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照,丁字沽和新村

字沽的得名與運河有關,“大清河入運河,縱橫作丁字形,故名。”

在天津城廂保甲全圖上,位居正上方紅框處吧。隨後大清河多次裁彎改道,丁字沽的南側,離河水就越來越遠了。

從建築來看,西沽保留了清末民初普通人的宅院,五大道是小洋樓的樂園,而丁字沽就是50年代生活的一個縮影。

據說是1959年拍攝的丁字沽工人新村照片,可以看出當時地廣人稀,路寬樓新。

丁字沽工人新村以“段”為單位,被1號路到3號路夾在其中,如果航拍的話,應該是非常齊整的多個方塊,說明當時的規劃者還是有所考慮的。

如今丁字沽的老平房基本已經消失,剩下的是3到5層的樓房。

典型的紅磚房,幾棟樓形成一個小樓群,然後幾個小樓群構成一個小區。

這種外觀是典型的80前樓房風格。

南北向是1-3號路,橫向隔開幾大居住區的,就是五愛道、新德道、四新道、白酒廠大街和707社區內小道。

小區裡典型的老式樓房拐角。

樓門和樓道外延裝飾。

老式樓房特有的煙道。

丁字沽這裡樓房的編號非常多。

很大氣的三連窗,室內採光應該不錯。

自成格局的“三段平樓”。三段是這一地區建成最早、質量最好的樓房區,河北工學院、動力機廠、機車車輛廠、白酒廠、航運局、印染廠、二建都在這兒有宿舍樓。

大門還是很醒目的。

二號路上的浴池,看來已經停業了。當年新村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包括幼兒園、學校、衛生院、百貨商店、郵局、照相館、浴池、公交車站、副食店、糧店等等,唯獨沒有電影院。

舊菜市場內部。

一小區入口

老樓才有的垃圾箱,估計會被認為是快遞箱。

大樓的陽臺,可以看出欄杆疑似漢白玉。

側面看陽臺。

另一個側面,被利用的很充分。

秀山樓,每邊有10個窗戶左右,應該很熱鬧吧。

秀山樓門前的花園。雖然這些基礎設施以現在的眼光看有些簡陋,但當時的綠化卻堪稱奢侈——道路兩側綠樹成蔭,夏天走進來便有一種清涼感。如今這裡還能找到幾十株一個人摟不過來的大楊樹,是當年最好的遺蹟。

老樓不一定採光差,加上幾十年的綠化,居住環境還是不錯的。

樓名

獨樹一幟的煙道?

新樓名廣安樓

二號路,是丁字沽新村的幹道之一,可以看出基本上是偏東西向。

丁字沽二號路是這一片兒的“文化中心”,有文化站、新華書店、郵電局和各種國營商店。那家新華書店常年展示小人書。(郵局為舊照)

到了90年代,丁字沽工人新村一、二、五段的平房拆遷,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樓。改造後一段稱風光裡、二段稱風采裡、五段稱風貌裡。三段、四段、六段等樓房至今仍保持原貌。

樓房配套的停車棚。

二樓的鴿籠,曾是一道風景。

隔著勤儉道,對面的四段大樓。

四段大樓

四段裡靜謐的小區,處處有著飯香。

樓間距超級大。

旺蒼樓

與前面大樓不同的陽臺,可以看到有些被改造成廚房了。

四新道上的八段大樓,1號路對面是東大樓等等風格相似的建築,斜對面是紅橋醫院。

二號路上的紅橋實驗小學一個校區。

紅橋實驗小學另一個校區,原新村小學,看樓應該是40年沒變。

擴建了的學校。

在紅橋實驗小學門前有濃濃的酒糟味,就是因為毗鄰天津白酒廠,這條橫街就是白酒廠大街。

建平樓

對面是同心樓,看名字應該是地震後的產物。

每兩棟樓形成一個半封閉小院,小院門口有著休息的小亭子和石凳。

小區裡一人抱不過來的樹。

樹樁,大概20多年?

這個接近30年?

風中搖曳的柿子樹。

存活在公交車站牌上的工人新村,無論是一號路還是三號路上,都有公交車經過新村,還有地鐵一號線也設了站點。

正大、光明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