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品大员出差,如果被暗杀或投毒,意外死亡,会有什么后果?

豔陽雪


一品官员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官职,但这是从明朝开始才有,直到清朝末期结束,比如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就是正一品,相当于现在正国级的官员,正国级是什么概念,这种官职的官员在古代出差被刺杀,这就是因公殉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中国唐朝时期出了一部书,叫《唐律疏议》,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里面就描述了犯故意杀人罪的处置措施。

大致是这样,“犯谋杀罪名的判处三年;造成他人伤害的判处绞刑;造成他人死亡的斩杀;如果是刺杀、谋害府主、刺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判处流放二千里。”

别小看流放,流放在古代是非常残酷的,很多人宁愿被赐死也不愿意流放,这就是我们再电视剧中经常看到,为什么被流放的犯人大多都会死,只是时间问题,这点电视剧里面并没有误导。仅仅是刺杀五品官员就流放,可想而知,要是一品官员,那下场不忍直视。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一品官员被暗杀的案例呢?

肯定是有的,“张汶祥刺马案”就是典型的刺杀一品官员,马是指的当时的两江总督马新贻,不过这也是晚清的四大奇案之一。不论真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刺客会有什么下场。

马新贻是两江总督,官居一品,1870年,马新贻例行阅军,结束后准备回府,毕竟是一品官员,身边还是有人保护的,回去的时候有巡捕给自己开路,后面还有士兵保护,然而张汶祥早已经在附近等候,待马新贻经过自己身边时,突然冲出去,直接扑到并用力捅了几刀,马新贻虽然很快被抬入督府医治,因为伤得太重,在第二天便去世。

而张汶祥也并没有逃跑,被抓的时候还大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马新贻被刺杀之后,朝中立刻发出上谕,必须严刑拷打,查出幕后主使,经过几天的询问,张汶祥并没有交代出幕后人,声称自己对马新贻心怀愤恨,为自己的朋友报仇,并没有受人指使。

张汶祥最后也被凌迟处死,处死的手段非常残忍,直接将其心、肝掏出放在马新贻的棺木前祭奠,清廷也加封马新贻太子太保衔。

张汶祥刺杀一品官员马新贻的后果?

“刺马案”的幕后主使究竟是谁不好说,有说是曾国藩,有说是他的弟弟曾国荃,不论是谁,从这里可以看出一品官员如果被刺杀,可以说惊动全国,一般来说普通刺客根本不会刺杀一品大官,要知道弄不好是会株连九族的。而普通的人也没有能力刺杀或者谋害一品官员,古代要想刺杀或者谋害一个县太爷都费劲,因为他们身边都是有士兵或者随从保护的。

另外一品官员如果因出差无缘无故被杀,朝廷得知后第一时间就是派人彻查,将附近一带官员全部革职,如果官员牵涉此案件,同样会遭到重罚,轻则革职,重则赐死,祸及家人。还有这些随行的士兵同样会因为保护不周而受到惩罚,情节严重的也会被处死,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杀到回去杀掉这样一个大官,而保护的士兵也大多会拼命保护。

一品官员对国家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好比宰相级别的,已经可以决定很多地区的事情,所以他们的行动路线也都是保密的,况且一般这样的大官很少在外溜达,出差那肯定是受到皇帝的旨意,去特定的地点办特定的事情,结果事情没办成,还被人给杀了,让皇帝的脸往哪搁?让国家的威严放哪里?

综上,刺杀一品官员,首先自己下场很惨(当然,如果刺客跑了自然啥事没有,顶多过着被通缉的日子),其次连累当地官员,最后连累士兵护卫,如果官员是办大事的还可能耽误事情的进程。


羽评郡主


钦差出巡被弄死了,有啥后果咱不晓得。但史书记载了古代一皇帝,在其鼎盛期被弄死事件,这后果还是蛮严重的

那是很久以前,距离今天大约有一千六百多年了,事情发生在东晋

晋朝大家都晓得,算是中国史上最憋屈的大一统王朝,憋屈到都没几个人愿意提。西晋成立之后,除了开国帝王司马炎,其他继任皇帝都是死于非命。比如老二晋惠帝司马衷,被他叔叔司马越毒死了;比如老三晋怀帝司马炽,让人攻破都城鸩杀了;比如老四晋愍帝司马邺,让人攻破陪都,逮走杀了……

上面几个皇帝死的都憋屈,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没什么好说的,笔者提的被弄死皇帝,不是他们

317年,西晋灭亡后,晋朝宗室弟子司马睿,在江南世家支持下,于南京建立新的政权,叫东晋,也开启了世家门阀共治时代

在东晋存在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皇帝就是一个摆设,或者叫人形图章。王家衰弱,庾家起来了;庾家衰落,桓家又上了;桓家衰弱,这又冒出一个谢家……

皇帝憋屈啊,但也就这么过了六七十年

终于,上天也看不下去了,在362年,让司马家生出一个高绝人物,史书记载:帝之在孕也,李太后梦神人谓之曰:“汝生男,以"昌明"为字。”及产,东方始明

这个高绝人物,就是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

以淝水击败前秦功勋,和他兄弟司马道子携手,掌控了朝堂,掌控了东晋军政大权,成为两晋自司马炎之后,唯一一位实权帝王!

史书记载:孝武登朝,奸雄自消

这样一位帝王,要是被暗杀、投毒,意外死亡会发生什么后果呢?他还真就这么死了

公元396年,司马曜和宠妃张贵人喝酒娱乐,酒酣之际,司马曜开玩笑说,美人已经长到被废的年龄了……

史书记载: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

至于后果,史书也有记载:不推其罪人

无人因此获罪,死了白死


灵石蕴珠宝


古代一品大员出差,那就相当于钦差大臣,他们代表皇帝外出办事。如果被杀或者意外死亡,那就相当于打皇帝老子的脸,按照法律而言后果会非常的严重。尤其是权力空前集中的清代。



法律规定

一般来说钦差出行的当地会有地方官员实行戒严,负责保护钦差大臣的人身安全。一旦有匪徒刺杀钦差大臣,首先第一步就是将地方官员扣押审讯,然后擒拿真凶,其次惩治钦差身边的护卫人员。

案件审理结束之后,真凶归案必死无疑,而护卫人员因为护卫不利全部处死。经过查实之后,地方官员如果参与其中,处以死刑,如果没有参与全部革职,治失职之罪。



清朝钦差大臣被杀

1808年嘉庆得知淮安地区发生水灾,五万余名百姓食不果腹,已经有了民变的迹象发生。因此嘉庆迅速下拨了20万两白银作为救灾之用,不料受灾的百姓每人只领到了一二钱的银子。也就是说真正用到百姓身上的银子最多也就一万两,这件事让嘉庆十分恼火,于是迅速派了新科的进士李毓昌查办此事。

当地知县王申汉等人得知嘉庆钦差到此,所以准备巨款贿赂李毓昌等人。但李毓昌出身贫苦知道百姓的困苦,而且其为人品学端正,所以拒不接受贿赂。



经过李毓昌的私下查证,搜集了所有当地官员贪污受贿的证据。正当李毓昌准备返回京城时,王申汉等人买通了李毓昌的家奴护卫三人,这三人在李毓昌的饭食中投下了剧毒将其杀害。之后伪造了李毓昌自缢身亡的现场。

当李毓昌的夫人看到丈夫的遗体时,从其遗物中看到了王申汉等人的贪污证据,所以推测丈夫死因不简单。经过仵作查证,李毓昌死因真相大白,嘉庆因此盛怒,下令追查此事。



案件水落石出之后,嘉庆亲自批示处死当地所有贪官污吏,将其抛心挖肺祭奠李毓昌在天之灵,之后也将这些刁奴全部凌迟处死。

这件事发生之后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因为失职革职流放新疆。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朝廷对于钦差大臣的重视,一旦有人暗杀钦差大臣,那造成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



当然如果暗杀钦差大臣背后的势力庞大,能够公然抗衡皇权的话,只需要替罪羊即可。比如张文祥刺马案,这件事发生之后,由于其背后势力的阻挡,所以仅有一个张文祥落案,最终结果只有张文祥被抛心挖肺祭奠马新怡。


我是越关


这个后果很严重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当然你这是假设,一品大员出门随从保护的军队肯定多,还有贴身死侍保护,哪那么容易死,刺杀一品大员全家抄斩,一般人做不出来,肯定上升国家层次,敌国刺杀,政敌对手谋杀都有可能。一品大员除了地方上将军,在北京城的是很少出门的,清朝地方上的一品大员,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湖总督,陕甘总督应该是一品大员吧,这样的人怕死肯定会保护自己。到了明朝,一品大员只有驻守边疆的大将军和南京中央机构里的老头子了,那更不容易死了。不过还真有刺杀的案例,同治年间,两江总督马新贻就被刺杀,这和朝廷的争斗有关,同治年间皇帝威信为不咋滴!后来不了了之,再后来曾国藩调任两江总督位置。可以去看看。


慕容晴兒


按着当时的律法,所有战死的护卫随从一律嘉奖当烈士,而活着的护卫人员则一律斩首。这是从战国时候魏国开始施行,然后历经各朝各代后一直保留下来的,这是为了防止有护卫人员在危险的时候丢弃自己的主官逃走,同时也鼓励护卫英勇杀敌救主。

其次,该案件事发地点的所有州牧郡太守府衙等三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一律就地免职并押送刑部受审,因为这些人都有作案的嫌疑。所以必须先拿下来抓起来关,然后朝廷还会派出钦差大臣手握尚方宝剑来地方督察案件真实情况。但是,不管真实情况如何,这些被关起来的官员政治生涯就完了,即便查明自己没有参与暗杀那么失职之罪也足以让人罢官夺爵并充军流放。所以呢,一般有朝廷大员要下来巡查,那么地方的安保工作那得怎么一个捉急,一般是要把所有行程事先敲定下来,然后开始清场排查,戒严,所有有犯罪前科的一律先抓到牢里关起来。因此历来朝廷大员出巡都是劳民伤财的事。

最后,一旦被查实暗杀事件为某人作为,那么不管成功与否,这个行事之人必然会被案诛九族。


优己


起源于明清的一品大员是中国官员的最高级别,但是一品一般只是荣衔,真正的实权封疆大吏其实是从二品开始,但是实权的封疆大吏又要在朝中挂一品的中枢荣衔,权力才算完整,说话才算数。

一品又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正一品对应的官职为——

1. 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

这几个是典型的荣衔,表示皇帝信任你,皇子接触你。

2. 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这几个,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代表了决策权,知情权。

3. 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夫,建威将军

这些相当于贴身保镖。

4. 子爵(清朝时期)。

这个表示待遇。

从一品对应官职为——

5. 少师、傅、保,太子太师、傅、保

也是和皇家亲近的,不过低半级。

6. 协办大学士

也是贴身秘书,不过低半级。

7. 六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内大臣

这些属于干实事的各部部长,公检法最高领导,警卫部队最高领导。

8. 满洲、蒙古、汉军八旗都统,驻防将军,乌鲁木齐都统,察哈尔都统,提督,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清朝时期)。

这些属于有一点点实权的,带兵的。

一般来说,1-6 都是在京中的,到地方出差的几率比较小,而且一旦出差,也都是专门的管道。

而7-8,因为工作关系,就有可能到地方了,尤其是提督,但是提督是武官,到了地方是受总督、巡抚等文官管制的。

真正意义上的实权大员,实际上是二品的总督、巡抚。

如果这两个职务又挂了一品尚书衔,那就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一方大员了。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大员遇刺呢?

还真有。

清朝有两个。

第一个是著名的刺马案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到金陵校阅场参观射箭训练。这个时候两江总督只能算是二品不能算一品。

返回总督辕门的时候,半途遇到有人拦路鸣冤,刺客张汶祥乘乱用匕首刺杀马新贻,第二天,马总督不治身亡。死后,朝廷赐予他少保荣衔,可以算是一品了。

作为晚清四大悬案之一,这个案子在当时一直没调查清楚。有说是马新贻之死是因为不守信用被兄弟报复,也有说是马新贻被指派查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天国天京时吞没的财产因而遭到曾灭口。

但是最终也没查出来个所以然,也就不了了之了。朝廷为了权力平衡,也没有大动干戈地去查,除了惩治刺客,也没牵连其他人。

这个改变为了很多电视剧,比如《刺马》、《投名状》等等。

第二个是林则徐

1847年,林则徐已经是云贵总督了,1848年,又封太子太保,咸丰帝非常重用他,希望他南下去平定刚刚有点苗头的太平天国。但是林则徐那个时候身体一直不好,在南下的时候,因为痢疾不止,不治身亡,享年66岁。

很多人觉得林则徐就是积劳成疾病死的,但是也有人分析说,他是被人下药,下了巴豆导致腹泻不止而死。因为林则徐死前大喊“星斗南”。有人说这个发音像是“巴豆泻”,就是说是被人下了巴豆导致腹泻,也有人说这个发音像是“新豆栏”,是指以前他禁烟时候得罪的一些当地仇家。

如果这种传闻是真的,那么林则徐就算是中国历史上在出差时被投毒致死的最大的官了。

对此,是当作正常病故处理的,也没有什么牵连一片。

连自己的功臣,封疆大吏的安危都无法保障,足以说明一个朝代的腐朽没落了。


HannibalLecter


说实话古代这种一品大员出差被暗杀或者投毒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像这种暗杀一品大员的案件,就和谋反差不多了。

要知道一品大员外出办事,那是得到了皇帝的派遣,可以说他们就是代替皇帝出差办事的。若是在地方皇帝的人被暗杀了,可想而知,这件事情有多么的严重。不用说直接凶手的话,查出来那肯定是要掉脑袋的,严重了灭族的可能性都有。

那么护卫一品大员安全的地方官员呢?

地方官员当然也逃脱不了干系,因为一品大员去地方办理案件。他的人身安全就有地方官员来负责保护了。

一旦皇帝派来的一品大员被暗杀了。经过审查得知,若是这件事和地方官有牵连,那么地方官也会被杀头。

若是地方官不知情,那也没有好果子吃,基本上是被查办革职或者发配到边疆。总之,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我们举一个清朝发生在嘉庆年间的实际例子,来加以说明。

嘉庆年间,南方的淮安一代,发生了水灾。灾情十分的严重,此次受灾的百姓多达五万余人。为了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嘉庆赶紧从国库里拨出来二十万两白银。

可是,这些银两经过层层的克扣,真正的到了百姓的手中,只剩下了两钱。

这也就是说,嘉庆皇帝拨下来的二十万两白银,真正到了百姓手中的仅仅只有一万两。无意之中十九万全部被贪污了。

这件事反应到了嘉庆皇帝那里,嘉庆闻之震怒,真的是太猖狂了,连救命钱都敢贪污。

嘉庆派了李毓昌来办理这个事情,李毓昌出身十分贫苦,因为科举考上进士,被皇帝重用,他深知百姓的不容易。

当皇帝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理之后,他就尽心尽力地在当地搜查证据。

等到他觉得证据确凿,要去给嘉庆皇帝报告此事的时候,当地知县就想通过贿赂李毓昌,让他网开一面。

李毓昌拒绝了他,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那里敢同流合污,再说了他也不是那样的人,否则,嘉庆也不会用他。

当地知县觉得李毓昌不给自己面子,那他只能对李毓昌下黑手了,反正是不能让李毓昌回到嘉庆身边。

他们就买通了李毓昌的家奴和护卫。

这些小人因为见财忘义,就在李毓昌的食物里投入毒,假装李毓昌是意外死去的。

当李毓昌死后,有人通知他的妻子,来给他收拾遗物的时候,他的妻子发现李毓昌之前搜索的证据,她觉得此事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所以,她让验尸的人化验李毓昌的内脏,结果发现他是中毒而亡的。

这个结果报告给了嘉庆帝,嘉庆就更加的愤怒了。真的是无法无天了,索性嘉庆就把害死李毓昌的家奴、护卫和地方官员全部给处死了。

另外,当地总督,江苏巡抚也因为这件事被革职发配到了新疆。看到了吧,这就是刺杀皇帝外派官员的结果。


史学达人


钦差大臣遇刺,龙颜大怒,必大动干戈

一,问责地方官员,扣押查其失职之罪。一品大员巡视,当地官府会戒严,安保措施严密。地方官员若参与暗杀,必处以死刑无疑;即便没参与,负责钦差安全的地方官员将被全部革职查办。

二,惩治钦差护卫队。为保护钦差而牺牲的护卫,会被嘉奖(类似后来的烈士);活着的护卫则会被调查审讯,无论是否有内鬼,活下的护卫一律斩首。这么做的目的:鼓励(其实是逼迫)护卫队衷心护住,防止临危而逃。

三,缉拿真凶。朝廷一品大员位极人臣,皇帝心腹和颜面,刺杀一品大员,甚或牵扯谋反,可想见,查出来必然不难。一旦真凶归案,包括与其相关人员,必死无疑。

亖,外部力量刺杀一品大员。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或许是外部力量。唐朝诗人宰相武元衡,在十多个护卫兵保护下,在上朝路上被潘镇刺杀。大唐直接派兵攻打这个潘镇,包括与其来往的割据,一律打击,一个不放过!


成功暗杀几率极低

首先钦差出巡,朝廷和地方官员皆知。除了护卫队和地方官员,所谓吏户礼兵刑工各部,能够照应到的必然都会做出安排。

另,大家都知古士大夫有食客,官员也会有私人护卫队,这些人肯定都是高手,或牵扯江湖人士,这个私下力量不但强,还是个隐秘的关系网。

至于投毒这个古老的办法,就算在知己知彼,看似有无限机会的后宫,都不容易,何况被动地投毒出巡官员?想太多了吧?

鳌拜:别跟我扯“品”这种档次,岳飞来,鳌拜现。


所以,无论从暗杀难度,还是暗杀后果,敢动并且有能力动一品大员的势力实在难找出来。刺杀钦差,难度最大,风险最高!还是洗洗睡吧!


上弦月M


封建社会的官场,讲的是排场。这场面可不是吹的。自开始封官为吏那一刻起,没有人不是不企图爬得更高的。地位越高,官位就大,排场也就更喧嚣,威风八面,极能满足为官争风光耀祖宗的目的,让邻里侧目而敬畏之。

至若在位为政,在地方在朝廷。官员的出行是双重保护的。一是官位上的相应配制。比如,萧何在相国位,刘邦增二千人保护。二是,私人的保镖,家将(这在历朝历代官方允许),比如,秦朝李斯上班,护卫人马走了半条街,让秦皇大为不满。——这些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平日里尚且如此,一旦奉了皇命外出赴任或调研,那户部,礼部,吏部,甚至兵部也有所安排,更別说私人武装,沿途地方,江湖侠客的拱卫了。这样一来,想行刺,劫道的绿林人士遇到的困难就非常的多了。外人想靠近也没办法。至于下毒,人家有试吃的奴才先尝,先死的中毒的是别人。只有意外死亡,如秦始皇崩在沙丘,才叫天意。

总之是,官员一去,大多能安抵目的的。 有如意外死亡。六部中的刑部就有事干了,该怎么着,按刑条办理就是了,后果是谁,逮谁就是了。这一点不困难。





劉一千五


敢这么干的人基本上可以定义为是想谋反了,因为一品大员出差基本上都是带有皇帝钦赐的玉牌的,人人都是见了要下跪的,根本没有人敢违抗,但是如果真的有人不想谋反就是单纯的看不惯或者因为私仇然后把他给暗杀或者毒死之后,谋害者必然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在古代能够代表皇帝出差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之人。



一般来说,一品大员被谋害而死的可能性比较小,首先出差会有很多保护的人,这些人虽然不能以一敌百,但是在当时绝对比较厉害保镖了。所以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保镖都已经被买通了,所以出差的人死了,皇帝是一定会专门派人去追查的,首先要查的就是保镖,保镖没死很显然就有问题了,一般先是找出幕后凶手然后在一律处死。



如果保镖都死了那肯定就是查到那个所在出差地的地方官员,然后进行彻查,查出结果是有官员涉及也都是和主谋同罪,一并处死。那么真的有这样的比较意外的案件,在清朝还真的有几个,大家普遍知道的应该是林则徐的,当年的咸丰皇帝就非常的器重林则徐,也派他南下去看看能办不平定一下早起的太平天国。



但是因为年纪也比较大了,当时的林则徐已经66岁了,而且又是体弱多病,在南下出差的时候还真的因为旧病复发直接不治身亡。但是很多人说林则徐实际山并不是什么旧病复发而是被人下毒害死的,据说是下了泻药,就导致林则徐腹泻然后导致脱水,加上本来就体弱多病,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后来其实也没有人去彻查什么东西,就是以为林则徐就是正常的因为生病而死,处理的方式也很简单,也没有牵连保护他的那些人,但是后来有人分析说很可能是曾经林则徐在禁烟的时候得罪了很多人,于是就有仇家自己寻上了门来,把林则徐害死了。综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离奇的案件,因为想查也真的无从查起。