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有个6000年的古村,村里人家门楣上都写的是啥内容?搞不懂


“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一个3200人的渔洋村竟浓缩了6000年不断代的历史,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商、春秋战国以来各个朝代,乃至民国、新中国抗美援朝和‘文革’等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在这里都有实物和印证。”——2004年4月2日新华社消息


“整个村子简直是一部用文物记载的活生生的中国通史,其表现内容之丰富,可视性之强,全国罕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原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留英博士唐际根
“在一般农民眼里,土地生长的是庄稼,而在龙振山眼里,土地承载着历史。农民和考古,二者似乎相差甚远,而龙振山却用30多年的积累,3000件的文物收藏,6000年的历史链接,将这两个概念完美地叠加在了他的身上。”——2013年第六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颁奖典礼会上给来自渔洋古村龙振山的颁奖词

渔洋文化俨然已经成为一张安阳地方历史文化名片,甚至成为一门“显学”,引起了安阳地市,甚至全省乃至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媒体、爱好者广泛关注与极大兴趣。今天,小编到村里逛逛,带大家来看看渔洋村的门楣文化。
耕且读。清末“恩进士”高超然所书。渔洋村有四块与耕读有关的门匾,两块“耕且读”、一块木质“读书声”、一块“耕读家”。
其中东街的“耕且读”门匾和渔洋文化博物馆的“读书声”均为高超然所书。
惠迪吉。出自《尚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惠”就是顺着,顺应,“迪”就是道,顺着天道而行的,就吉祥;违背天道而行的,就是凶灾。所以“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这九个字,就展示了天人感格的真理。
持忠恕。出自《论语·里仁》。
居之安。出自《孟子》。能以“居之安”为门楣的人家,应该是看破红尘、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家。
谦受益。语出《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不再唠唠。
致中和。出自《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指做人做事达到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十分和谐的境界,也就是符合“中庸”的标准。
亲,你能看清楚这三个小圈圈着的字吗?这三个字是:敬胜吉。你知道是啥意思吗?反正我是学问低,搞不懂。
时光默默,如漳河缓缓流过;渔洋楚楚,如史书穿越时空。六千年文化绥绥走来,古朴中透着灰灰的厚重,厚重中掩着淡淡的哀怨。亲,抽空来渔洋村逛逛吧,走进该村,如同走进了整个中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