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起去看看谷歌數據機房中心

Google,全球最大搜索引擎,擁有以太級別的數據,依靠的是遍佈全球的36個數據中心:美國19個、歐洲12個、俄羅斯1個、南美1個和亞洲3個(北京-Google.cn、香港-Google.com.hk和東京各1個)。底氣十足的谷歌曾公佈一系列實景拍攝的數據庫照片,他們將之稱為——“互聯網實體”。

據分析,這些數據庫的選址標準大約包括:

1、大量廉價電力;2、綠色能源,更注重可再生能源;3、靠近河流或湖泊(因設備冷卻需要大量水源);4、用地廣闊(隱秘性和安全性);5、和其他數據中心的距離(保證數據中心間的快速鏈接);6、稅收優惠。


這是位於美國愛荷華州康瑟爾布拉夫斯的谷歌數據中心,佔地超過1萬平方米。


路由器和交換機讓谷歌的數據中心之間進行對話,光纖網絡速度是平時家用網速的20萬倍。

圖中靠近天花板的黃色部分就是光纖


佔地超過1萬平方米的數據中心


從高處看,鋼樑既負責承重也承擔電力輸送。


冷氣從地板輸送,用塑料簾隔開熱空氣。


谷歌俄勒岡數據中心的這些彩色管道負責輸送水。藍色管道裝冷水,紅色管道裝熱水。


纜線也是依據用途不同有不同顏色


谷歌向用戶承諾保證他們的數據安全,所以他們會銷燬掉壞掉的驅動器。


上千英尺長的彩色管道,不同顏色有不同用途。


藍色LED燈顯示服務器運轉良好。使用LED因為它節能、長壽。


來自芬蘭灣的海水冷卻整個數據中心


在芬蘭的哈密那數據中心,谷歌使用了一箇舊的造紙廠,方便利用芬蘭灣的海水冷卻機房


以防數據丟失,谷歌有專門的數據備份,在備份機房裡,由機器手臂操作數據的調用。


數據備份機房,每個備份都有專門條形碼,方便機器手臂。


每個服務器支架有4個交換機,用不同顏色的線連接。


服務器背後,幾百個風扇為服務器散熱,製冷系統吸收熱量


Denise Harwood找到一個過熱的CPU,用了超過10年,就是他們搭建了一些世界上最高效的數據中心。



Patrick Davillier 檢查地下的冷水管


Roger Harris在檢查基礎設施


俄勒岡的達勒斯數據中心,蒸汽從冷卻塔裡冒出


佐治亞州谷歌數據中心的傍晚

Google在其數據中心的位置和數量方面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比如說:如果你反查Google各種爬蟲或者是Google各個域名的IP地址,所得結果幾乎看起來都是加州山景城的IP地址。因此,想通過反查IP地址,基本無法推斷出其數據中心的真正位置和真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