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又一深夜'‘劇毒’'!

剛從美食遍地的廣州回來,

港式,粵菜,吃了個遍,

每一家餐廳都是撐著肚子出來,

一說到吃的,

小編腦子裡一下子就蹦出來這個紀錄片,

2018,它稱第二,就沒人敢說自己第一!

沒錯,就是火遍吃貨界的《風味人間》

這個美食紀錄片是《舌尖1/2》導演陳曉卿離開央視之後的又一力作!

這不,開播後,

豆瓣評分蹭蹭蹭往上漲,9.4的高分!

穩居2018的榜首位置!

於《舌尖》不同的是,

《風味人間》有著更大的格局,讓視野跨出中國:

從法國到西班牙,秘魯到埃塞俄比亞……

導演帶領團隊走訪了20多個國家,

力求在全球視野裡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

第一集《山海之間》,

牧民踏山放羊開場,羊味兒十足~

內蒙古,有一種最特別的烤羊肉——“

奶桶肉”。

“烤”用鵝卵石,“燜”用奶桶,

底下的火先用柴燒,再用牛糞燒,

鍋裡交錯放上羊肉和石頭,

最後還可以再來一層蔬菜,開燜!

用小刀子劃開,

肉骨朵兒朵朵綻放,真是香啊!~

離開草原之後,鏡頭把我們帶到安徽南坪村,

人人都道金華火腿好,卻不知金華火腿在東陽,東陽火腿在徽州。

傳統農家年底殺豬,要妥善醃製,以備長期食用。

中式是晾曬風乾,西班牙是封閉窖藏

中式的吃法是尊重原汁原味,西式的火腿則講究儀式

一邊切片,一邊與食客“互動表演”。

告別了肉肉,接著導演又帶我們來到了小麥的主產區,河南孟津

一種碾轉,卻多味操食,

可涼拌,可當餃子餡兒,清香味美。

“西南最潮溼的深山之中,隱匿著中國人津津樂道的鮮味。”

鏡頭又來到了瓦屋山,

這個“雲靄之上一個巨大的諾亞方舟”。

此處適宜冷筍生長,肉質細嫩,

可作配料,也可加工成罐罐,

長大了就成

冷箭竹,是我們大熊貓的心頭愛啊。

接下來,即將達到吃貨們的高潮!

太湖大閘蟹,壓軸出場!

小編愛慘了這個,讓我吃到爆炸都沒問題,

卻被這個哥們兒嫌棄。

大兄dei,你知道你錯過了多少美麗麼?

在江南師傅的手下,

一隻大閘蟹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蟹殼做成蟹皮酥,蟹黃做成禿黃油拌飯,

配上一壺濃茶解膩,講究。

拌飯裡蟹黃蟹膏金黃透亮,

每一顆米粒都被膏黃包裹,

趁熱一口,讓人連蟹殼都想整個吞進肚子裡!

食材越是鮮美,就越可以體現出其來之不易!

蓑衣、斗笠、鐮刀、竹林,

馮氏夫婦一天走十幾裡山路,

1500米海拔的高山才尋得到冷筍。

臺灣的鏢魚小哥,風浪中搖晃船,風浪中立在船頭,

沒有任何保護措施,舉著帶繩索的長柄叉,

儼然一派男孩與海的搏鬥,兇險萬分。

看得出來,這次的《風味人間》,

陳曉卿導演在創新上作出的努力,

電影般的畫質和構圖,張張截圖都是屏保級效果。

千羊奔騰,大戰旗魚,視覺上波瀾壯闊,

大氣磅礴的讓人看著就心胸舒坦。

還有細緻入微的微觀攝影

運用視覺增強代入感的方式,

讓人不知不覺間,看著屏幕,

聽著解說,也就知道了原理。

推杯換盞、觥籌交錯,

有些飯只是為了飽腹,有些飯卻讓人快樂。

至味只在人與人之間,好吃的東西,

大概只有和喜歡的人一起吃,才會有意義。

希望老鐵們看完《風味人間》之後,

可以和心愛的人,攜手去尋覓那美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