤,令人敬佩。
他的诗不咏粉脂,不咏茶酒,不咏歌舞,不咏风月,而有“杜陵诗史”之概。
他写诗的一个特点是“速”,就是诗才敏捷,作诗迅速。
有时一天写诗十几首,如乾隆三十六年,一天他乘船去昆明湖,很快就写了8首,
又如乾隆四十九年,他停驻香山,5天写了67首诗。
不过乾隆爷是有诗侍从的,有些诗他只写了一二句,命别人誉写补齐。
他的诗有些由别人代作;有时兴之所至吟一二句,由词臣续成;
有时臣下代笔,经他改定;也有的诗,写完后由臣下修改。
所以虽然乾隆爷的诗数量多,但质量不高,而选入小学课本的那首《飞雪》
可能是该首诗比较简单记忆,朗朗上口,适合小学生吧
紫禁城旧时光
古今诗词万万千千,能有一首入小学课本就不错了。好诗词有的是,学生时代才识得几首(文学专业除外)。
大丰205065954
别笑话乾隆的诗写的烂,从乾隆算起,到目前为止,能达到乾隆水不的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